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30 14:10
本文关键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制度经济学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总体看来,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各个相关主体根据自身地区文化、历史、经济以及制度因素不断选择的过程,多样化的民营经济发展模式也正是在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过程中形成与演进的。该演进过程的内在逻辑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特别是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核心理论之一的制度理论来对多样化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演进过程与趋势进行分析解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很深的政策含义。从理论的角度看,通过对多样化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有可能找出影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动态转变;从现实应用的角度看,如果理论分析能够顺利通过逻辑与事实的双重检验,就有可能对今后民营经济的发展形成更为清楚地把握,进而进行相应的制度供给和创新促进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论文把民营经济发展模式视为一种制度表现,而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从演化的角度看,人们的行为又反过来使制度发生变迁,其中的关键是人们的偏好以及一些基本性制度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分析多样化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及其差异;解释为什么在当前民营经济发展模式会出现趋同。 本文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典型发展模式为研究起点,引出如何达到制度均衡的问题,运用产权理论、学习理论、政府竞争理论等,对我国民营经济制度均衡的达成条件进行了分析。文章首先界定民营经济的内涵及类型,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了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制度动力,随后,文章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对民营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制度因素;通过对各地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的考察,提出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概念,并对几种典型的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因进行基于比较的分析;探讨模式和制度之间的关系,结合相关理论,提出模式是一系列制度的共同表征的判断,接着,考察典型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发展趋势,并基于制度均衡理论对出现特定趋势的原因进行解释,同时提出文章的结论:无论是个人还是在财政分税制约束下的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都会通过模仿、学习和创新来改善自身的收益,该过程一方面增加了经济活动中的制度供给,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对新制度的需求。初始发展条件的差异以及各主体学习能力的不同,使得不同地区的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一段时期内,循着不同的模式发展起来;制度的演进、各主体学习能力和要素流动能力的增强又使得各地民营经济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制度性趋同,以获得最大化制度收益。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趋同意味着民营经济中的制度均衡的暂时实现。从均衡在经济学中的含义以及我国政府在制度方面的约束力看,要想在今后进一步推进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必须大幅度地改进与完善与民营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制度的供给,即通过不断拓展制度边界激发微观主体的发展潜能,增加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民营经济 发展模式 创新 政府竞争 制度供给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121.23;F091.34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引言10-24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10-11
- 1.1.1 选题背景10
- 1.1.2 课题研究意义10-11
- 1.2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11-21
- 1.2.1 民营经济的基本理论11-14
- 1.2.2 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力14-18
- 1.2.3 我国民营经济的研究状况18-21
- 1.3 本文的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21-22
- 1.3.1 本文的研究框架21-22
-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22
- 1.4 创新之处22-24
- 第二章 模式分析方法及制度经济学理论基础24-37
- 2.1 模式及其与制度的内在联系24-26
- 2.1.1 模式的一般含义24-25
- 2.1.2 模式的经济学含义25
- 2.1.3 模式分析与制度分析25-26
- 2.2 制度及其经济功能26-30
- 2.2.1 制度内涵及其特征26-28
- 2.2.2 制度的构成28-29
- 2.2.3 制度的经济功能29-30
- 2.3 制度变迁理论30-34
- 2.3.1 制度变迁的产生30
- 2.3.2 制度变迁的基本方式30-33
- 2.3.3 制度变迁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关系33-34
- 2.4 制度的供给与需求34-37
- 2.4.1 影响制度的供给与需求的因素34-36
- 2.4.2 制度的供给与需求对比—制度均衡与制度非均衡36-37
- 第三章 中国民营经济典型发展模式及其比较37-44
- 3.1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多样化模式的形成37-39
- 3.1.1 苏南模式37-38
- 3.1.2 温州模式38-39
- 3.1.3 珠江三角洲模式39
- 3.2 三种模式的制度比较39-44
- 3.2.1 制度基础比较39-41
- 3.2.2 产权制度比较41-43
- 3.2.3 金融支持制度比较43-44
- 第四章 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制度供求分析44-55
- 4.1 民营经济制度需求与供给的影响因素44-45
- 4.1.1 民营经济制度需求与供给的概念界定44
- 4.1.2 民营经济制度需求的影响因素44-45
- 4.1.3 我国民营经济制度供给的影响因素45
- 4.2 制度需求与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45-48
- 4.2.1 市场契约和大规模制造的知识的扩散与积累45-47
- 4.2.2 企业家的制度创新47-48
- 4.3 政府的制度供给与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48-55
- 4.3.1 中央政府的制度供给48-52
- 4.3.2 地方政府的制度供给52-55
- 第五章 制度均衡与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趋同55-64
- 5.1 中国民营经济典型发展模式的演变趋势55-57
- 5.1.1 苏南模式的演变趋势55-56
- 5.1.2 温州模式的演变趋势56-57
- 5.1.3 珠江三角洲模式的演变趋势57
- 5.2 中国民营经济典型发展模式趋同的制度特征57-59
- 5.2.1 企业制度趋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58
- 5.2.2 中间性组织趋同—向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式发展58-59
- 5.3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模式趋同化的制度分析59-64
- 5.3.1 财政联邦制下的地方政府间的竞争59-60
- 5.3.2 地方政府竞争的途径60-62
- 5.3.3 竞争中政府的学习内容及其对发展模式趋同的影响62-64
- 结论64-66
- 参考文献66-69
- 致谢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民书;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关问题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8期
2 潘忠志,李亚云,潘忠贤;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产业集聚[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鲁开垠;广东民营经济上水平发展与模式创新[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吴德进;产业集群的组织性质:属性与内涵[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7期
5 周业安,赵晓男;地方政府竞争模式研究——构建地方政府间良性竞争秩序的理论和政策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12期
6 胡尹燕;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历史回顾与创新思考[J];国土经济;2003年07期
7 陈智敏;;论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20期
8 阳小华;民营经济内涵问题探析[J];江汉论坛;2000年05期
9 沈晓丰;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土地制度变革[J];经济师;2003年08期
10 程承坪,魏明侠;人力资本剩余索取权及政策取向[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年05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制度经济学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2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502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