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经济周期“微波化”趋势原因的内生性探讨:基于市场成长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0-05-08 12:11
【摘要】:针对发达国家经济周期"微波化"的国际化趋势和中国经济周期的"高位收敛"趋势,文章在对"市场成长"这一概念赋予了新的解释后得出经济周期的"微波化"趋势是所有国家的一个动态趋势,而市场体制相对于计划体制在解决代理成本的优势是经济周期"微波化"趋势的重要原因。进一步运用OECD 31个国家1991年1季度至2007年4季度的GDP数据对经济周期"微波化"趋势进行验证,实证结果支持了上述结论。最后,根据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图文】:

走势图,指标图,国家经济,周期波动


图 1 OECD 国家经济周期波动指标的走势图(1)图 2 OECD 国家经济周期波动指标的走势图(2)通过表 1、表 2、图 1 和图 2,可以发现市场成长阶段经济周期的长期波动轨迹较好地遵循了经济周期的“微波化”趋势,从而回答了本文提出的问题。从时间序列趋势图来看,,1991 ~2007 年间以 2000 年 1 季度为分界线,0ECED 31 个国家( 除比利·44·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1 年第 4 期)① 经济增长质量指数采用刘树成的做法,用增长率与 GDP 波动率的比值加以反映,只不过这里的 GDP 波动指数是 HP 滤波法分解出来的,与刘树成的做法相区别。

走势图,指标图,国家经济,周期波动


图 1 OECD 国家经济周期波动指标的走势图(1)图 2 OECD 国家经济周期波动指标的走势图(2)通过表 1、表 2、图 1 和图 2,可以发现市场成长阶段经济周期的长期波动轨迹较好地遵循了经济周期的“微波化”趋势,从而回答了本文提出的问题。从时间序列趋势图来看,1991 ~2007 年间以 2000 年 1 季度为分界线,0ECED 31 个国家( 除比利·44·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1 年第 4 期)① 经济增长质量指数采用刘树成的做法,用增长率与 GDP 波动率的比值加以反映,只不过这里的 GDP 波动指数是 HP 滤波法分解出来的,与刘树成的做法相区别。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瑞明;;中国经济的体制困境与波动形成:一个理论框架及其检验[J];财经科学;2009年12期

2 李勇;王满仓;;中西经济周期理论研究评价与思考[J];西部论坛;2010年05期

3 曹永福;;美国经济周期“大缓和”研究的反思[J];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4 祝青;;地方政府行为——资本深化和经济波动的另一种解释[J];经济科学;2006年04期

5 刘瑞明;;哈耶克诘难、权威转变与经济成长:中国分权式改革的逻辑[J];经济学家;2010年02期

6 龚刚;;实际商业周期:理论、检验与争议[J];经济学(季刊);2004年03期

7 陈昆亭;龚六堂;;中国经济增长的周期与波动的研究——引入人力资本后的RBC模型[J];经济学(季刊);2004年03期

8 刘霞辉;为什么中国经济不是过冷就是过热?[J];经济研究;2004年11期

9 黄赜琳;中国经济周期特征与财政政策效应——一个基于三部门RBC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10 龚刚;林毅夫;;过度反应:中国经济“缩长”之解释[J];经济研究;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新梅;;重构政府与公立高校之间的法律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洪波,张伟;微利经济对企业投资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聂佳;中国农民集体土地产权配置的实证辨析[J];商业研究;2005年04期

4 胡宝娣;汪磊;;基于分位数回归的我国居民消费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1期

5 李森;公有产权的地位和国有经济改革[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李树培;白战伟;;改革开放三十年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动态演变——基于时变参数模型的考察[J];财经科学;2009年09期

7 刘瑞明;;中国经济的体制困境与波动形成:一个理论框架及其检验[J];财经科学;2009年12期

8 汤向俊;任保平;;报酬递增与经济波动的微观机制——理论框架与中国经验[J];财经科学;2010年05期

9 王晓雷;刘昊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美国的消费投资与全球流动性泛滥[J];财经科学;2011年02期

10 肖阳,杨大楷;试论国有企业托管经营的定位[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199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2 吴克明;;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上升[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郭其友;陈婧;;土地供给与经济周期: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诠证[A];“科学合理用地,推进海西建设”——福建省土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黄蕾;孙楚仁;;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分析[A];第十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昆亭;龚六堂;;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综述[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王君斌;李阳;;非完全竞争市场、技术冲击和中国劳动就业——动态新凯恩斯主义视角[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7 康锋莉;;经济波动与财政政策的时间一致性[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燕武;;财政政策、有效供给能力与经济波动——基于RBC模型的实证研究[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王燕武;;不同筹资方式下的政府支出冲击对居民消费的效应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董昀;;体制转轨与中国经济波动形态的变化[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雪银;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何凡;地区竞争及其对国家产业空间结构演进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方涌;规则变迁与国企经营者行为[D];重庆大学;2009年

4 董青马;开放条件下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5 刘志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外资区位选择及变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李霜;动态随机一般均衡下中国经济波动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吕瑞云;公法法人财产所有权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8 谢子远;我国国债宏观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闵远光;利率平滑操作的宏观微观合意性-理论、机制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秦洋;中国货币流动性失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飞兰;中国开放经济下的宏观非均衡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2 王洪燕;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韩冬遥;中国信贷市场的顺周期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郭文辉;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5 梁志兵;基于RBC的中国经济波动和总资产回报率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岳国宝;市场规模与我国的资本密集度[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徐平;金融加速效应的不对称现象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鲁娟;货币供应机制与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韩慧宁;湖北省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的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卢莉倩;中国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实证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蔡志洲;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刘瑞明;;中国经济的体制困境与波动形成:一个理论框架及其检验[J];财经科学;2009年12期

3 陈学彬,杨凌,方松;货币政策效应的微观基础研究——我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实证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宋玉华,江乾坤;“格林斯潘时代”美联储货币政策评论[J];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06期

5 陈继勇,彭斯达;新经济条件下美国经济周期的演变趋势[J];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06期

6 古志辉;蔡方;;中国1978~2002年的财政压力与经济转轨:理论与实证[J];管理世界;2005年07期

7 郭庆旺;贾俊雪;;地方政府行为、投资冲动与宏观经济稳定[J];管理世界;2006年05期

8 洪银兴;苏南模式的新发展和地方政府的转型[J];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72期

9 祝青;;地方政府行为——资本深化和经济波动的另一种解释[J];经济科学;2006年04期

10 龚刚;Willi Semmler;;非均衡劳动力市场的真实经济周期模型[J];经济学(季刊);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勇;王满仓;高煜;;中国经济周期的实际轨迹:一个理论框架——基于市场成长的视角[J];南开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2 李勇;王满仓;;市场成长背景下的经济周期微波化研究[J];西部论坛;2011年03期

3 成力为;我国建筑业经济周期波动的宏观思考[J];建筑管理现代化;1995年04期

4 裴郁春,于泳;江苏省经济周期波动与结构调整剖析[J];江苏统计;1997年11期

5 胡秀俊;孔祥海;;解读中国的经济周期[J];商场现代化;2006年19期

6 丁纪岗;;经济周期理论发展脉络与经典学说回顾[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06期

7 蔡风景;李元;王慧敏;;基于体制转换面板模型的我国经济周期拐点识别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年16期

8 李建良;;浅析我国本轮经济周期的特点[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22期

9 张涛;安荔;陈浩;;从5000户企业存货指数看我国经济周期波动[J];金融研究;2010年07期

10 阎文谦;中国的经济周期波动与财政政策选择[J];财政研究;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尚颖;贾士彬;;中国保险业反经济周期波动的调节机制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2 陈磊;;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测定和理论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3 刘军荣;;经济周期波动与跨国公司投资分布变化[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4 刘军荣;;经济周期波动与跨国公司投资分布变化[A];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1分会场海峡两岸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陈可嘉;刘思峰;;基于灰色关联法的经济指标时差分析[A];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SE 2010) (Volume 4)[C];2010年

6 刘恒;袁文华;;当前我国经济周期的特征及其走势[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7 陈可嘉;季平;刘思峰;张岐山;;灰色波形预测在经济周期波动中的应用[A];2006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黄蕾;孙楚仁;;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分析[A];第十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季平;陈可嘉;刘思峰;;灰关联分析在经济指标时差关系研究中的应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徐荒煤;;投资推动型经济中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周期波动的相互影响及其控制策略[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贾壮;易纲:熨平经济周期波动 减少金融体系顺周期性[N];证券时报;2011年

2 刘奕湛;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呈现良性异变[N];中国信息报;2007年

3 李瑞英;中国经济周期上升阶段大大延长[N];光明日报;2007年

4 刘奕湛;社科院: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呈现良性大变形[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5 袁江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战略管理部 张成思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强制性技术变迁下的中国经济周期波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刘晶;土地风险与经济周期[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7 刘树成;继续保持本轮经济周期的适度高位运行[N];中国证券报;2007年

8 崔斌;资产配置要视经济周期而定[N];中国证券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何鹏邋薛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出现良性大变形[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刘树成;宏观调控应化“大”为“小”[N];江苏经济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璐;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原因分析及调控管理[D];吉林大学;2010年

2 谢鸿飞;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及拐点识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聂高辉;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与经济政策作用机制的计量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4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5 崔健;银行、信用货币创造和经济周期波动[D];南开大学;2010年

6 庄子罐;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及其福利成本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王金明;我国转轨时期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分析及监测方法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陈柏福;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联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付一婷;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传导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解梁秋;我国地下经济规模估计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钰;安徽省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余晓钰;安徽省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张玉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与就业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郑小青;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的测度和经验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5 严君;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周期波动及其形成机制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郭文辉;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7 刘向颖;经济周期波动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袁志琦;我国东北三省经济周期波动的经验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宋美玉;我国股市与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关联性检验[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可嘉 ;经济周期波动的监测与预警系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546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6546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5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