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的资本历史使命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陈斌;私营经济发展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9 姜洋;中国证券商监管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10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朱洪强;邓小平对外开发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游红武;后冷战时代国际冲突探源[D];暨南大学;2000年
10 廖秋红;媒介的社会伦理角色定位[D];暨南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征;学习《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必须注意马克思所运用的方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2 孙树青;;最先批判马尔萨斯人口论的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J];经济研究;1981年08期
3 刘永佶;论《资本论》逻辑的主体[J];兰州学刊;1982年03期
4 唐咸正;;马克思的经济细胞学及其现实意义[J];学习与探索;1982年06期
5 魏埙;《资本论》在当代西方经济学界[J];天津社会科学;1983年S1期
6 冯立天 ,赵青平;论马克思的计划经济思想[J];经济问题探索;1983年10期
7 朱谱瑞;李翔华;;马克思在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理论上的伟大贡献[J];当代财经;1983年02期
8 高凤岐;;马克思劳动力商品学说的形成——读《57—58经济学手稿》札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9 季哈诺娃;郜华;;《资本论》中的总体原则和对原始生产关系的论证[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3年02期
10 刘光第;;以马克思的理论为指导开展我国的金融研究[J];金融研究;198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达远;;不能把“公众所有制”纳入马克思的思想体系[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蔡秀玲;;马克思的“中间阶层”思想与改革开放后中国“中间阶层”研究[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滨;;马克思的报刊使命观[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杨枫;;马克思头像银币的解读[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七期[C];2008年
5 谢永萍;;论我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途径[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6 汤润千;;关于第一国际成立大会的几个问题[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7 邹东涛;;马克思的竞争理论之我见[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戴劲;;马克思和胡塞尔论生活世界问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9 张时卢;王勇;;马克思农业集约化经营的论述与现实示范[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0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边平恕;;马克思《古代社会史笔记》中的文艺问题[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钟平;像马克思那样办报[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汪嘉波;马克思缘何再受西方青睐[N];光明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田晓玲;马克思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世界的方法[N];文汇报;2008年
4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何中华;一个新的“格式塔”转变的来临[N];社会科学报;2008年
5 E线图情;马克思纪念图书馆迎来75岁生日[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罗骞;时代呼唤马克思的在场[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7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萧灼基;我写马克思传记的一点新尝试[N];北京日报;2009年
8 庞卓恒;马克思何以变成了贝尔尼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克拉克、福斯特: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生态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牛苏林;马克思宗教理解的一个重要论断[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飞;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D];苏州大学;2010年
2 曹瑞明;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当代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文晶;建构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困境及出路[D];吉林大学;2010年
4 朱大鹏;社会主义正义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刘日明;近代法哲学与马克思的社会存在理论[D];复旦大学;2003年
6 靳方华;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剑抒;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蕴及其当代境遇[D];吉林大学;2004年
8 王永山;马克思与费尔巴哈[D];苏州大学;2004年
9 王志军;论马克思的宗教批判[D];黑龙江大学;2005年
10 曹万成;海德格尔前期此在观与马克思人学思想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伯中;论马克思早年政治哲学[D];湘潭大学;2003年
2 任东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河南大学;2005年
3 宋强玲;马克思自然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孙爱国;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看全球化[D];山东大学;2005年
5 李业锟;《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D];内蒙古大学;2004年
6 汪涛;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和谐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s,
本文编号:25764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76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