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减排成本与中国环境税改革
【图文】:
以及2009—2020年趋势预测值见图2,图中历史期间的散点表示所度量的MAC大小,实线为MAC拟合线, 2009—2020年的虚线则表示MAC的水平趋势预测及其95%置信度的预测区间大小。图2右下角的子图是按照加权平均求得的工业全行业和轻重工业的MAC平均值,其中权重为各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份额。轻重工业的划分标准基于2004年资本劳动比由小到大的排名,前19个行业划归轻工业,后一半则隶属重工业。①边际减排成本代表了社会对污染的内部评价,一般来说社会对负外部性高的污染物的评估价格应该高些
本文分析的第一阶段就是通过方向性距离函数构成的节能减排行为分析模型,来度量中国工业两位数行业的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以解决碳排放的市场价格缺失问题,该思路最早是由Boyd、Tolley和Pang提出的。①图1中技术由A点即(y, b)所隶属的生产集P (x)表示。本文分析使用中国工业38个两位数行业在1980—2008年期间的投入产出历史面板数据。②期望产出为工业总产值,非期望产出为二氧化碳排放,投入有三种,分别为资本、劳动和能源。图1 方向性距离函数原理图如图1所示,基于弱处置非期望产出假定的标准方向性距离函数从A点映射到B点方向,即期望产出增加的同时减少非期望产出,可用方向向量g= (y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司言武;;环境税经济效应研究:一个趋于全面分析框架的尝试[J];财贸经济;2010年10期
2 张卓元;深化改革,推进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经济研究;2005年11期
3 齐绍洲;罗威;;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4 朱松丽;;国外控制SO_2排放的成功经验以及对我国SO_2控制的政策建议[J];能源环境保护;2006年01期
5 涂正革;;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影子价格: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经济学(季刊);2010年01期
6 张军;陈诗一;Gary H.Jefferson;;结构改革与中国工业增长[J];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7 姚昕;刘希颖;;基于增长视角的中国最优碳税研究[J];经济研究;2010年11期
8 高鹏飞,陈文颖;碳税与碳排放[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0期
9 高鹏飞,陈文颖,何建坤;中国的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9期
10 王灿;陈吉宁;邹骥;;基于CGE模型的CO_2减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仁;中国能源税制改革的趋势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年01期
2 刘长生;郭小东;简玉峰;;能源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线性与非线性回归方法的比较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3 冯登艳;;工业化与节约型社会构建[J];当代财经;2006年05期
4 袁永德;;非完全竞争市场假设在CGE模型中的引入及应用[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1期
5 刘刚;沈镭;;能源环境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主要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6期
6 王礼茂;几种主要碳增汇/减排途径的对比分析[J];第四纪研究;2004年02期
7 谭显东;胡兆光;李蒙;;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电力政策模拟[J];电网技术;2007年15期
8 刘继森;王耕;;日本高效利用能源的经验对中国节能减排的启示[J];能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9 王群伟;周德群;;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8年07期
10 陶冶;薛惠锋;;边际成本约束下的能源财税决策模型[J];系统工程;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惠荣;杨凡;;《京都议定书》对我国碳税制度的影响[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2 殷培红;裴晓菲;;温室气体减排监管政策的国际经验[A];第四届环境与发展中国(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黄媛虹;沈可挺;;基于CGE模型的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影响评估[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叶祖达;;低碳经济:城市规划如何应对气候变化?[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查冬兰;周鹏;;中国地区工业能源动态效率比较分析——考虑能源消费结构差异的Malmqusit生产率指数方法[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胡秋阳;乐君杰;;东部地方经济发展转型的政策组合研究——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综合模拟[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张真;;对我国未来碳减排推进模式的思考[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8 楼紫阳;沈奕红;李明;袁文祥;朱南文;;我国固体废弃物环境税征收的思考[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9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10 王维国;潘祺志;;价格扭曲、要素替代、相对效率与工业节能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制造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贵中;需求因素对中国三次产业增长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明;基于指数分解的我国能源相关CO_2排放及交通能耗分析与预测[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超;工程建设标准化对国民经济影响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5 徐士元;基于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改革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肖皓;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燃油税征收的动态一般均衡分析与政策优化[D];湖南大学;2009年
7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8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10 俞萍萍;激励政策下发电企业可再生能源战略投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立;土地利用变化对长沙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杨超;上海银行碳金融战略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锐;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定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栾贺平;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5 付君兴;基于SEM的我国“十一五”节能目标实现的影响因素及其潜力测算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田红莲;基于低碳经济的中国碳税实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韦庆明;新疆棉花均衡规模问题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琛;我国碳排放特征与低碳经济发展[D];河北大学;2009年
9 张莉莉;化学工业节能减排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郭志琼;煤电价格协调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金,郑庆武,王艳,袁小慧;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情景分析——一般均衡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07期
2 涂正革;肖耿;;中国工业增长模式的转变——大中型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非参数生产前沿动态分析[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3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4 李齐云;商凯;;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碳税减排政策设计[J];财政研究;2009年10期
5 张宗成,周猛;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异常关系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6 张军;施少华;陈诗一;;中国的工业改革与效率变化——方法、数据、文献和现有的结果[J];经济学(季刊);2003年04期
7 涂正革;肖耿;;非参数成本前沿模型与中国工业增长模式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8年01期
8 郑京海;胡鞍钢;Arne Bigsten;;中国的经济增长能否持续?——一个生产率视角[J];经济学(季刊);2008年03期
9 胡鞍钢;郑京海;高宇宁;张宁;许海萍;;考虑环境因素的省级技术效率排名(1999—2005)[J];经济学(季刊);2008年03期
10 涂正革,肖耿;中国的工业生产力革命——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及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兰翠;我国二氧化碳减排问题的政策建模与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朝辉;夏友清;;订立“节约同盟” 大庆炼化节能亮高招[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0年01期
2 ;碳排放与减排目标[J];化学教与学;2010年01期
3 郝宝青;;工业大项目对新疆兵团经济发展贡献度研究——以农八师天业氯碱化工项目为例[J];经济视角(下);2010年01期
4 ;塔式生物固碳使烟气中二氧化碳制微藻生物油[J];化工进展;2010年02期
5 ;2009年国内国际十大环境新闻[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年01期
6 袁建萍;;“低碳经济”,金融何为[J];西部论丛;2010年01期
7 ;爱普生的环保经[J];微电脑世界;2010年01期
8 丁一凡;;哥本哈根的雷声和雨点[J];首席财务官;2010年01期
9 ;中国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运行报告[J];财经界;2010年01期
10 ;钢铁企业二氧化碳减排的主要技术方向[J];鞍钢技术;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思维;徐志耀;;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的转换[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海波;;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宏观经济指标预测[A];第四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肖晖;周佚;;气体能源计量在碳经济时代的作用[A];2010江苏省“能源计量与节能减排”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李锦斌;洪峰;;省委省政府举行形势报告会向离退休干部通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0年第3期(总第83期)[C];2010年
5 欧辉;;样本轮换中最优轮换率及样本容量的确定[A];第十二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梁本凡;李河新;;向低碳转型: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新主题[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张天维;张汉楠;;2009年:中国东北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成绩与问题[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尹晓娜;王波;李冬;陈晓雨;;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源强计算方法探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9 朱留财;;关于低碳经济的环境政治经济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10 姜雨泽;;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减排技术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有军;广元震区 低碳重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2 胡利娟;北京用枝桠制成生物质燃料供暖[N];科技日报;2011年
3 记者 戴岚;新疆聚民心合人气唱响发展主旋律[N];人民日报;2011年
4 本报国际部;2010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N];科技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王义伟;节能减排:第二张考卷接踵而来[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王硕;盘点2010年中国环保领域新动向[N];人民政协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李国庆;实施工业强省战略 为贵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提供强大支撑[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刘云云 刘川;川西南“卖碳”三问[N];四川日报;2011年
9 记者 杜华斌;气候变化至少还会持续一千年[N];科技日报;2011年
10 记者 李禾;“十二五”氨氮等四种污染物将强制减排[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沙晨燕;不同类型河滨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龚莹;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美国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翟融融;二氧化碳减排机理及其与火电厂耦合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4 王育新;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评价及发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毅刚;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设计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6 杨国锐;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波动及减碳路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宫笠俐;冷战后日本环境外交决策机制之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张琴;基于低碳模式的城市景观设计模型与方法论[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雷明;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年君;肖家河水电站CDM开发与创建国家碳交易所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晶;发展低碳经济环境税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姜旭东;CO_2/O_2气氛下煤粉富氧燃烧特性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张莉莉;化学工业节能减排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杜宇;总量控制下区域污染物排放量预测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5 陶林;城市水环境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赵威;日本环境外交的历史考察[D];西南大学;2010年
7 徐思源;重庆市二氧化碳排放基准初步测算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胡伟;合作与冲突: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中国与美国[D];浙江大学;2010年
9 耿雪;工业园区的耦合协调性分析与景观生态规划探索[D];东华大学;2010年
10 刘灿伟;我国低碳能源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72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72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