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集群导向的跨区域群体投资根植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产业集群导向的跨区域群体投资根植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跨区域群体投资 根植性 指标体系法 主成分分析 比较分析法 实证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化以及我国东部地区的发展,发达国家与地区的企业开始受到资源短缺、要素成本提高等因素的限制,跨区域投资成为企业避免区域规模不经济、寻求寻求新市场或低成本劳动等要素以获取更高报酬率的需要。但原先的产业集群在成熟后,将产生强大的极化效应,大大提高集群内企业向外转移的成本,使这些有强烈转移欲望的企业进退两难。为克服这一困难及实现跨区域投资的最大化效益,企业在做投资决策时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也必须被纳入考虑范围,因此跨区域群体投资成为了产业转移中一个最为典型的现象。相比较于传统的产业转移方式,群体投资有着其独特的优势:首先,产业链形式的转移,为产业链上众多的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交易成本;其次,群体迁入方便了企业间分享经验、信息、技术、专业劳力、协作体系等,从而增加迁移企业存活率;再者,众多同行业企业的进驻,也能对迁入地形成地方特色产业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不同模式的跨区域群体投资在集群地会显示出不同的根植性,迁入地不同的经济、政策等条件使得外来资本根植强弱程度也大相径庭。再者,地方需要防止外来产业链的外迁而造成负面效果,外来产业链也必须选择一个合适发展的区位进行投资。因此对跨区域群体投资根植性的针对性研究具有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 本文以回顾并分类产业集群理论、跨区域群体投资理论、根植性理论为开端,解析了产业集群和根植性的各影响因素。再通过探讨群体嵌入型产业集群结构演进模式,引出不同集聚阶段所具有的根植性特征。理论分析以后,本文通过对长三角昆山、平湖、吴江三个集群区问卷调查后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综合运用宏微观解析法、指标体系法、对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对根植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解构,得出根植性的九个主要影响成分。最后文章根据本文得出的结论分别对投资与受资双方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跨区域群体投资 根植性 指标体系法 主成分分析 比较分析法 实证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062.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4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9-11
- 1.2 主要内容和文章结构11-12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12-13
- 1.3.1 研究方法12
- 1.3.2 研究思路12-13
- 1.4 文章创新点13-14
- 2 相关研究综述14-31
- 2.1 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综述14-23
- 2.1.1 产业集群的理论发展14-17
- 2.1.2 产业集群的分类17-18
- 2.1.3 产业集聚测算方法综述18-20
- 2.1.4 产业集群影响因素实证研究20-23
- 2.2 跨区域群体投资的研究综述23-25
- 2.2.1 关于外来资本对产业集群影响的研究23-24
- 2.2.2 关于跨区域群体投资的研究24-25
- 2.3 关于产业集群根植性的文献综述25-31
- 2.3.1 产业集群根植性的理论发展25-27
- 2.3.2 产业集群根植性测算方法综述27-31
- 3 跨区域群体投资的根植性评价31-41
- 3.1 群体嵌入型产业集群结构演进探讨31-36
- 3.1.1 概述及路径演示31-33
- 3.1.2 群体嵌入型产业集群的形成模式与路径33-34
- 3.1.3 产业集群从报酬递增走向空心化34-35
- 3.1.4 产业集群中内外企业有效互动的形成35-36
- 3.2 跨区域群体投资的根植性测算指标体系构建36-41
- 3.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36-37
- 3.2.2 根植程度测量指标体系构建37-41
- 4 跨区域群体投资的根植性研究—案例分析对比41-57
- 4.1 概述41-43
- 4.1.1 本研究特点41-43
- 4.1.2 调查对象和调查结果43
- 4.2 昆山信息产业集群区43-48
- 4.2.1 昆山群体投资集群区外资情况及社会、政策环境43-47
- 4.2.2 昆山区域特色及群体投资集群演进阶段47-48
- 4.3 平湖光机电产业集群区48-52
- 4.3.1 平湖群体投资集群区外资情况及社会、政策环境48-51
- 4.3.2 平湖区域特色及群体投资集群演进阶段51-52
- 4.4 吴江电子产业集群区52-55
- 4.4.1 吴江群体投资集群区外资情况及社会、政策环境52-54
- 4.4.2 吴江区域特色及群体投资集群演进阶段54-55
- 4.5 以上三组集群区根植程度分析及对比55-57
- 4.5.1 指标体系法测算结果分析及对比55-56
- 4.5.2 测算结果评价及进一步研究建议56-57
- 5 跨区域群体投资根植性影响因素57-63
- 5.1 主成分分析模型58-59
- 5.2 运算及结果分析59-63
- 6 对国内跨区域群体投资中投资方与受资方的启示与建议63-67
- 6.1 对国内跨区域群体性投资方的建议与启示63-64
- 6.2 对国内承接地促进群体资本嵌入型产业集群根植性的政策建议64-66
- 6.3 对国内承接地面对根植性衰退的政策建议66-67
- 参考文献67-77
- 附录77-82
- 致谢82-83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晋财;企业集群地域根植性的理论演进及政策含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盖文启,王缉慈;全球化浪潮中的区域发展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3 庄晋财;企业集群地域根植性的理论演进及其政策含义[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10期
4 杨宝良,朱钟棣;地方政府两种寻租动机不一致性的假说及检验——我国区域比较优势与产业集聚的非协整发展与成因[J];财经研究;2003年10期
5 李恒;;跨国公司进入地方产业集群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李小建;新产业区与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地理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1997年03期
7 贺灿飞;谢秀珍;;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J];地理学报;2006年02期
8 赵蓓;嵌入性与产业群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分析框架[J];东南学术;2004年06期
9 王缉慈,王可;区域创新环境和企业根植性——兼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区的发展[J];地理研究;1999年04期
10 鲁开垠;;产业集群社会网络的根植性与核心能力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政强;FDI作用下的产业集群与网络治理模式[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鲁励夫;民营科技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对策[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彭霞;基于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跨区域群体投资模式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3 沈阳松;基于产业集群导向的跨区域群体投资机制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4 窦娜娜;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集群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839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583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