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成渝经济区的空间经济机理研究——基于空间经济学模型

发布时间:2020-01-22 15:21
【摘要】:成渝经济区是西部惟一具备突破省市界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地区。在中国各个区域发展版图中,成渝经济区能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最重要的是在于能否合理地重组其现有的空间经济结构。从产业演替的历史进程看,空间经济结构重组的一大主要动力是区域产业集群发展。近来,随着成渝经济区产业布局规划的出台,本文基于空间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建立合理的模型,并结合川渝两地的实际情况,对川渝产业布局规划合理性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郭兴隆;谯志;陈晓利;;交通运输对成渝经济带影响评价研究[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年05期

2 陈修颖;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理论基础、动力机制及其实现[J];经济地理;2003年04期

3 周业安;章泉;;参数异质性、经济趋同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J];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4 张建军;蒲伟芬;;西部区域层级增长极网络发展战略构想[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9期

5 黄森;蒲勇健;;西三角经济圈的合理性分析——基于空间经济学基本原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07期

6 张蓓;张弯洲;;四川省制造业产业集聚实证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2期

7 任艳;杨明洪;;成渝经济区制造业集群布局战略构想[J];特区经济;2006年06期

8 何福荣;陈娟;;交通条件引导下的成渝经济圈城市空问格局演变[J];知识经济;2008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静;;生态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发展演变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2 李泉;;城镇的性质:反思与检讨——来自新制度经济学与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解读[J];财经科学;2011年01期

3 常俊喜;卢正惠;;政策效力、经济吸引和边界效应——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J];西部论坛;2011年01期

4 涂妍;;南贵昆经济区城市空间结构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5期

5 张超;;城市体系视角下长三角工业空间集聚与转型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2期

6 赵燕菁;;价格理论与空间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5期

7 曾珏霞;;广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下的住区分布研究[J];城市观察;2010年05期

8 张玉民;郑甲苏;;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重组战略模式研究——以山西省孝义市为例[J];城市规划;2010年09期

9 何建颐;张京祥;陈眉舞;;转型期城市竞争力提升与城市空间重构[J];城市问题;2006年01期

10 尹音频;王海滨;;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以沪昆线沿线城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冬;;志丹县传统资源型城镇和谐发展动力机制研究[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2 雷润玲;翟美珠;杜小荣;;信息空间营造的产业经济意义[A];图书馆与人文精神——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江;;园区整合:产业空间重构的必然选择——资源条件紧约束下的宝安工业布局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丁晓芹;方春洪;吴姗姗;;我国区域海洋产业布局与优势分析[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5 周吉梅;关楠;;非平衡路径下的经济增长差异——基于资本形成效率的实证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C];2011年

6 刘成昆;刘宝成;;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区域治理研究[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川;李寿涛;;福建省域空间结构优化机制及其实现[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设计)[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妍;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城市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3 杨帆;中国现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马俊;交通网络演进:过程与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姜文仙;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覃朝晖;成渝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夏勇开;中国香蕉生产技术的经济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9 张兴瑞;全球价值链分工双面效应下中国县域产业升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阮光珍;高技术产业集聚成长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由明远;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演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宫田辉;基于产业耦合的港城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胡益鸣;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周靖明;云南省机床产业集群与竞争力形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陈强;福建省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财政政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曹玮玮;福建省城市经济影响区与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冯利斐;中国省会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8 楼蔚;金融集聚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陈健;新时期浙江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张宁;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毅夫;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农村现代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邹林,夏文斌;中国现代化的当代选择:新型工业化之路——学习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的体会[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王合生,李昌峰;长江沿江区域空间结构系统调控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3期

4 王成新,梅青,姚士谋,朱振国;交通模式对城市空间形态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南京都市圈城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3期

5 薛普文;;区域经济成长与区域结构的演变[J];地理科学;1988年04期

6 顾朝林,,赵晓斌;中国区域开发模式的选择[J];地理研究;1995年04期

7 于涛方;;成渝地区空间结构及其整合研究[J];规划师;2006年09期

8 王志刚;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性[J];管理世界;2004年03期

9 刘传江;吕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制造业空间扩散与区域经济发展[J];管理世界;2005年04期

10 万家佩,涂人猛;试论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理论[J];江汉论坛;1992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长惠;;成渝经济区地方政府合作探析[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任艳;杨明洪;;成渝经济区制造业集群布局战略构想[J];特区经济;2006年06期

3 贾舒;孙超英;;成渝经济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初探[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张楠;;建立成渝经济区人力资源合作机制——关于西三角经济建设[J];特区经济;2010年10期

5 孙继琼;徐鹏;;成渝经济区城市流强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现代商业;2010年30期

6 周英虎;;成渝经济区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比较研究[J];创新;2011年02期

7 房君;;成渝经济区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5期

8 刘源;刘培森;;成渝经济区城市规模分布实证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0期

9 徐承红;刘攀;;成渝经济区区域协调发展之路[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05期

10 王骏;邹海红;;川渝经济区的特殊性、复杂性及其构建思路[J];探索;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靖烨;;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与影响因素:基于高科技企业的视角[A];经济、技术与环境——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栋;韩伯棠;;美国康州产业集聚对山东经济发展的启示[A];全国第九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张望;;政府公共服务、产业集聚与地区差距[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黄久美;尹希果;;立足IPS的产业集聚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策略[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静文;;中国国内产业转移能否模仿“雁行模式”[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恒;;产业集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转移能力、转移模式与绩效评价[A];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协作联谊会暨“区域经济合作与互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马延吉;;辽中南城市群产业集聚发展与格局[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黄德春;张长征;林丽;;产业集聚、金融发展与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9 朱斌;李琳;;产业集聚中技术创新扩散效果研究——以福建电子信息产业为例[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10 王娜;许相敏;方志耕;;江苏、上海、广东、浙江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灰色关联度研究[A];2006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万朝;仪征沿江迎来高新产业集聚热[N];新华日报;2007年

2 欣怡;张北:打造优势产业集聚经济区[N];中国特产报;2009年

3 记者 李蔓;点亮深圳产业集聚地[N];中国黄金报;2005年

4 何运平邋匡湘鄂 卢舜辉;广东惠州力推高端产业集聚基地建设[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5 张从春;邳州成出口胶合板产业集聚监管示范区[N];国际商报;2008年

6 记者 张德利;3年内建成川东北产业集聚中心[N];南充日报;2008年

7 首席记者 刘长军;我市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N];盘锦日报;2009年

8 记者 潘峰;池州承接转移加速产业集聚[N];安徽日报;2010年

9 南方日报记者 景小华 实习生 彭文蕊;粤产业扩散趋势加剧[N];南方日报;2010年

10 记者 王正喜;培育骨干企业 力促产业集聚[N];徐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碧宏;产业集聚与增长极的形成[D];西南大学;2012年

2 徐强;中国产业集聚形成机理与发展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3 郑贤贵;餐饮产业集聚演化机制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邱成利;产业集聚与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5 阮光珍;高技术产业集聚成长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雄;产业集聚、空间分布与就业[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7 周明;我国产业集聚的地区差异性分析—兼论中部地区制造业发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8 郑治伟;城乡统筹背景下的重庆市产业集聚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曾杰杰;家具产业集聚驱动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10 刘浩;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促进区域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飞;重庆摩托车产业集聚的技术创新优势实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2 陈彦;中国省际财政竞争与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王谷成;产业集聚与广西城市化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4 敖娟;产业集聚效应与湖北汽车产业再造[D];广西大学;2004年

5 连晓霞;江苏省制造业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0年

6 黄曼慧;“闽粤赣”经济区产业集聚研究[D];汕头大学;2003年

7 王霄琼;苏州外资电子企业集聚的实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8 郑瑶;FDI与广东省的产业集聚[D];汕头大学;2010年

9 吕靖烨;西安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3年

10 黄勇;基于产业集聚的长株潭一体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71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71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e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