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本文关键词: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人力资本计量体系 综合评价 因子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 预测
【摘要】:随着经济地快速发展及物质资本的极大匮乏,如何选择合理而有效的资源去 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是所有经济学家孜孜以求的。而人力资本就是这一新 兴能源的代表,并且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已经证明,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 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唯一不足的是,大多数学者只是执着于为分析经 济增长的影响要素而附带地分析人力资本,而没有从人力资本自身去分析经济增 长。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也同样促进了人力资本的增长,二者是相 辅相成的。并且人力资本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人力资本的各种影响因素与人 力资本的关系如何?人力资本自身是如何增长的?以及用于分析经济增长的生产 函数在引入人力资本后,是否还满足规模报酬不变假设?物质资本在经济增长中 的作用是否仍然起着主导作用?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一加以分析和确认。本文就是 带着这些问题试图一一加以解答。 本文首先从人力资本的内涵入手,把人力资本与劳动力分离开来,指出人力 资本是与劳动力完全不同的一种生产要素,前者着重于人口质量及社会的各项投 入,后者着重于人口的数量。其次,对人力资本的计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不再把人力资本看成是死的物质而是活的主体,指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不仅取决于人力资本的外在表现形式如教育程度、工资、职称等等,而取决于人 的主观能动性及人力资本受重视程度,从而给人力资本赋予了新的内涵。然后, 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人力资本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了人力资本自身的重要影响因素 以及人力资本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得到了人力资本的综合存量。在此基础上, 建立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模型,进一步分析人力资本单一因素及综合因子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率。随后,针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差距的日益加大,分析了人力资本在 各地区经济差距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力。最后,通过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本存 量进行预测,分析了我国人力资本的发展前景并对人力资本进行预测和分析。根 据实证分析的有关结果,为我国人力资本的发展提供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具有一 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人力资本计量体系 综合评价 因子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 预测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240;F061.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插图索引8-9
- 附表索引9-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文献综述10-12
-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12-13
- 1.3 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简评13-14
- 1.4 研究的内容14-16
- 第2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本内涵16-22
- 2.1 人力资本内涵的重新确定及理论渊源16-19
- 2.1.1 人力资本的前提—资本16-17
- 2.1.2 人力资本的基本内涵—劳动力17
- 2.1.3 人力资本不是劳动力17-18
- 2.1.4 人力资本概念的形成18-19
- 2.2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19-20
- 2.3 人力资本的相关经济增长模型20-22
- 第3章 人力资本计量体系的确定22-27
- 3.1 人力资本的传统计量法及缺陷22-24
- 3.1.1 从产出角度的度量方法22
- 3.1.2 从投入角度的度量方法22-24
- 3.2 新的人力资本计量体系24-27
- 3.2.1 人力资本的计量指标体系24-27
- 第4章 新计量体系下的我国人力资本现状分析27-40
- 4.1 人力资本的区际比较27-33
- 4.1.1 劳动力资源总量的区际差异27-29
- 4.1.2 人力资本质量的区际比较29-31
- 4.1.3 人力资本积累能力的区际比较31-33
- 4.2 我国人力资本的总体序时状况比较33-38
- 4.2.1 我国各级教育程度人口的招生状况33-34
- 4.2.2 人力资本质量逐年提高34-36
- 4.2.3 不同文化程度人口的劳动参与率状况36-38
- 4.3 人力资本的国际比较38-40
- 第5章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40-60
- 5.1 方法的回顾40
- 5.2 人力资本的综合评价40-45
- 5.2.1 构建人力资本因素模型40-42
- 5.2.2 因子分析法42-44
- 5.2.3 人力资本的综合存量44-45
- 5.3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45-48
- 5.3.1 回归模型的建立45-46
- 5.3.2 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46-48
- 5.4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估计48-53
- 5.4.1 人力资本单一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估计49-51
- 5.4.2 人力资本综合因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估计51-53
- 5.5 人力资本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53-60
- 5.5.1 地区经济差距问题53-56
- 5.5.2 人力资本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实证分析56-60
- 第6章 人力资本的需求预测与建议60-67
- 6.1 人力资本的需求预测60-63
- 6.1.1 国内生产总值与固定资本存量预测60-62
- 6.1.2 人力资本的需求预测62-63
- 6.2 建议63-67
- 结论67-69
- 参考文献69-72
- 致谢72-73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俊红;姜翠红;李红;;都市型现代农业低碳经济进程评价及建议——以大兴区为例[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年01期
2 周玉清;;浅谈企业内部控制评价[J];科技与企业;2010年12期
3 邓京虎;游黎;周就猫;;运用集对分析法对土地整治项目综合评价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7期
4 毛梦楚;;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企业综合评价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年17期
5 ;《铸造企业清洁生产综合评价》等国家标准通过审查[J];现代铸铁;2011年04期
6 王晓润;孙鑫;;农业投资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7 杨玉蓉;唐望庆;;湖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8 迟莹;;浙江省外贸增长方式的综合评价[J];中国外资;2011年18期
9 孙建祥;;江苏省地区间科技进步的综合评价与比较[J];江苏科技信息;2007年02期
10 董小艳;朱瑞祥;唐晶磊;;陕西省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与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越秀区培智学校课题组;;智障学生个体素质综合评价试验研究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2 张爱华;张薇薇;;通信运营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新思路[A];中国通信发展与经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潘雄锋;孙玉涛;;基于密切值法模型的我国31个省市区科技发展水平评价[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4 刘浪;王晓光;初军威;;突变级数法在国民经济动员能力综合评价中的运用[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越秀区培智学校课题组;;《智障学生个体素质综合评价试验的研究》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6 薛永森;张凤荣;;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体系研究[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江兵;王刚;杨善林;;多指标综合评价小波网络模型及其应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张强;;医院超期服役大型医疗设备使用状况分析[A];2008年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报告集[C];2008年
9 张强;;医院超期服役大型医疗设备使用状况分析[A];2008年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翼;陈宏;;灰色层次模型下的内河游船船型综合评价[A];福建省科协第十届学术年会船舶及海洋工程分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云萍;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会召开[N];石家庄日报;2008年
2 彭强军 曾勇;武胜经济综合评价全省排位上升5位[N];广安日报;2009年
3 记者 王庆国;我市综合评价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N];齐齐哈尔日报;2010年
4 记者 陈惟;流通竞争力综合评价上海居首[N];文汇报;2011年
5 记者 朱振岳 通讯员 孙江丽 孟昌;浙江两所高校试行综合评价招生[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记者 陈亚静;芙蓉区将建“综合评价信息库”[N];湖南日报;2010年
7 北京育才学校小学部 牛晓东;综合评价促进孩子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记者 崔晓刚;我市食品放心工程有成效[N];西安日报;2007年
9 记者 张丽辉;扎实做好综合评价工作 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N];河北日报;2008年
10 记者 文毅;我市食品放心工程顺利达标[N];广元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涛;黄前流域不同配置经济林防护林水源涵养功能与价值评估[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2 云虹;分销商对制造商关系承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王磊;动态对抗性环境下多机器人系统合作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4 童明光;我国电力市场中市场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5 贾春宁;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及其在天津市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4年
6 陈长青;红壤区农林复合系统分析与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7 邹毅实;我国林纸一体化的模式构建与综合评价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8 孙薇;市场条件下抽水蓄能电站效益综合评价及运营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9 黄思光;区域环境治理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10 朱丽;广州市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庆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2 胡毓瑾;城市再生水资源利用项目的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3 霍拥军;中小型旅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郭晓明;上市公司财务核心能力理论与综合评价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5 朱强;基于GIS的公路网综合评价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6 关哲;保定市电力客户服务中心营销效果综合评价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7 王旭辉;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分析评价实证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张建琼;综合评价理论在唐氏综合症筛查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胡东娜;北京总部经济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周媛;江苏省沿江开发绩效综合评价模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38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538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