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方程的中国区域知识经济发展能力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结构方程的中国区域知识经济发展能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基于知识管理的流程将区域知识经济发展能力影响区分为获取、交流、创新和利用四个维度,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对中国东、中、西部知识经济发展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区域 知识经济 结构方程 能力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基于要素—结构—环境—功能”的西部地区知识经济发展能力研究(41061013)
【分类号】:F061.5;F224
【正文快照】: 1引言熊彼特在《经济增长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理论,指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20世纪60年代后新增长理论强调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OECD提出了知识经济概念,并进一步提出区域知识经济的发展包括学习和创新两个阶段。国内外学者对知识经济发展能力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宁东玲;;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吸收能力的评价[J];科技和产业;2009年05期
2 任胜钢;彭建华;;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及比较[J];系统工程;2007年02期
3 李文博;;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SVM建模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7期
4 陈晓红;宋洋;;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吸收能力的评价及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01期
5 宁东玲;;知识吸收能力构成维度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11期
6 柳卸林,胡志坚;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分布与成因[J];科学学研究;2002年05期
7 史锦凤;马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8 白俊红;江可申;李婧;;中国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效率综合评价及分析[J];管理评论;2009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洪玲;;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因子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赵昱;;区域创新绩效的竞争互补分析——对广西五大经济区专利产出的实证研究[J];北方经济;2009年20期
3 范丽娜;中国内地专利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李娇;胡宝贵;;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吴婷;肖健华;;基于SVDD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J];商业研究;2009年02期
6 周妍;张然;孔晓玲;;面条品质评价中的数据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8年05期
7 李伟舵;;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以湖南省为例[J];创新;2009年10期
8 师萍;韩先锋;;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趋同分析[J];财经科学;2011年06期
9 杨晔;;我国各省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基于投入产出绩效视角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8年06期
10 王永锋;高建华;张智先;;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与创新能力协调发展研究[J];城市问题;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艳平;;东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支撑要素分析[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军华;张晓磊;陆根书;;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省际比较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王浩;衣保中;;吉林省区域创新能力分析[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赵惠芳;吴敏洁;徐晟;陈辉;;基于空间知识溢出的中部地区知识吸收能力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朱承亮;师萍;安立仁;;人力资本及其结构与研发创新效率——基于SFA模型的检验[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6 黄德春;高敏;刘炳胜;;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及变化趋势系统分析——基于PLS路径模型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7 黄德春;高敏;刘炳胜;;中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变动差异与空间趋同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和α趋同实证分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8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中国省际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1998-2005[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9 吴建南;章磊;;课题制视角下科研项目依托单位对项目绩效的影响——面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实证分析[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美娟;陈国宏;庄花;;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动态评价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郑循刚;区域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锐淇;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与区域追赶的空间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沈国琪;区域知识资本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张静;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效率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齐晓丽;差别化的自主创新经济增长模式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7 郑贵忠;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曹泽;区域创新资源投入结构及其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李怡;区域创新系统演化机理与西部区域创新系统培育[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孙红兵;城市创新系统的动力、能力和绩效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小冉;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柳建容;区域创新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魏志成;辽宁省工业企业绩效评估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于梦圆;滨海新区区域创新能力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5 曹锐;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区域创新效应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郭洪庆;新创企业资源获取对资源整合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苏先娜;基于创新协同的江苏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韩俊;科技创新人才宏观和微观生态环境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甘蓉蓉;湖南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保军;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其慧;主成分分析方法在指标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宁东玲;;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吸收能力的评价[J];科技和产业;2009年05期
3 李新运,张海峰;主成分分析在山东省经济发展梯度分区中的应用[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5年01期
4 任胜钢;彭建华;;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及比较[J];系统工程;2007年02期
5 李廉水;周勇;;技术进步能提高能源效率吗?——基于中国工业部门的实证检验[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6 朱美光;韩伯棠;;基于空间知识溢出的中国区域经济协作发展研究框架[J];经济经纬;2006年02期
7 王晓杰;;基于双层结构的知识吸收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05期
8 甄峰,黄朝永,罗守贵;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0年06期
9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解读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05期
10 柳卸林;;2004-2005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分析报告[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钟高;论知识经济与会计创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张彬;;陈章良答本刊记者问[J];知识经济;1999年06期
3 李向波;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技术创新[J];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徐海宁;知识经济对东亚发展模式的挑战[J];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47期
5 邱素芬;;浅谈高职素质教育[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秦中艮;;维护公众利益 重拾信心 迎接挑战——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全息扫描与观点聚焦[J];财务与会计;2003年01期
7 王艺娱;论网络大潮下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知识营销[J];广西金融研究;2005年06期
8 彭桂山,周莉,邱轶安;会计信息化向知识管理方向发展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5年19期
9 马李U
本文编号:503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503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