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内技术溢出与碳排放强度——基于不同耗能产业组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内技术溢出与碳排放强度——基于不同耗能产业组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提高能源利用技术是实现我国碳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不可忽视。以1999—2012年我国37个工业行业为样本,在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FDI对碳排放强度影响的直接效应和产业内技术溢出效应,并划分高耗能产业组和低耗能产业组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样本期内我国工业行业碳排放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高耗能产业组下降幅度较为显著;FDI对碳排放强度降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低耗能产业组相比,高耗能产业组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更大;在技术溢出路径上,FDI主要是通过降低工业行业能源强度从而对碳排放强度发挥作用,但能源结构这一渠道效果并不明显。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技术溢出 碳排放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环境规制推动高耗能产业升级的机制、绩效与政策研究”(14CJY07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考虑环境因素的煤炭产业生产率测度及提升机制研究”(71103181)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环境规制背景下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及减排政策研究”(13YJC790151)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实体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研究”(12EYB007),“苏北承接产业转移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协调政策研究”(13EYC021)
【分类号】:F832.6;F124.3;X196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模式也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中国已于2007年超过美国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第一大国,这无疑给我国碳减排增加了来自国际方面的压力[1-2]。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诗一;严法善;吴若沉;;资本深化、生产率提高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变化——产业、区域、能源三维结构调整视角的因素分解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12期
2 潘家华;张丽峰;;我国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性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5期
3 何小钢;张耀辉;;中国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与CKC重组效应——基于STIRPAT模型的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1期
4 牛海霞;胡佳雨;;FDI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性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5期
5 代迪尔;李子豪;;外商直接投资的碳排放效应——基于中国工业行业数据的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1年05期
6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7 李晓钟;刘振宇;;FDI对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影响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8 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9 王锋;吴丽华;杨超;;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10 杨立国;刘宇娜;;FDI流入、货物贸易出口、GDP和碳排放——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卫国;;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均衡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2 刘颖;任燕燕;;基于VEC模型的中国CO_2库兹涅茨曲线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杨振;;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11期
4 王永明;;经济增长、环境因素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谢丹;;“碳关税”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6 李小平;卢现祥;;International trade,pollution industry transfer and CO_2 emissions in Chinese industrie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3期
7 沈可挺;李钢;;CGE Model Measures Carbon Duty's Impact on China's Export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6期
8 张军;陈诗一;Gary H.Jefferson;;结构改革与中国工业增长[J];中国经济学;2009年00期
9 马煜;;国际资源环境新变化及中国的发展模式转变[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4期
10 吴彼爱;高建华;;中部六省低碳发展水平测度及发展潜力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安;;基于STIRPAT模型的沿黄省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2 刘军;;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震;尤建新;马军杰;卢超;;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绩效影响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晓唯;赵娜;;基于社会福利效应分析的碳关税征收研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健;吴成霞;;基于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天津市节能减排策略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黄媛虹;沈可挺;;碳关税争端及其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7 杨波;;零售业低碳化与我国发展低碳零售的政策选择——基于企业的自然资源基础观[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张慧毅;;资源环境、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与产业竞争力生成能力[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9 王迪;聂锐;龙如银;;能源消费结构的战略调整及其节能减排效应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黄媛虹;沈可挺;;基于CGE模型的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影响评估[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叶青海;利益协调视阈下不可再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易艳春;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我国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陆胜利;世界能源问题与中国能源安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薛睿;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谢露露;中国工业行业的工资集聚与互动:观察和解释[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郭正权;基于CGE模型的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模拟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长信;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减排潜力及预测[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鞠鲁霞;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贸易战略调整[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严思佳;碳关税的政治经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汪滢;开放经济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鄢敏;碳排放规制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吴彼爱;河南省低碳发展水平时空差异与碳排放驱动力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7 张云;绿色信贷对我国环境质量改进效应的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鹏;中国“新型工业化”增长绩效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1985-2009)[D];南开大学;2011年
9 安冬青;碳关税的征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邵咪咪;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的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辉;;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J];财经科学;2009年04期
2 陆虹;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例[J];财经研究;2000年10期
3 邵帅;杨莉莉;曹建华;;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的上海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11期
4 廖晓燕;;制造业FDI的新动向与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4期
5 应瑞瑶;周力;;外商直接投资、工业污染与环境规制——基于中国数据的计量经济学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01期
6 许统生;薛智韵;;制造业出口碳排放:总量、结构、要素分解[J];财贸研究;2011年02期
7 温怀德;刘渝琳;温怀玉;;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与环境污染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2期
8 刘红光;刘卫东;;中国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因素分解[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9 王立军;;FDI技术外溢、R&D和技术进步[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10 刘畅;;论跨国公司对华投资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佳雨;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去年全球碳排放市场交易规模增长一倍[J];节能与环保;2009年06期
2 梁朝晖;;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趋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3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4 ;碳排放配给制带来的启示[J];节能与环保;2009年11期
5 邴绍倩;;食品“碳排放”标准及应对之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0期
6 ;国务院宣布我国到2020年降低碳排放40%~45%[J];纸和造纸;2010年02期
7 张雷;黄园淅;李艳梅;程晓凌;;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2期
8 巩帅臣;;湖南省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0年01期
9 温景光;;江苏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10 王琴;曲建升;曾静静;;生存碳排放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宁睿;向澄;黄经南;刘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规划启示——以武汉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白玲;林靖s,
本文编号:490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490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