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利己动机、利他偏好与包容性增长——嵌入“家长式利他”的OLG模型分析

发布时间:2019-11-24 18:17
【摘要】:本文从"斯密悖论"视角探讨了微观个体利己动机和利他偏好的区别,并在新古典OLG模型中嵌入"家长式利他"假设,分析了理性"经济人"代际利他的作用。研究发现:(1)在经济平衡增长路径上,最优增长率在带有利他偏好的功利社会效用函数中要高于哈萨尼效应函数;(2)中央计划者(政府)可以通过鼓励父辈增加子女人力资本投资的利他行为而提高经济长期增长率。由此可见,个体利他行为有助于实现包容性增长,实现经济增长路径的个人自利与和谐社会路径的群里互惠。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敬伟;蒲勇健;;行为经济学中的公平互惠——和谐社会的经济理论基础[J];当代财经;2008年04期

2 周业安;左聪颖;陈叶烽;连洪泉;叶航;;具有社会偏好个体的风险厌恶的实验研究[J];管理世界;2012年06期

3 张良桥;论进化稳定策略[J];经济评论;2003年02期

4 叶航;利他行为的经济学解释[J];经济学家;2005年03期

5 潘士远;史晋川;;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学(季刊);2002年03期

6 杨春学;利他主义经济学的追求[J];经济研究;2001年04期

7 叶航,汪丁丁,罗卫东;作为内生偏好的利他行为及其经济学意义[J];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8 田国强;;和谐社会构建与现代市场体系完善[J];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9 陈叶烽;;亲社会性行为及其社会偏好的分解[J];经济研究;2009年12期

10 刘利;;华莱士与达尔文的分歧[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璇;;三十年来安徽职业阶层结构的变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振卯;;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集体行动——对转型期社会控制的理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谭智奇;廖顺余;冼平芳;;我国农民话语权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4 吴爽;秦启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5 王春伟;刘云涛;王俊;;我国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6 任先耀;凌文州;石家胜;刘宁;;基于自然选择理论的动物利他行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7 杨纪青;杨硕;华丽;袁磊;杨健强;;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人利他行为对社会福利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8 赵颖霞;陈晓健;李中琴;;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的原因及效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9 丁德光;;农村社会风险的表现形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10 李琼英;;基于社会分层视野下的利益表达问题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娇;周小亮;;互惠偏好视角下的知识生产激励锦标赛模型之反思与探讨[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程宇;;引入“政府型强互惠”假设的不完全资本市场的演化[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3 付才辉;;制度的分层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4 曹和平;张博;周建波;张志祥;;不同文明间经济动力学机制共源性因子管理初探——复活节岛和摩梭人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比较研究[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机遇、挑战和方向”经济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5 东波;颜宪源;;社会工作视阈下弱势群体抗逆力激发路径的思考——基于黑龙江省弱势群体现状的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孙守纪;;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企业年金组织形式的选择——信托制与公司制的初步比较[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7 曲振涛;周方召;仲深;;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观——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法经济学视角解读[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宋婷婷;;抢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机遇加快沈阳大工业区产业集群建设步伐[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9 郑丹丹;;弥散的低度不平等——对我国性别分层状况的解读[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彭剑波;;公共生态空间私用化问题研究——以北京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龙晓枫;消费者规范理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茜;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与政府定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皓白;社会创业动机、机会识别与决策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郑启福;中国合会法律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肖英;基于“两型”城市构建的长沙城市森林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9 沙占华;民生效率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淑东;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市场意识前提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丹;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文黎照;浙江省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规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张彦;我国环境不公问题的类型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符婕;论我国保险公司治理监管法律制度[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王一新;道德起源、演化及其作用的经济学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朱厚刚;文学身体的移易[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王学梦;后现代语境下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成;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高翔;吉林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纪军;中国的信任结构及其决定——基于一组实验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6期

2 蒲勇健;;植入“公平博弈”的委托—代理模型——来自行为经济学的一个贡献[J];当代财经;2007年03期

3 宋紫峰;周业安;何其新;;不平等厌恶和公共品自愿供给——基于实验经济学的初步研究[J];管理世界;2011年12期

4 张良桥;进化稳定均衡与纳什均衡——兼谈进化博弈理论的发展[J];经济科学;2001年03期

5 黄少安;韦倩;;利他经济学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8年04期

6 叶航;利他行为的经济学解释[J];经济学家;2005年03期

7 龚霁茸;费方域;;寻求公平的经济人——相关实验经济学研究综述[J];经济学家;2006年02期

8 黄少安;经济学研究重心的转移与“合作”经济学构想——对创建“中国经济学”的思考[J];经济研究;2000年05期

9 杨春学;利他主义经济学的追求[J];经济研究;2001年04期

10 田国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金阁;王志强;;“经济人”自利和利他行为的一种新综合[J];消费导刊;2009年17期

2 缪代文;;利他行为的经济学分析[J];成人高教学刊;2010年04期

3 唐俊;王翊;陈根;;基于脑神经系统的利他行为模型分析[J];系统工程;2011年04期

4 唐俊;;行为博弈的互惠利他行为理论研究的进展[J];现代经济探讨;2011年06期

5 张廷华;亲缘选择学说的经济学分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黄少安;韦倩;;利他行为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J];学术月刊;2008年07期

7 岳彬;;包容性增长的时代价值与实践取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黄少安;韦倩;;利他经济学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8年04期

9 徐贵宏;贾志永;王晓燕;;“经济人”利他行为的经济分析[J];经济学家;2008年01期

10 陈净;;利他主义经济学分析的局限[J];华商;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玲;罗燕婷;;对“经济人”假设发展的反思——兼论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2 董志强;;纯粹利己主义反思与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二重性[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伟;王田;;不确定性与消费行为[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4 张宝印;王本年;孙治国;;实践社会和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学习〈老子五千言〉与〈共产党宣言〉[A];2005年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季学明;;土地是社会和谐的维系——马克思的土地《资本论》揭示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6 吴殿廷;王金岩;;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五大悖论[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李春才;;和谐生产力论[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专辑[C];2005年

8 程恩富;;新“经济人”论:海派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4)[C];2004年

9 余斌;;论西方经济学效用理论的基本问题[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10 刘超;卢泰宏;李伟伟;;中国老年人基于血缘关系的利他性消费行为:实证研究与营销诠释[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孙承叔;资本与社会和谐[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鸿飞;论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3 邓清柯;诚信是长久制胜之道[N];人民日报;2005年

4 邓伟志;论“和谐社会”[N];学习时报;2005年

5 山东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朱健;公平形式的选择关乎社会和谐[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任yN卓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和谐财富乃社会和谐之根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冯斌;维护好社会和谐的“安全阀”[N];光明日报;2009年

8 中国人民大学 周诚;关于人的经济秉性的科学依据问题的探索[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9 北京大学、长江商学院教授 周其仁;恻隐之心的经济学[N];经济观察报;2007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 周诚;“双重经济秉性人”论纲[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覃刚;制度演化:政府型强互惠模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伟;在有限周期条件下实际经济周期模型最优化方法[D];吉林大学;2009年

3 马姗伊;经济人的行为动机分析[D];辽宁大学;2008年

4 杨丽萍;个人碳消费的外部性和可选择的治理方式[D];辽宁大学;2011年

5 鲍媛媛;人类行为动力学的实证及生成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6 王玉珍;道德秩序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04年

7 吕宗耀;消费餍足性假设下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陈叶烽;社会偏好的检验:一个超越经济人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王淑珍;不确定条件下个体选择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时继锋;“斯密问题”与和谐社会人的构建[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虞潇潇;资本主义精神,财富增长率和长期经济增长[D];武汉大学;2005年

2 李时敏;信任基本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3 刘佳;社会资本理论建构及其经济学意义[D];山东大学;2008年

4 杨未昌;经济人偏好解析[D];湘潭大学;2008年

5 霍东升;竞争市场均衡问题的内点算法[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6 刘玲玲;资本主义精神、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速继明;经济利他主义与理性经济人教条的现实困境[D];上海财经大学;2005年

8 陈首哲;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9 吴凤春;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10 陈娜娜;和谐社会理论的中国经济思想渊源[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65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65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0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