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方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赵敏;张卫国;俞立中;;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9年08期
2 邢芳芳;欧阳志云;王效科;段晓男;郑华;苗鸿;;北京终端能源碳消费清单与结构分析[J];环境科学;2007年09期
3 王铮;朱永彬;;我国各省区碳排放量状况及减排对策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年02期
4 王冰妍,陈长虹,黄成,赵静,戴懿;低碳发展下的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情景分析—上海案例研究[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云华;何聆溪;;全球碳排放交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余海红;;“低碳经济”背景下苏州市污染物减排的推进机制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7期
3 宋帮英;苏方林;;碳排放量和能源利用效率不公平及其原因探析——基于中国37个规模以上工业行业数据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9期
4 巢惟忐;孙宁;米卫红;段项锁;王芳;;长三角制造业的低碳经济发展状况与对策——基于DSR模型的评价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01期
5 杨来科;赵捧莲;张云;;中国碳排放量影响因素测算的研究方法比较[J];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05期
6 李峻峰;刘佳;吴竞雄;;基于建构绿色基础设施维度的城市河道景观规划[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赵敏;张卫国;俞立中;;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9年08期
8 郭飞;香宝;马广文;李双权;;云南省玉龙县碳减排效应估算[J];环境科学研究;2009年11期
9 朱聆;张真;;上海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解析[J];环境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10 董会娟;耿涌;薛冰;郗凤明;;沈阳市中心城区和市郊区能耗碳排放格局差异[J];环境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欣;程久苗;;基于土地利用结构的芜湖市碳排放效应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姚亦锋;;新农村建设视角的江苏省镇域景观规划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周杨;许振成;简韬;王俊能;;城市能源活动碳足迹初探——以广州市为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4 冯蕊;陈胜男;;国内外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估算方法比较[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5 刘进雄;刘涤尘;;机组碳排放指标计算方法及节能发电调度策略[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6 张翅;;快速城市化与“两型社会”背景下城郊社区控规编制的探索和创新——以株洲伏波新区为例[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7 吴国华;张春玲;;基于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姚亦峰;;新农村建设视角的江苏省镇域景观规划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9 张祝利;;我国渔船温室气体排放研究[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志强;刘春梅;;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部六省的实证[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田徵;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怀c,
本文编号:2575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75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