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产业转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第一章是导言。论述了产业区域转移的概念。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和预期价值等。 第二章主要对产业转移的理论来源进行了梳理。把国外对产业转移的研究归纳为古典区位理论与新经济地理理论、雁行模式理论及其相关研究、国际投资理论关于区位选择的部分等。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则按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分别描述。大陆对产业转移的研究分为国际产业转移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研究、产业转移中的技术转移、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转移的研究、对国内产业转移的研究四大类进行。从台湾企业转移动机与区位选择、台湾制造业企业进入大陆市场模式等角度对中国台湾地区博硕士论文中与产业转移相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到雁行模式再到新经济地理理论,都是以产业转移实践的发展过程为背景而不断演化的。在对产业转移规律的探索过程中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复杂,生产要素由土地、资本和人力到科技;市场环境由完全竞争到不完全竞争以致垄断等,这些理论中,着重从产业转移输出方考虑,对承接方的条件、正负面影响研究的不多;随着经济活动外部环境的变化,金融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过去的理论已经很难圆满地说明现在。从国内的研究看,以FDI的地域分布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多,结合国际,以实证研究为主,深刻阐述产业转移规律与理论的研究尚不多见。而中国台湾地区的研究,往往以微观视角、个案研究为特征,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两者结合,在西方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体制、机理、文化等因素的考虑,比较富有特色,但对承接方的条件进行研究的也不多见。为后续的研究开拓了广泛的空间。 第三章主要研究了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首先,从移出地和承接地两个方面对产业转移的动因进行一般分析。对产业移出地而言,产业转移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区域产业竞争优势转换升级的有效方式。产业从转出区转移的动因主要是充分利用承接地的资源,,包括土地、人力、资金、环境容量、市场、营销渠道等,具体原因可以归结为市场扩张的需要、产业分工的需要、综合利用资源的需要、企业重组的需要和政策性的产业转移等。产业转移承接地的投资环境可从硬环境、软环境和竞争环境三个方面考察。产业转移对承接地的积极影响包括:吸收先进技术、增加投资需求,促进GDP增长、增加就业、加速承接地工业化进程。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区的消极影响包括:环境问题、本地工业问题、产业结构失衡等。其次,运用城市化框架对产业转移的宏观机理进行了理论
【关键词】:产业转移 动力机制 要素流动 宏观效应 产业集群 制造业 区域协调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062.9
【目录】:
- 目录3-6
- 图索引6
- 表索引6-7
- 摘要7-13
- Abstract13-18
- 1. 导言18-29
- 1.1 产业区域转移的概念18-20
- 1.2 本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20-25
- 1.2.1 本文研究的背景20-23
- 1.2.2 本文研究的意义23-25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25-28
- 1.3.1 主要内容25-26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6-28
- 1.3.3 预期价值28
- 本章参考文献28-29
- 2. 产业转移的理论来源29-51
- 2.1 国外对产业转移的研究29-35
- 2.1.1 古典区位理论与新经济地理理论29-31
- 2.1.2 雁行模式理论及其相关研究31-32
- 2.1.3 国际投资理论关于区位选择的部分32-35
- 2.2 中国大陆对产业转移的研究35-42
- 2.2.1 对国际产业转移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研究36-38
- 2.2.2 产业转移中的技术转移38-39
- 2.2.3 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转移的研究39-41
- 2.2.4 对国内产业转移的研究41-42
- 2.3 中国台湾地区博硕士论文中与产业转移相关的研究42-47
- 2.3.1 台湾企业转移动机与区位选择的相关研究42-44
- 2.3.2 台湾制造业企业进入大陆市场模式的研究44-46
- 2.3.3 台湾近年有关产业转移研究的整体描述46-47
- 2.4 小结47-48
- 本章参考文献48-51
- 3. 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51-77
- 3.1 产业转移的动因51-56
- 3.1.1 转出区的动因分析51-52
- 3.1.2 产业承接地区的特征52-56
- 3.2 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56-61
- 3.2.1 产业转移的宏观机理56-60
- 3.2.2 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60-61
- 3.3 产业转移中要素流动的一般规律61-69
- 3.3.1 要素流动对区际经济影响的一般分析62-63
- 3.3.2 区际劳动力流动63-64
- 3.3.3 区际资本流动64-65
- 3.3.4 区际技术与创新传播65-68
- 3.3.5 高光学纯度L-乳酸案例分析68-69
- 3.4 产业转移与产业创新69-75
- 3.4.1 三峡机组国产化案例分析70-72
- 3.4.2 产业创新策略72-75
- 本章参考文献75-77
- 4. 产业转移的宏观效应与政府作用77-108
- 4.1 产业转移的新古典模型77-82
- 4.1.1 数学模型77-80
- 4.1.2 模型的经济解释80-82
- 4.2 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82-91
- 4.2.1 产业转移可逐步形成产业集群83-85
- 4.2.2 产业转移的条件分析85-87
- 4.2.3 产业集群的优势与不足87-91
- 4.3 产业转移中的政府行为91-101
- 4.3.1 政府“招商引资”的作用及问题91-95
- 4.3.2 政府作用的理论分析95-98
- 4.3.3 产业转移中的政府作用机制98-101
- 4.4 产业转移中的政府政策取向101-106
- 4.4.1 承接地的政府政策取向101-104
- 4.4.2 移出地的政府政策取向104-106
- 本章参考文献106-108
- 5 国际产业转移趋势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108-143
- 5.1 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与特征108-117
- 5.1.1 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109-113
- 5.1.2 国际产业转移的特征113-115
- 5.1.3 中国轿车产业的案例分析115-117
- 5.2 东亚地区的产业转移:以日本对中国的FDI为例117-123
- 5.2.1 “雁行模式”的基本内容117-119
- 5.2.2 “雁行模式”遇到的挑战119-120
- 5.2.3 日本对中国产业转移的现状与特点120-123
- 5.3 世界制造业转移的趋势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123-141
- 5.3.1 机遇:全球制造业转移的趋势123-128
- 5.3.2 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地位与发展的趋势128-134
- 5.3.3 从“微笑曲线”看中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34-136
- 5.3.4 加快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建议136-141
- 本章参考文献141-143
- 6 江西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证研究143-179
- 6.1 江西产业结构分析144-152
- 6.1.1 江西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144-148
- 6.1.2 发展战略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初步调整148-149
- 6.1.3 产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思路149-152
- 6.2 江西产业集群分析152-159
- 6.2.1 江西产业集群的类型分析152-154
- 6.2.2 江西产业集群的布局分析154-156
- 6.2.3 产业集群的成因溯源及其对江西的启示156-159
- 6.3 对招商引资及引进企业的分析159-170
- 6.3.1 江西招商引资情况分析159-161
- 6.3.2 转移企业的访谈及统计分析161-166
- 6.3.3 星火有机硅工业园案例分析166-170
- 6.4 江西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分析170-177
- 6.4.1 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170-172
- 6.4.2 承接产业转移的不利条件172-173
- 6.4.3 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173-177
- 本章参考文献177-179
- 7 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179-190
- 7.1 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宏观背景和困境180-184
- 7.1.1 宏观背景180-182
- 7.1.2 困境182-184
- 7.2 产业转移与区际协调发展的思考184-190
- 7.2.1 产业转移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184-185
- 7.2.2 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内在结合的基础要件185-186
- 7.2.3 以产业转移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思考186-190
- 8 结论与展望190-195
- 8.1 论文的主要结论190-193
- 8.2 论文的创新点193
- 8.3 论文的不足193-195
-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195-198
- 1、论文部分195-196
- 2、课题部分196-198
- 后记198-199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邦彦;段晋苑;;广东省区际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邱婷;;污染密集产业转移承接地经济与环境协调的途径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年11期
3 王先庆;王晓春;;论东南沿海地区商贸流通服务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何骏;;长三角区域服务业发展与集聚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08期
5 孙君;姚建凤;;产业转移对江苏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的实证分析——以南北共建产业园为例[J];经济地理;2011年03期
6 李敦瑞;;污染产业转移视角下FDI环境外部性的跨界效应[J];经济与管理;2012年04期
7 吴雪萍;;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10年06期
8 杨霞;徐邓耀;;高梯度地区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分析[J];理论探讨;2011年05期
9 张洪营;;发展高职教育解决苏南产业升级过程中用工短缺问题——借鉴国外高职教育发展的经验[J];科技信息;2012年35期
10 熊雪如;覃成林;;政府作用与产业有序转移[J];经济体制改革;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苏;梁昌勇;赵惠芳;;基于演化博弈的区域产业转移行为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彩君;过度集聚、要素拥挤与产业转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2 李迎旭;日本对亚洲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崔海潮;产业转移、世界制造中心变迁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林坚;海峡西岸经济区承接台湾科技产业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张婷婷;基于产业转移的区域政策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叶森;区域产业联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叶琪;基于包容性发展视阈的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庆亮;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9 代云初;西部地方政府产业培育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计永超;产业转移要素分析与宏观调控政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春华;外商直接投资与浙江省对外贸易关系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兴华;山东半岛制造业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效应分析及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振祥;广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政府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赵志勇;欠发达地区产业技术承接与创新的互动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方原;基于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模式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6 陈斯;全球化视角下台湾产业承接与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王茗;促进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地方税收增长的产业路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王靖;广东产业转移中人型理论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黄坡良;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创新体系构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梁春艳;新疆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产业转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89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478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