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劳动关系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分析框架——兼谈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演变

发布时间:2017-05-13 12:20

  本文关键词:劳动关系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分析框架——兼谈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演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西方经济学把劳动者仅仅视为孤立的经济人或者生产要素,无法深入研究劳动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中,系统研究一定社会中的劳动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劳动关系的分析框架可以细化为"技术—制度—绩效"框架,运用这一分析框架,不仅能够研究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演变过程以及当代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多样性问题,而且还可以指导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变化以及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问题。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劳动关系 马克思主义 制度核心 外围制度 绩效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利益共享与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研究”(09CKS01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246;F091.91
【正文快照】: 劳动关系是人类社会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社会关系,它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历史阶段,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关系也出现了不同类型,笔者将其概括为平均主义下的平等型劳动关系(原始社会制度下的劳动关系);人身依附下的强制型劳动关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凤义;;企业理论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基于企业理论关于人的行为分析的比较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7期

2 王永丽;李菁;;金融危机下的和谐劳动关系研究——基于广州市百家企业的调查[J];管理世界;2011年04期

3 沈文玮;刘凤义;;金融危机与瑞典模式调整[J];教学与研究;2010年07期

4 刘凤义;胡春玲;;瑞典共享型劳资关系的形成、演变与绩效分析[J];教学与研究;2011年11期

5 程恩富;胡乐明;;构建国家主导的企业职工权益保护体系[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年06期

6 叶正茂;;共享利益与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原则[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11期

7 刘凤义;;新自由主义与日本模式的危机[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卢黎歌;魏新强;;马克思人本观视域下的企业道德建设[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邹升平;;公平分配与社会和谐——瑞典的经验及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6期

3 刘凤义;;新自由主义、金融危机与资本主义模式的调整——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和瑞典模式的比较[J];经济学家;2011年04期

4 刘凤义;胡春玲;;瑞典共享型劳资关系的形成、演变与绩效分析[J];教学与研究;2011年11期

5 周春梅;;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困境与对策[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6 施端银;卓高生;;基于利益共享的非公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与优化[J];学习与探索;2011年04期

7 施端银;卓高生;;非公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生态: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温州市的实证研究[J];浙江学刊;2011年05期

8 张宇;;中国政治经济学发展报告(2010年)[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云飞;改制企业职工权益变动及相应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曹满云;转型期我国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宇;我国劳动合同短期化的经济学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坤;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的员工权益保障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郭志栋;建国初期我党处理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政策及启示[D];山西大学;2010年

4 张怀文;论我国政府在协调劳资关系中的角色定位[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瑞典见闻与感受[J];百年潮;2009年08期

2 黄范章;;从所谓瑞典“社会主义”问题谈起——兼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公有”因素孕育[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叶正茂;企业制度的演变与创新——共享利益制度的提出[J];管理世界;2000年05期

4 伊藤诚,黄芳,查林;日本经济的结构性困境[J];国外理论动态;2005年09期

5 赵磊;剩余索取权归属的理论分歧与现实变化[J];经济学动态;1998年08期

6 崔之元;美国二十九个州公司法变革的理论背景[J];经济研究;1996年04期

7 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年06期

8 杨瑞龙,周业安;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分析框架及其理论含义———兼评张维迎、周其仁及崔之元的一些观点[J];经济研究;1997年01期

9 刘凤义;沈文玮;;当代资本主义多样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教学与研究;2009年02期

10 沈文玮;刘凤义;;金融危机与瑞典模式调整[J];教学与研究;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向松祚;[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唐烨;[N];解放日报;2009年

3 本报驻日本记者 于青;[N];人民日报;2009年

4 记者 于青;[N];人民日报;2010年

5 丁刚;[N];社会科学报;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保民;;我国统筹城乡就业的回顾与展望——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06期

2 张庆伟;;劳资关系的涵义:三种不同的经济学解读[J];当代经济;2007年11期

3 刘凤义;;企业理论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基于企业理论关于人的行为分析的比较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7期

4 孟捷;;国外劳动价值论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王阳;;推动劳动关系理论研究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2008年年会观点综述[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年08期

6 冯同庆;;研究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特征的方法[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成立大会暨劳动关系学科发展研讨会”邀请书[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年05期

8 本刊编辑部;;劳动关系敏感期 企业更需和谐特效药[J];现代交际;2009年05期

9 马子富;;劳动关系的协调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01期

10 凡帆;;辽宁省将劳动关系课程纳入领导干部培训内容[J];共产党员;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光华;劳动关系规则网络有什么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2 李小彤;在管制与促进间寻求平衡[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3 陆占奇;认真执行法律 促进劳资双赢[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4 滑翔;加强机制建设促劳动关系和谐[N];深圳特区报;2008年

5 田享华;《劳动合同法》草案争议再起专家质疑僵化劳动关系[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陆占奇;劳动争议高发呼唤优化劳动关系[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7 陆占奇;积极沟通协商方能有效化解危机[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8 路平;劳动关系规范发展期待《劳动合同法》尽快出台[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9 胡敬艳邋林美玉 康燕青;终结劳动关系“法外运行”[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10 彭光华;调解的智慧[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崔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合作型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曹满云;转型期我国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何圣;上海劳动关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高新会;论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制度变迁[D];暨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英;B造纸股份公司劳动关系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金廉侃;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3 赵建丽;T公司劳动关系管理模式的探讨[D];厦门大学;2007年

4 郑童中;劳动合同法视角下的劳动关系稳定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庄媛;基于《劳动合同法》的旅游饭店劳动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杨忠斌;中国劳动关系演变历史及发展趋向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7 肖昌梅;我国派遣制员工劳动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洪在有;浙江省劳动关系调整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王艳平;中国中小企业劳动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李晓曼;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劳动关系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分析框架——兼谈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演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25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3625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1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