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消费文化思想探究
本文关键词:本雅明消费文化思想探究
【摘要】: 消费在当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由于社会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消费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对现今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本文中,消费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各类消费相关因素的综合,既包括人类消费行为中与文化相关的部分,也包括文化在消费领域中的具体存在。而本雅明的理论和著作中,就包含着很多对消费文化独具特色的思考及阐述。本论文从消费文化的视野和角度,以本雅明相关著作为切入点,从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艺术“光韵”的衰退及从膜拜价值到展示价值的转变、机械复制技术发展而带来的一系列新的艺术文化现象,还有商品消费的发展等各个层面,具体探求、梳理和分析了本雅明的消费文化思想,并将其放到我国消费文化空前兴盛的当前态势中加以对比印证。深入地研究探讨本雅明的消费文化思想,对判断和评析我国当前社会、文化现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论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四个章节。在第一章中,主要探讨了消费文化的界定和内涵及本雅明思想与消费文化的关联,并且论述了在经典马克思主义影响下本雅明关于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思考。论文的第二章,从消费文化的角度分析、研究了本雅明著名的机械复制技术理论,并详细阐述了本雅明对复制技术、大众传媒、图像文化、视觉艺术、文化工业等消费文化的各个方面的关注。在第三章中,则从消费文化的视野来研究阐释本雅明在其论著中对商品消费的思考,考察了资本主义商品消费的发展所带来的新的商业模式及人们消费方式的转变。论文第四章基于全文的论述,探讨了本雅明消费文化思想的当代意义及我国当先文艺现状,并在当前消费文化语境下思考我国当代文艺所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本雅明 消费文化 复制技术 消费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0;F014.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引言6-9
- 第一章 本雅明与消费文化9-20
- 第一节 关于消费文化的界定和内涵9-12
- 第二节 本雅明与消费文化12-14
- 第三节 本雅明关于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思考14-20
- 一、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理论的源头——经典马克思主义14-16
- 二、本雅明的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理论16-20
- 第二章 机械复制技术与消费文化20-37
- 第一节 现代复制技术引起了艺术的变革21-25
- 一、“光韵”的消散——艺术性质和状态的改变21-23
- 二、从侧重展示价值到侧重膜拜价值——艺术接受方式的转变23-25
- 第二节 现代复制技术的发展影响、推动了消费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25-37
- 一、复制技术带来了大众传媒的发展25-30
- 二、复制技术促进了视觉艺术、图像文化的发展30-33
- 三、技术进步促使文化工业的兴起、改变了大众与艺术的关系33-37
- 第三章 本雅明对商品消费的思考37-42
- 第一节 巴黎和拱廊街——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37-39
- 第二节 博览会、时尚和消费者——人们消费方式的转变39-42
- 第四章 本雅明消费思想的当代意义与启示42-48
- 第一节 本雅明消费文化思想的当代意义及当前文艺现状42-46
- 第二节 消费文化语境对我国当代文艺的启示46-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3
- 后记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春娴;;论我国当代消费文化的社会功能[J];江苏商论;2011年06期
2 赵元蔚;鞠惠冰;;拱廊街的碎片[J];艺术.生活;2007年01期
3 陈昊;;消费文化语境下的视觉艺术[J];美与时代(中);2011年07期
4 范玲;;后情感主义时代的生存症候[J];文学教育(中);2011年06期
5 李瀛慧;;浅析消费文化视野下的审美泛化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6 邵长鹏;;简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消费文化的策略[J];丝绸之路;2011年16期
7 盘湘龙;;从消费文化的角度看产品绿色设计发展之趋势[J];艺海;2011年07期
8 邵长鹏;;简论消费文化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丝绸之路;2011年14期
9 陈旺;;解析动画《疯狂约会美丽都》的文化批判视野[J];装饰;2011年09期
10 赵霞;方卫平;;论消费文化背景下的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J];南方文坛;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平;;城市居民消费文化研究综述[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黄凤祝;;救世理念与历史唯物主义[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3 尹树广;;本雅明的历史政治哲学(草稿)[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王成兵;;消费文化语境中的认同危机问题[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5 冯文华;;新时期我国居民消费文化变迁研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6 周小仪;;消费文化与审美覆盖的三重压迫[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7 伍婷;;融入消费文化,打造服装专业物流中心[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菊;房春生;;循环经济理论对消费文化的影响趋势分析[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户晓坤;;对当代消费文化的批判性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10 吴志文;;讲坛神话与消费盛宴——“后讲坛时代”的消费文化观照[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飞龙;也谈消费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9年
2 上虞市委党校 顾利民;后危机时代消费文化的创新[N];绍兴日报;2010年
3 记者 罗薇薇;物联网创新应用与消费文化高峰论坛举行[N];南京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张业军;“舶来品”:消费文化中的鲇鱼效应[N];中国经营报;2008年
5 无痕;多面的本雅明[N];北京日报;2001年
6 黄兆晖;“夜行人丛书”思考消费文化[N];文艺报;2003年
7 安邦公司贺军;消费文化:潜移默化中的改变[N];中国经营报;2003年
8 刘建茂;无奈中的智慧与创造[N];河南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褚国飞;日本的消费文化、雇佣体系与中产之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杨照;重拾对于故事的好奇心[N];文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逗;论本雅明的历史和时间意识[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高乾;本雅明寓言式翻译思想[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志;思与诗的张力[D];浙江大学;2005年
4 鞠惠冰;消费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蒋建国;晚清广州城市消费文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6 李辉;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文化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飞龙;迈克·费瑟斯通的消费文化理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8 杨斌;消费文化与中国20世纪90年代美术[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9 崔笑声;消费文化时代的室内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10 王红媛;波普之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明;本雅明消费文化思想探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2 段祥贵;拱廊漫步:论本雅明的“闲逛者”及其当代文化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仇萍;都市闲逛的精灵[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员林;论当代设计艺术的生存方式与发展策略[D];厦门大学;2006年
5 张姝丽;试论和谐社会中的消费文化建设[D];天津商业大学;2007年
6 吴丹;从《时尚》看女性时尚杂志的消费文化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楠;消费文化下的新生代绘画与后新生代绘画的情感表述[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麦振中;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任萍华;费瑟斯通的消费文化理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庞亚力;休闲服装消费文化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69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569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