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永定河流域水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25 15:46
【摘要】:生态补偿是用水竞争激烈的流域遏制水环境恶化趋势,实现向可持续开发利用转变的重要手段。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是实施生态补偿的关键环节。针对流域水生态补偿实施中的不足,借鉴国内外在理论体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相关层面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完善补偿标准的理论框架。以永定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给出了流域水生态补偿标准的实施依据。并根据水量水质不可分割特性,给出了跨区域的水量、水质补偿标准测算方法,探讨了基于污染物处理水平的补偿标准计算过程。最后针对补偿标准测算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完善流域水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图文】:

永定河流域水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水定河流城中的研究区范围

永定河流域水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研究区污水处理水平均衡曲缝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董治宝,,陈渭南,董光荣,陈广庭,李振山,杨佐涛;植被对风沙土风蚀作用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199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雪芹,张元明,张伟民,韩致文;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对地表风蚀作用影响的风洞实验[J];冰川冻土;2004年05期

2 姚华荣,吴绍洪,杨勤业;首都圈易起沙土地的合理转型[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4期

3 昌敦虎,宁淼,古丽鲜·安尼瓦尔,陈济丁,叶文虎;多年冻土地区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评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4期

4 罗万银,董治宝;风蚀对土壤养分及碳循环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4期

5 何兴东,高玉葆,段争虎,赵爱国,陈珩;塔里木沙漠公路植物固沙灌溉方式比较研究[J];地理科学;2002年02期

6 黄富祥,牛海山,王明星,王跃思,丁国栋;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率与风蚀输沙率定量关系[J];地理学报;2001年06期

7 王雪芹,蒋进,雷加强,张伟民,钱亦兵;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短命植物分布及其沙面稳定意义[J];地理学报;2003年04期

8 姚华荣,郑度,吴绍洪;首都圈防沙治沙典型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J];地理研究;2002年05期

9 文海燕,赵哈林;退化沙质草地植被与土壤分布特征及相关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4年01期

10 屈建军,王涛,董治宝,张伟民,刘玉璋;沙尘暴风洞模拟实验的综述[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玉福;鄂尔多斯高原沙地草地的生态异质性[D];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1年

2 周爱国;中国西北干旱区额济纳盆地地质生态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3 柴超;长江口水域富营养化现状与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4 刘汉涛;阴山北麓保护性耕作地表抗风蚀效果的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5 王永明;放牧强度对大针茅草原水文效应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6 李晓丽;阴山北麓土壤风蚀的影响因素及运动特性的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7 张文军;科尔沁沙地活沙障植被及土壤恢复效应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8 李海涛;绿洲水资源利用情景模拟与绿洲生态安全[D];北京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贤法;盖亚假说、最大熵产生假说与额济纳绿洲的生态恢复[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超;沙尘模式中湿沉降过程的参数化及模拟试验[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5年

3 石雪峰;北方半干旱区风沙活动与植被条件的耦合关系[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刘玉静;内蒙古黄土干旱地区路基综合防护[D];长安大学;2000年

5 孙自永;额济纳盆地植被斑块分布格局及演化的生态地质学机制[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6 杭利军;可移动式风蚀风洞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7 郑东旭;农田保护措施防治沙尘暴效果及土壤风蚀模型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4年

8 刘永兵;北京市永定河沙地土壤风蚀与人工植被防风阻沙效益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9 胡朋;牧区道路路基合理断面型式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10 杜蓓;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水土流失现状及其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强,徐中民,王建,程国栋;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J];冰川冻土;2001年04期

2 张茵,蔡运龙;条件估值法评估环境资源价值的研究进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彭盛华,翁立达,赵俊琳;汉水流域水环境安全管理对策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6期

4 蔡邦成;陆根法;宋莉娟;陈克亮;;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保护区生态建设的生态经济效益评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3期

5 张翼飞;刘宇辉;;城市景观河流生态修复的产出研究及有效性可靠性检验——基于上海城市内河水质改善价值评估的实证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任志远,李晶;陕南秦巴山区植被生态功能的价值测评[J];地理学报;2003年04期

7 贺大良,刘贤万;风洞实验方法在沙漠学研究中的应用[J];地理研究;1983年04期

8 杨开忠,白墨,李莹,薛领,王学军;关于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在我国环境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探讨——以北京市居民支付意愿研究为例[J];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03期

9 杨道波;;流域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9期

10 胡熠;黎元生;;论流域区际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构建——以闽江流域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明谦,李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水量水质的确定[J];四川环境;2001年02期

2 水利部建立和完善与水有关的生态补偿机制课题组;;与水有关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初步探索[J];水利发展研究;2009年08期

3 张永勇;夏军;陈军锋;孟德娟;;基于SWAT模型的闸坝水量水质优化调度模式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0年05期

4 张良平;王珏;徐骏;;调水改善武澄锡虞区河网水质效果评估[J];人民长江;2009年07期

5 王文杰;安莉娜;;基于WASP5氮原理的二维水量水质耦合模型及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01期

6 沈建,赵荫薇;通波塘水量水质一维动态模拟及水环境容量[J];农村生态环境;1993年04期

7 王长余,刘彦山,柳杨;嫩江齐市江段封冻期水量水质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00年05期

8 郝达平;对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几点认识[J];江苏水利;2004年06期

9 王文杰;安莉娜;马小兵;;基于WASP5总磷反应原理的非恒定流二维水量水质耦合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4期

10 马唐宽;水质评价中河道流量级的划分[J];水资源保护;199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殿武;;建立节水型社会 实施水量水质统一监测及水平衡测试势在必行[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2 韩昌来;朱慧峰;;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量水质分析及保护对策[A];上海市饮用水水源地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万顺;乔飞;彭虹;李兰涛;张斌;;灌溉退水对河流水质影响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水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的研究与实践[C];2005年

4 陈卫;张国立;刘玉香;;天津北塘水库水体咸化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湖泊健康与水生态修复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5 杨朝云;杨晓刚;;沙市江段水环境状况分析[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刘根生;;黄河兰州段水量水质预报模型研究[A];水文泥沙研究新进展——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7 冯锋强;沈芸;;湖州市北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工艺方案探讨[A];浙江省2005年给水排水论文集[C];2005年

8 尹俊岭;乔光建;崔希东;;水生植物对氮磷营养物质净化作用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米玉华;李哲强;;河北省分质动态水量时空变化规律及成因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吴浩云;胡艳;;引江济太对黄浦江上游水资源环境影响效应[A];上海市饮用水水源地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卓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建立行政区域边界断面水量水质考核的生态补偿机制[N];中国水利报;2011年

2 殷维琳;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与陕西省环保厅共商联动机制[N];黄河报;2010年

3 记者 李君;改善生态状况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N];拉萨晚报;2010年

4 新华社记者 黄庭钧;太湖水乡闹“水荒”[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5 本报记者 朱月明;“引江济太”春节不间断 每天1600万立方米长江水入太湖[N];中国水利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巩劲标 朱月明;加强流域管理 改善太湖水质[N];中国水利报;2002年

7 记者 张冬素 通讯员 周炜;钱塘江水每小时测咸一次[N];浙江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陈静莹;行千余公里护“生命之源”[N];汕头日报;2011年

9 李遐龄;要进一步提高自然保护区质量[N];博尔塔拉报;2008年

10 记者 陈萍 单小书;为水资源环境补偿鼓与呼[N];抚顺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少晨;基于数学模型的寒区河流水量水质联合调控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鹏程;水库水量水质联合调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2 朱灵芝;太浦河调水对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量水质影响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3 陈龙;景观河多水源水量水质优化调度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赵俊卿;蓟运河水环境状况及修复措施模拟分析[D];天津大学;2012年

5 张红举;平原河网污染负荷计算研究—以锡山地区为例[D];河海大学;2003年

6 左一鸣;基于GIS的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研发[D];河海大学;2004年

7 孙瑞敏;湖北省农村生活污水水量水质调查与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晓霞;高含氮化纤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9 吕燕;基于二元水循环的河流生态需水量质综合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王萍;山东沂河李庄闸下泄生态环境流量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730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730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7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