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间所得税税负差异与生产要素流动的相关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地区间所得税税负差异与生产要素流动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 所得税在我国税制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作为直接税的所得税,具有税负不可转嫁的特性,它通过对各种经济主体税收负担的不同来影响投资环境、劳动力决策,从而影响资本、劳动力在地区间的流动,实现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的均衡增长。因此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我国所得税对生产要素流动的影响力度和方向,对于促进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共分四章,按照理论分析——经验分析的路径展开,从理论的角度分析所得税的经济效应及要素流动机制,以我国存在生产要素的跨地区流动和地区间税负差距两个经济现象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企业所得税负差异与资本流动的相关性、个人所得税税负差异与劳动力流动的相关性。 第一章绪论阐述了论文研究的意义,概括了国内外相关内容的研究情况,阐明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所得税税负差异与生产要素流动的理论分析。首先本章讨论了税收对国内投资和国外投资的影响,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其次分析了经济学中关于资本流动的各种理论;最后分析了劳动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中关于劳动力流动的各种理论。 第三章经验分析是本文的核心。首先是地区间所得税税负差异的计算,通过引入塞尔指标体系,分别对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带间和带内差异进行动态分析;其次是地区间要素流动的规模和趋势,通过对资本存量的估算和职工人数的统计,建立三个地区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得到三个地区的边际生产率,并引入指标分析边际生产率差异的变化;最后利用统计中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得出企业所得税税负差异对资本的跨地区流动影响显著,而个人所得税税负差异对劳动力流动影响微弱这一结论。 第四章是基于上述经验分析的基本结论以及对我国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思路,主旨是建立有利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公平税制环境,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本文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创新和尝试:第一,引入塞尔指标体系,从总差异、地区间、地区内部、动态趋势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十年间三大经济带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税负水平;第二,在建立三大地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过程中,以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对当年投资额、折旧额进行平减,并合理确定基期的资本存量,使得汇总后的东、中、西部的资本存量数据剔除了价格因素,从而使地区生产函数更加符合实际;第三,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企业所得税税负差异对资本的跨地区流动影响显著;第四,,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个人所得税税负差异对劳动力流动影响微弱,并从税收制度、税收征管、劳动力流动决定因素、我国客观现实等角度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所得税 税收负担 要素流动 相关性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812.42;F014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4
- 一、研究意义8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8-13
- (一) 国内研究现状及述评8-11
- (二) 国外研究现状及述评11-13
- 三、研究方法13-14
- 第二章 所得税税负差异与生产要素流动的理论分析14-23
- 一、所得税影响生产要素供求的理论分析14-19
- (一) 所得税与资本形成的理论分析14-18
- (二) 所得税与劳动力供求的理论分析18-19
- 二、生产要素流动理论19-23
- (一) 资本流动理论19-21
- (二) 劳动力流动理论21-23
- 第三章 我国地区间所得税税负差异与生产要素流动相关性的计量分析23-46
- 一、地区间所得税税负差异23-32
- (一) 塞尔指标体系23-25
- (二) 地区间企业所得税税负差异的计量分析25-29
- (三) 地区间个人所得税税负差异的计量分析29-32
- 二、地区间要素流动趋向的计量分析32-41
- (一) 模型分析:借助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32-33
- (二) 数据与方法33-35
- (三) 各地区生产函数的回归方程35-37
- (四) 各地区边际生产率的估算37-39
- (五) 地区间边际生产率差异水平的衡量39-41
- 三、相关性分析41-46
- (一) 地区间企业所得税税负差异与资本流动的相关性分析41-42
- (二) 地区间个人所得税税负差异与劳动力流动的相关性分析42-46
- 第四章 基本结论及政策建议46-51
- 一、基本结论46-47
- (一) 各地区企业所得税税负差异46
- (二) 各地区个人所得税税负46
- (三) 资本边际回报差异率的变化趋势46
- (四) 劳动力边际回报差异率的变化趋势46-47
- (五) 企业所得税对资本流动的影响47
- (六) 个人所得税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47
- 二、政策建议47-51
- (一) 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减缓东部地区内部税负差异47-48
- (二) 改革个人所得税,增强调节收入分配的能力48-49
- (三) 调整所得税的税收优惠的方向和方式,增加中西部资本的投入49-50
- (四) 所得税的改革应与其他税种改革、财政体制及其他经济改革配套协调进行50-51
- 参考文献51-54
- 后记54-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洪林;;论中国主体税种对收入分配的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年04期
2 边曦;;浅谈税收负担的“透明度”[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3 钱晟,李筱强;对我国上市公司2001~2002年企业所得税负担的实证研究[J];税务研究;2003年09期
4 陈菲;;我国国有银行税收负担非税制因素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审计研究;2006年05期
5 马国强;税收负担二次分配论——税收体系与结构的理论基础[J];税务研究;1999年04期
6 范琦;何威;;论企业合理避税[J];中外企业家;2011年04期
7 韩相国;韩国的中长期税制改革方向[J];财政研究;2002年07期
8 张瀛;;金融市场税收政策:国际经验与改进思路[J];海南金融;2009年12期
9 科技体制改革态势分析课题组;科技机构税收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1989年05期
10 杨杨,杜剑;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税收政策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研究;2005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忠索;刘树彬;梁庆华;;浅议煤炭企业纳税筹划[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9辑)——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夏春良;;关于乡镇企业税收负担问题的思考[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杨洪;;所得税核算方法的选择[A];会计理论研究——湖北省会计学会1996—2002年优秀会计论文集[C];2002年
4 金喜在;侯明;;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税收筹划[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5 赵育平;张树忠;;煤炭企业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姜亚望;温四香;任斌;;初步建立税收预警机制的设想[A];税收实践与探索——山西地税系统优秀税收科研成果文集(2006)[C];2007年
7 侯明;邢树东;李昆;;秩序与税负均衡政策[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8 李红;;外资所得税率与特区的产业结构[A];'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2年
9 卓国全;;股权转让方式对所得税的影响[A];2005年度中国总会计师论文选[C];2006年
10 刘永;王云林;王智丽;王大伟;张海俊;陈义海;;航天两大集团公司所得税纳税问题研究——执行新企业所得税后纳税筹划[A];2007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文;加拿大降低所得税[N];中国税务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朱宝琛;停止合并缴纳所得税将刺激区域经济增长[N];证券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张梦谦 通讯员 胡海啸 时文宜;3万元卖个车位,真的要缴2万元所得税?[N];中国税务报;2008年
4 兰相洁;所得税汇算清缴新规运用分类辅导[N];中国会计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林亚茗 通讯员 段燕;在印尼投资前三年可减所得税[N];南方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李冰;证券界四大律师集体谏言 大小非减持都必须缴纳所得税[N];证券日报;2009年
7 金沙;“小企业”所得税今年减半[N];安徽经济报;2010年
8 ;德国公民将少交所得税[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9 本报记者 丁静;所得税申报新表解析[N];财会信报;2008年
10 阿艳;明年统一内外所得税[N];中国财经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学;韩国税收负担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忠;我国税收负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陈松青;我国所得税的效应分析与制度设计[D];厦门大学;2003年
4 吴玉霞;中国税收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5 郝硕博;所得课税的经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6 李文宏;中国银行业税收效应与制度分析[D];厦门大学;2004年
7 冯向前;企业纳税筹划[D];暨南大学;2006年
8 刘植才;我国非营利组织税务筹划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9 赵迎春;中国税收超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王正耀;转轨时期中国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联动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扬帆;中国物流业税负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刘涛;我国税收负担的实证研究以及税负政策取向的探讨[D];重庆大学;2003年
3 邓胜红;税收负担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4 鹿成;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5 方玉;企业理财中所得税税收筹划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6 王超;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筹划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田唯均;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8 张惠庆;我国银行业税收制度改革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尚慧;我国物流行业税收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陈亚西;中国房地产行业水收负担水平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71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571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