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中原经济区县域碳收支空间分异及碳平衡分区

发布时间:2017-07-20 13:21

  本文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县域碳收支空间分异及碳平衡分区


  更多相关文章: 中原经济区 县域空间 碳收支 碳平衡分区 碳补偿


【摘要】:区域碳收支核算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排放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开展县域空间碳收支与碳平衡研究不仅有助于从理论上构建县级尺度碳效率和碳生态压力评估的方法,而且对于县域空间碳补偿及低碳发展策略的制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2009年中原经济区县域单元的各种统计数据及土地利用数据,对县域空间的碳收支状况进行了核算分析,并在碳平衡分区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原经济区主体功能区优化的思路和政策建议。主要结论:1中原经济区2009年碳吸收和碳排放总量分别为1.3亿t和2.1亿t。碳排放量基本呈现"从市辖区到周边县(市)逐渐降低"的规律;碳吸收量的分布具有"西北低、东南高"的特点;2县域空间碳补偿率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人均GDP越高的地区,其碳补偿率往往越低;反之,碳补偿率越高;3由于县域单元碳源/汇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中原经济区县域空间的碳排放经济贡献率和碳生态容量存在明显不匹配现象;4基于碳平衡分析,本文将中原经济区县域空间划分为碳强度控制区、碳收支平衡区、碳汇功能区、碳总量控制区及低碳优化区等5类区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原经济区主体功能区优化的思路及低碳发展策略。
【作者单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 县域空间 碳收支 碳平衡分区 碳补偿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633;41171438)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0ZD&030)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2CB955804)~~
【分类号】:F592.7;X196
【正文快照】: 1引言区域碳收支核算及低碳发展是当前全球变化与碳排放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1-4]。前期研究主要侧重于对自然生态过程的碳循环、碳收支及碳平衡的分析[5-7]。随着人类能源消费强度的不断增加,人为碳排放对区域碳收支的影响不断增强。因此,科学评估人为碳排放与区域生态系统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素琼;张金前;陈健飞;;基于空间自相关的闽台城镇建设用地分布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3期

2 王绍强,周成虎,刘纪远,李克让,杨晓梅;东北地区陆地碳循环平衡模拟分析[J];地理学报;2001年04期

3 刘燕华;葛全胜;何凡能;程邦波;;应对国际CO_2减排压力的途径及我国减排潜力分析[J];地理学报;2008年07期

4 朱永彬;王铮;庞丽;王丽娟;邹秀萍;;基于经济模拟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高峰预测[J];地理学报;2009年08期

5 赵荣钦;黄贤金;彭补拙;;南京城市系统碳循环与碳平衡分析[J];地理学报;2012年06期

6 孙伟;乌日汗;;长三角核心区碳收支平衡及其空间分异[J];地理研究;2012年12期

7 张金萍;秦耀辰;张丽君;路超君;;黄河下游沿岸地市CO_2排放的时空分异[J];地理研究;2012年12期

8 赵荣钦;黄贤金;高珊;赵志凌;;江苏省碳排放清单测算及减排潜力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2期

9 赵栻泰;黄贤金;钟太洋;彭佳雯;;1999~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空间演变特征[J];环境科学;2011年11期

10 马巾英;尹锴;吝涛;;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碳氧平衡分析——以沿海城市厦门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彦琼;李双江;罗晓;胡亚妮;;基于碳氧平衡法的石家庄生态用地需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2 张绪成;;碳汇技术:当今能源科学的新视角[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22期

3 吴静;王铮;朱潜挺;;国际气候保护方案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6期

4 王海燕;雷相东;张会儒;杨平;;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土壤有机碳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刘春玲;;中国低碳产品消费障碍的经济学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7期

6 贾宝全;王成;仇宽彪;;武汉市生态用地发展潜力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年05期

7 黄蕊;王铮;朱永彬;马晓哲;刘晓;刘昌新;;上海、北京和天津碳排放的比较[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2年02期

8 张贞;魏朝富;尚慧;;丘陵山区耕地质量的空间格局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8期

9 吴彼爱;高建华;;中部六省低碳发展水平测度及发展潜力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S2期

10 付斯曼;代普达;陈廷龙;;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要素构建碳平衡模型及其操作措施的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朱永彬;排放控制目标下我国最优经济增长路径、减排路径与碳排放趋势研究及模拟系统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丽艳;中国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毛学刚;东北森林碳循环日步长模型与遥感综合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5 温和;黑龙江省村域农业生态系统碳平衡及低碳农业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6 傅世均;基于电力协调监管的燃煤发电企业碳减排市场组合设计理论与实践[D];重庆大学;2011年

7 卢娜;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黄建;煤炭清单与减排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9 贺红兵;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解宪丽;基于GIS的国家尺度和区域尺度土壤有机碳库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书敏;土地生态承载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晓曼;广州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3 戴景晟;林分碳汇计算方法研究与应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王春杰;基于低碳经济的西安城市发展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吴彼爱;河南省低碳发展水平时空差异与碳排放驱动力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6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孙耀华;大关中地区碳排放“隧道”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懿晗;火干扰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9 余洋;基于碳减排的广东省土地利用调控对策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10 陈m"然;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转变[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辉,江子瀛,孔宁宁,高凌云;快速城市化景观格局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分析 以深圳市龙华地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2 王少鹏;朱江玲;岳超;方精云;;碳排放与社会经济发展——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Ⅱ[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3 岳超;胡雪洋;贺灿飞;朱江玲;王少鹏;方精云;;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4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5 钟华平,樊江文,于贵瑞,韩彬,胡中民,岳燕珍,梁飚;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J];草地学报;2005年S1期

6 杨士弘;城市绿化树木碳氧平衡效应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6年01期

7 王俊松;贺灿飞;;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中国CO_2排放量变化——基于LMDI方法的分解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1期

8 李阿萌;张京祥;肖翔;;江苏省13城市1996~2008年碳排放时空变异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0期

9 王圣;王慧敏;陈辉;孙雪丽;李亚春;;基于Divisia分解法的江苏沿海地区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0期

10 杜官印;蔡运龙;李双成;;1997-2007年中国分省化石能源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杰;大都市碳源碳汇研究——以上海市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杨浏;江苏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3 王雪娜;我国能源类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斌;;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大中专院校就业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2 韩红军;;中原经济区 农业的“文章”能做多大[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年09期

3 王玲杰;;中原经济区人口、资源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周红卫;;中央救灾物资郑州储备库建设项目被列入《中原经济区规划》[J];中国减灾;2013年01期

5 闫国权;;煤炭企业重组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研究——以河南省矿井为例[J];中国商贸;2013年19期

6 赵光武;;浅谈煤炭企业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挑战与机遇[J];企业导报;2013年22期

7 张永青;刘志博;;城镇化进程中中原经济区人口与土地因素的制约与对策[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8 ;央企扎堆投资建设中原经济区[J];江苏氯碱;2011年04期

9 李志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J];煤炭经济研究;2013年08期

10 贺亚锋;韩增林;;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及成因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晶;;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研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2 吴宏亮;贾迪;尹雷雷;;中原经济区建设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分析[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李世杰;;中原经济区产业转型的途径[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4 张君;曾杰;王玲;;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信阳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5 张占仓;;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王文静;;基于中原经济区旅游业发展整合研究[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许亚宣;李小敏;史聆聆;段宁;胡炳清;;中原经济区区域大气污染特征及控制对策建议[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六章)[C];2014年

8 任星;许家伟;乔家君;;中原经济区背景下郑汴产业的分工与对接[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于燕;;粮食生产与中原经济区建设[A];粮食生产与中原经济区建设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李建中;;序[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张阳成邋杨剑霞 记者 孟素芳;我省再版中原经济区交通图[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2 长治市副市长 曹惠斌;规划助力中原循环经济区发展[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谨言;相信市长,也相信市场[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4 方尚俊;中原四省13市市长邯郸论剑共谋发展[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5 艾秀廷邋通讯员 艾换平;中原经济区13市市长聚会邯郸共商循环经济一体化[N];河北日报;2007年

6 记者 刘虹;中原经济区第十八届市长联席会12月初在邯举行[N];邯郸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程益聪;山水一脉 中原一家[N];邯郸日报;2007年

8 记者 雷汉发邋宋美倩;中原经济区加强协作取得丰硕成果[N];经济日报;2007年

9 李广贞邋孟德荣;中原经济区合作方兴未艾[N];西部时报;2007年

10 见习记者 王新磊;中央政策未垂青 4省13市自建中原经济区[N];华夏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孟骞;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2 汪一帆;中原经济区背景下河南重要矿产资源支撑及保障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娜;中原经济区地方府际合作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2 郑萌萌;中原经济区建设中金融支持作用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3 燕丽丽;生态文明视阈下的中原经济区建设[D];河南大学;2012年

4 曾琰;中原经济区与河南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5 刘中原;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战略及产业发展选择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崔丹凤;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上街区发展战略与实现路径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7 王新红;中原经济区发展的评价及路径设计[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娄恬;河南省金融业支持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的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9 贺亚锋;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李菲菲;中原经济区劳动力素质现代化建设的对策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682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5682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0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