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符号消费”洞悉——基于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
发布时间:2021-11-09 22:47
移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当下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以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为依据,结合网络时代下我国消费社会的有关问题,进一步探讨"符号消费"是如何借助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大众传媒等一系列形式的运作,在潜移默化中固化消费者的意识形态,进而操纵人们的消费行为以实现对资本市场的控制。剖析网络时代下符号消费的内在本质,有助于在消费文化中寻求人的主体性回归,并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29(04)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
1.1 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
1.2 符号消费的中介———大众传媒
1.3 消费社会的特点———以消费为中心
2 网络时代的符号消费
2.1 网络时代符号消费的运作机制
2.1.1 符号生产阶段
2.1.2 符号关联阶段
2.1.3 符号崇拜阶段
2.2 网络时代符号消费的特征
2.2.1 以年轻人为主要消费群体
2.2.2 符号消费以网络技术发展为支撑
2.2.3 以品牌为载体,以“示差”为目的
2.2.4 消费方式的多元化与消费商品的虚拟性
3 网络时代符号消费的现实思考
4 网络时代符号消费的应对之策
4.1 充分发挥网络符号消费的积极作用
4.2 有效规避网络符号消费的消极方面
5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符号消费与身份伦理[J]. 孙春晨. 道德与文明. 2008(01)
[2]商品符号与符号消费[J]. 陈月明. 浙江社会科学. 2006(06)
本文编号:3486044
【文章来源】: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29(04)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
1.1 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
1.2 符号消费的中介———大众传媒
1.3 消费社会的特点———以消费为中心
2 网络时代的符号消费
2.1 网络时代符号消费的运作机制
2.1.1 符号生产阶段
2.1.2 符号关联阶段
2.1.3 符号崇拜阶段
2.2 网络时代符号消费的特征
2.2.1 以年轻人为主要消费群体
2.2.2 符号消费以网络技术发展为支撑
2.2.3 以品牌为载体,以“示差”为目的
2.2.4 消费方式的多元化与消费商品的虚拟性
3 网络时代符号消费的现实思考
4 网络时代符号消费的应对之策
4.1 充分发挥网络符号消费的积极作用
4.2 有效规避网络符号消费的消极方面
5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符号消费与身份伦理[J]. 孙春晨. 道德与文明. 2008(01)
[2]商品符号与符号消费[J]. 陈月明. 浙江社会科学. 2006(06)
本文编号:34860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3486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