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约翰.E.罗默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探析

发布时间:2017-05-13 08:10

  本文关键词:约翰.E.罗默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当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流派——“分析马克思主义”,特点在于强调通过分析哲学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新构建,对于理论中概念的清晰度、论证过程的严谨性都有极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进行了分析性的解读。其中,马克思主义的剥削理论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中的一位代表人物约翰·E·罗默(John.E.Roemer,1945—至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关于剥削这一概念。通过对于其理论的梳理,在罗默的研究过程中,借助了如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学理论、数学的博弈论等方法,同时,运用分析哲学的普遍手段,提出了创新性的理论概念,即一般剥削理论。约翰·E·罗默的这一理论一经提出就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它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中关于剥削的概念有着明显的区别,对于现今世界的经济发展和价值观的塑造都有着巨大的意义,需要加以细致的研究,特别是其研究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问题的研究,更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内容。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法、归纳分析法等方法,紧紧抓住剥削理论这一突破口,尝试将其思想同我国的当前国情进行结合,对约翰·E·罗默的一般剥削理论加以解读。全文共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二部分,罗默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生成视点,探讨了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的产生背景、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的本质特征以及非劳动价值论与剥削理论的关联模型。 第三部分,罗默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主要内容,其中包括了技术与道德层面的剥削、剥削的财产关系的意蕴、关于退出博弈的一般剥削理论、无处不在的社会必要剥削理论。 第四部分,罗默剥削理论与马克思剥削理论之比较,通过对相同的价值取向与信念、不同制度下的剥削关系、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这三方面的对比,进一步深入理解罗默的理论。 第五部分,罗默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之局限性,根据其游离于辩证法之外的理论、与劳动价值论相冲突的路向、方法论的个人主观主义色彩这几点不足之处,可以规避罗默理论中的不良影响。 第六部分,,罗默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借鉴意义,主要表现为拓展我国社会阶层现象研究之思路、展添我国“社会公正观”的新视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益启示等方面。
【关键词】:约翰.E.罗默 剥削理论 阶级 非劳动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091.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5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10-12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2-13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及不足13-15
  • 第一章 罗默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生成视点15-20
  • 1.1 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的产生背景15-17
  • 1.1.1 剥削概念的演进15-16
  • 1.1.2 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的现状16-17
  • 1.2 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的内涵17-18
  • 1.2.1 马克思主义的剥削理论17
  • 1.2.2 罗默的剥削理论17-18
  • 1.3 非劳动价值论与剥削理论的关联模型18-20
  • 1.3.1 非劳动价值论中剥削的界定18
  • 1.3.2 社会必要剥削的概念18-19
  • 1.3.3 一般剥削理论的意义19-20
  • 第二章 罗默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主要内容20-27
  • 2.1 技术与道德层面的剥削20-21
  • 2.1.1 个人决定论与社会决定论20
  • 2.1.2 个人决定论的作用20-21
  • 2.2 剥削的财产关系的意蕴21-24
  • 2.2.1 财产关系在剥削过程中的意义21-22
  • 2.2.2 财产关系在剥削过程中的作用22-24
  • 2.3 关于退出博弈的一般剥削理论24-25
  • 2.4 无处不在的社会必要剥削理论25-27
  • 2.4.1 社会必要剥削的含义25
  • 2.4.2 社会必要剥削的作用25-27
  • 第三章 罗默剥削理论与马克思剥削理论之比较27-34
  • 3.1 相同的价值取向与信念27-29
  • 3.1.1 相同的价值取向27-28
  • 3.1.2 相同的信念28-29
  • 3.2 不同制度下的剥削关系29-31
  • 3.2.1 封建制度下的剥削关系29-30
  • 3.2.2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剥削关系30
  • 3.2.3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剥削关系30-31
  • 3.3 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31-34
  • 3.3.1 理论结合实践的必要性31-32
  • 3.3.2 马克思理论的发展过程32-34
  • 第四章 罗默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之局限性34-40
  • 4.1 游离于辩证法之外的理论34-36
  • 4.1.1 辩证法在剥削问题中的应用34-35
  • 4.1.2 罗默剥削理论的论证方法35-36
  • 4.2 与劳动价值论相冲突的路向36-38
  • 4.2.1 劳动价值论36
  • 4.2.2 罗默对劳动价值论的质疑36-37
  • 4.2.3 摒弃劳动价值论的弊端37-38
  • 4.3 方法论的个人主观主义色彩38-40
  • 4.3.1 方法论个人主义38-39
  • 4.3.2 罗默理论中的方法论个人主义39-40
  • 第五章 罗默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借鉴意义40-47
  • 5.1 拓展我国社会阶层现象研究之思路40-42
  • 5.1.1 中国学界对中国社会阶层现象的研究与分析40-41
  • 5.1.2 罗默的“阶级—剥削对应原理”的借鉴意义41-42
  • 5.2 展添我国“社会公正观”的新视角42-44
  • 5.2.1 社会公正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42-43
  • 5.2.2 社会公正是建设政治文明的必然前提43
  • 5.2.3 社会公正是保障经济繁荣的必然需要43-44
  • 5.3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益启示44-47
  • 5.3.1 正确认识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剥削问题”44-46
  • 5.3.2 积极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中国”46-47
  • 结束语47-48
  • 参考文献48-51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51-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福兴,那凤琴;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浅析[J];北方论丛;1995年03期

2 鲁克俭;当代西方剥削理论评析[J];教学与研究;2003年08期

3 朱光磊;世纪之交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十大趋势[J];南开学报;1998年01期

4 余文烈;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中间阶级理论[J];政治学研究;1996年02期

5 曾枝盛;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形而上学方法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年03期

6 张元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定义及“中间阶级”问题[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7 李欣欣;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J];太平洋学报;2002年02期

8 李朝阳;王璇;;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阶层问题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动态;1999年03期


  本文关键词:约翰.E.罗默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20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3620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8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