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内生性研究—一个经济思想史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7-04-11 06:13
本文关键词:货币内生性研究—一个经济思想史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经济思想史中,货币供给的内生或外生性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这一问题的研究对货币政策模式和中介目标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会进一步影响到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有效性。目前货币供应量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调控目标,但其政策效果却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货币供给的主动性和可控性越来越弱,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操作难度越来越大,因此货币内生性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货币外生论是以货币学派为代表的主流理论各派的基本共识,他们都认为国的货币供给是作为一个不受经济体系内部因素影响的外生变量由该国货币当局独立决定的,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自主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达到调控宏观经济的目的。不同于货币外生论,货币内生论认为货币供给是一个由经济体系的自身因素决定的内生变量,它取决于经济体系中微观主体的行为,货币当局只能适应性地提供货币。从经济思想史角度考察,货币内生理论古已有之,从18世纪重商主义的斯图亚特和古典学派的斯密、19世纪的银行学派和马克思到20世纪瑞典学派的维克塞尔、《货币论》时期的凯恩斯、熊彼特、拉德克里夫委员会、格利和肖、托宾等发展出了一系列的货币内生理论,后凯恩斯学派更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货币内生理论。他们都认为货币内生于经济体系,货币当局只能适应性地向经济体注入货币,因此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并不可取。通过对经济思想史上内生货币理论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找出了导致货币内生性的根本原因,即货币作为一种债权-债务关系的记录的本质。并且通过对信用货币创造过程的分析,论证了在现代金融体系下,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需要使用被广泛接受的银行货币进行清算,其间,贷款创造存款而内生出的银行货币满足了私人经济体之间的清算需求;而公众提现、银行之间以及银行与国家之间的债权-债务清算则要使用更权威的国家货币来完成,中央银行需适应性地提供准备金以满足这种需求。 因此,货币供给是由自下而上的内生需求决定的,最终取决于经济体系中不断创造的债权-债务关系。这种理论在政策上的启示是:中央银行难以有效地控制货币供应量,而外生控制资金批发利率,强化金融监管则是合理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经济思想史 货币供给 货币创造 内生性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091.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4
- 1.1 研究意义8
- 1.2 文献综述8-12
- 1.2.1 国外文献综述8-11
- 1.2.2 国内文献综述11-12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12-13
- 1.4 创新之处13-14
- 第2章 18-19世纪的内生货币思想:从斯图亚特到马克思14-23
- 2.1 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的含义14
- 2.2 货币内生性的初始讨论:基于物价和货币量的因果关系14-17
- 2.2.1 斯图亚特的内生货币思想14-15
- 2.2.2 斯密的内生货币思想15-17
- 2.3 货币内生性的扩展论述:信用货币创造的初始探讨17-22
- 2.3.1 银行学派的内生货币思想17-20
- 2.3.2 马克思的内生货币思想20-22
- 2.4 本章小结22-23
- 第3章 20世纪的内生货币思想:从瑞典学派到后凯恩斯学派23-37
- 3.1 货币内生性的深层次内涵:信用货币创造全过程23-29
- 3.1.1 维克塞尔的内生货币思想23-25
- 3.1.2 《货币论》时期凯恩斯的内生货币思想25-26
- 3.1.3 熊彼特的内生货币思想26-28
- 3.1.4 本单元小结28-29
- 3.2 货币内生理论的拓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货币创造29-31
- 3.2.1 拉德克利夫委员会的内生货币思想29
- 3.2.2 格利和肖、托宾的内生货币供给思想29-31
- 3.2.3 本单元小结31
- 3.3 货币内生理论的完善:后凯恩斯学派的内生货币理论31-36
- 3.3.1 温特劳布的内生货币理论31-32
- 3.3.2 卡尔多的内生货币理论32-33
- 3.3.3 莫尔的内生货币理论33-34
- 3.3.4 罗西斯的内生货币理论34-35
- 3.3.5 本单元小结35-36
- 3.4 本章小结36-37
- 第4章 货币供给内生的根源及内生过程分析37-44
- 4.1 货币供给内生性根源:基于货币本质的分析37-41
- 4.1.1 货币本质分析37-38
- 4.1.2 基于货币本质的货币内生性分析38-41
- 4.2 货币供给内生机制:基于货币创造过程的分析41-44
- 第5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与理论考察44-49
- 5.1 我国货币政策的考察44-46
- 5.1.1 1978-1994年我国货币政策考察44-45
- 5.1.2 1994-1998年我国货币政策考察45-46
- 5.1.3 1998年以后我国货币政策考察46
- 5.2 我国货币内生理论考察46-49
- 第6章 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49-52
- 6.1 本文结论49-50
- 6.2 政策建议50-51
- 6.3 研究展望51-52
- 注释52-53
- 参考文献53-56
- 致谢56-5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建渊,陈方正;论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J];财贸经济;2005年07期
2 马国旺;;后凯恩斯信用货币供给理论和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09期
3 李后建;尹希果;卞小娇;;银行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有效性[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1期
4 于泽;;我国M_2顺周期性的原因分析——货币供给内生性的视角[J];管理世界;2008年12期
5 王有光;;货币政策有效性与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关系研究[J];经济经纬;2009年04期
6 李晓玲;;基于协整理论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2012年03期
7 孙国峰;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创造和银行运行[J];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8 万解秋,徐涛;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货币政策的效率——兼评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9 夏斌,廖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J];经济研究;2001年08期
10 谢平;新世纪中国货币政策的挑战[J];金融研究;2000年01期
本文关键词:货币内生性研究—一个经济思想史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84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98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