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隐含碳排放核算与分析——兼与一般碳排放核算方法的对比
本文关键词:中国农业隐含碳排放核算与分析——兼与一般碳排放核算方法的对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一般核算方法所得出的碳排放核算结果低估了农业部门的碳排放。我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隐含碳排放核算方法反映碳排放更加全面,为现代农业的低碳化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中间载能生产资料耗用而产生的间接碳排放是构成隐含碳排放的重要部分,也是引起隐含碳排放变动的主要因素。建议改进现有的碳排放核算方法以明确碳排放构成,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农业碳减排;明确农业中间投入品生产者减排责任,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要素全面向现代农业低碳化发展领域投入。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隐含碳 隐含碳排放 间接碳排放 对比分析
【基金】:四川循环经济研究中心2014年度项目“农业碳排放效率与新型农村产业低碳化发展研究”(编号:XHJJ1424) 2014年四川省社科规划统计发展专项课题“四川工业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应用研究”(编号:SC14TJ18)
【分类号】:F323;X196
【正文快照】: 戴小文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深入,农业与农村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必然结果,更少的耕地和更多的城镇人口迫使农业发展向以化学化、机械化、信息化为代表的现代农业转变。农村土地使用模式、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营管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恒周;殷红春;郭玉燕;;我国农地非农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区域差异——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3年03期
2 田云;张俊飚;李波;;基于投入角度的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因素分解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年06期
3 姚亮;刘晶茹;王如松;;中国居民消费隐含的碳排放量变化的驱动因素[J];生态学报;2011年19期
4 李虎;邱建军;王立刚;任天志;;中国农田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与控制技术[J];生态环境学报;2012年01期
5 查良玉;吴洁;仇忠启;段华平;曹伟召;杜磊;卞新民;;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对农田净碳排放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3年03期
6 谭秋成;;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挑战[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10期
7 张增凯;郭菊娥;安尼瓦尔·阿木提;;基于隐含碳排放的碳减排目标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12期
8 黄坚雄;陈源泉;刘武仁;郑洪兵;隋鹏;李媛媛;史学朋;聂胜委;高旺盛;;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对农田的温室气体净排放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9 李俊杰;;民族地区农地利用碳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09期
10 田云;张俊飚;李波;;中国农业碳排放研究:测算、时空比较及脱钩效应[J];资源科学;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婷婷;张丽琼;;安徽省农业碳排放现状及低碳农业发展路径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2 田云;张俊飚;李波;;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强度估算及其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11期
3 田云;张俊飚;李波;;湖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时空特征与脱钩弹性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12期
4 戴小文;;中国隐含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J];财经科学;2013年02期
5 田云;张俊飚;李波;;中国农业低碳竞争力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06期
6 王连龙;;基于能源和物质投入的秦皇岛市农业碳排放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02期
7 徐盈之;张峗;;中国区域碳减排责任及碳减排潜力研究[J];财贸研究;2013年02期
8 傅增清;;山东省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9 杨欣;蔡银莺;张安录;;武汉城市圈碳排放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解研究——基于2001~2009年市级面板数据的实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11期
10 石玉琼;李团胜;;陕西省种植业生产过程中碳排放的估算[J];贵州农业科学;201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田云;张俊飚;;中国农业碳排放研究:测算、时空比较及脱钩效应[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田云;张俊飚;;中国农业碳排放研究:测算、时空比较及脱钩效应[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田云;张俊飚;;中国种植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性区域比较研究——基于净碳汇视角[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翠菊;我国狭义农业碳源碳汇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2 黄涛;长期碳氮投入对土壤有机碳氮库及环境影响的机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3 孟祥海;中国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4 马琼;中国棉花生产外部性测度及其矫正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5 于洋;中国二氧化碳净排放和驱动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戴小文;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支撑要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7 宋秋来;松嫩平原旱作农田土壤CO_2排放规律及土壤碳平衡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8 师帅;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应龙;不同类型区粮食生产资源环境成本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2 时亚文;双季稻不同栽培模式氨挥发与温室气体排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3 朱聆;中国制造业能源消耗碳排放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4 刘利平;我国农业碳效率的地区差异分析[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5 魏霖霖;城市典型绿色覆被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构建与空间映射[D];天津大学;2012年
6 叶懿安;长三角地区工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关联性分析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7 李婧;发酵床不同深度垫料中微生物与温室气体的分布特征[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8 赖岚岚;主体功能区背景下粤北发展与地方政府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马义虎;有机肥对水稻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及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3年
10 李苗苗;水稻和自养微生物同化碳在土壤不同物理组分中的分配特征[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2 闵庆文,余卫东,成升魁,王秀珍;仙居县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生态足迹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4期
3 田云;李波;张俊飚;;我国农地利用碳排放的阶段特征及因素分解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张晓平;;中国对外贸易产生的CO_2排放区位转移分析[J];地理学报;2009年02期
5 姜群鸥;邓祥征;战金艳;刘兴权;;黄淮海平原耕地转移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J];地理研究;2008年04期
6 郑循华,王明星,王跃思,沈壬兴,李晶;Comparison of Manual and Automatic Methods for Measurement of Methane Emission from Rice Paddy Fields[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1998年04期
7 李晶,王明星,陈德章;水稻田甲烷的减排方法研究及评价[J];大气科学;1998年03期
8 黄耀;;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措施与对策[J];第四纪研究;2006年05期
9 李胜利;金鑫;范学珊;黄文明;曹志军;;反刍动物生产与碳减排措施[J];动物营养学报;2010年01期
10 李迎春;林而达;甄晓林;;农业温室气体清单方法研究最新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7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卢娜;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邹建文;稻麦轮作生态系统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排放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3 郭李萍;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与土壤碳汇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朝晖;;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趋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2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碳排放配给制带来的启示[J];节能与环保;2009年11期
4 邴绍倩;;食品“碳排放”标准及应对之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0期
5 ;国务院宣布我国到2020年降低碳排放40%~45%[J];纸和造纸;2010年02期
6 张雷;黄园淅;李艳梅;程晓凌;;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2期
7 巩帅臣;;湖南省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0年01期
8 温景光;;江苏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9 王琴;曲建升;曾静静;;生存碳排放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1期
10 孙建卫;陈志刚;赵荣钦;黄贤金;赖力;;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碳排放足迹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宁睿;向澄;黄经南;刘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规划启示——以武汉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白玲;林靖s
本文编号:5089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508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