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利益论
本文关键词:信息利益论
【摘要】:随着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兴起,信息及信息资源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凸显出来,它的开发、管理和利用,关系到企业、产业、甚至国家的兴衰;特别是信息技术,它作为高技术的代表,具有强大的渗透性,其推广应用已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利益,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动力。信息利益是信息活动如信息搜寻、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等的出发点和归宿。从经济理论视角来看,信息和利益都是经济学关注和研究的主要对象,因此选择信息利益这一研究课题是源于对信息和利益的现实和理论思考,而且,对信息利益的研究也具有比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方面它提升了信息理论研究的高度、填补了利益理论研究的一些空白,从而丰富了经济学理论;另一方面它对我国信息利益的增进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文章围绕信息利益这一概念尝试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文章分四部分八章对信息利益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为引言。阐述了论文的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第三、第四章,为理论篇,主要从理论视角探索信息利益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机理,尝试构建信息利益的基本理论框架。文章首先对信息利益的含义、特征和分类进行了论述,然后将国内外与信息利益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进而从创造、交换、分享和实现四个方面对信息利益的总过程做了考察,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信息利益理论分析框架。第三部分包括第五、第六和第七章,为实证篇。本篇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对我国的信息利益实践进行了规范和实证考察。在微观分析中,文章对信息不对称和企业的信息利益作了论述。在中观分析中,文章分别从农业、工业、服务业等方面进行了信息利益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在宏观分析中,文章从信息利益与经济增长、劳动力就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四部分包括第八章,为对策篇。本章从理论上论证政府应在信息利益增进中处于主导地位,然后结合国际先进的信息利益经验和我国的信息利益政策实践,提出了一些增进我国信息利益的具体措施。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文章首次提出信息利益的概念,对此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分析,关于这一点在已有的文献中还没见到;第二本文以信息利益为研究视角,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微观、中观与宏观三个层面对我国的信息利益状况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这在文献中尚不多见;第三,文章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国外的信息利益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一些值得我国借鉴的有益经验,提出了一些增进我国信息利益的对策,这也是文章的新颖之处。尽管本人对信息利益问题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思考,但由于理论功底不扎实,所收集的文献资料有限,所以本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存在诸多不足,这有待于今后不断深入研究,以期丰富和完善信息利益理论。
【关键词】:信息 信息利益 信息活动 信息技术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062.5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引言10-17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意义10-12
- 一、研究缘起10-11
- 二、研究意义11-12
- 第二节 主要内容、创新和不足之处12-16
- 一、主要内容12-14
- 二、创新之处14
- 三、不足之处14-16
- 注释16-17
- 第二章 信息利益的理论基础17-32
- 第一节 信息利益的含义17-26
- 一、信息解析17-20
- 二、利益解析20-25
- 三、信息利益的含义25-26
- 第二节 信息利益的特征26-28
- 一、信息利益的累积性26-27
- 二、信息利益的共享性27-28
- 三、信息利益的时效性28
- 第三节 信息利益的分类28-31
- 一、微观信息利益29
- 二、中观信息利益29
- 三、宏观信息利益29-31
- 注释31-32
- 第三章 信息利益论:文献综述32-63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利益的论述32-38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利益的论述32-34
- 二、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利益的论述34-38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信息的论述38-41
- 一、马克思对信息社会的预见38-39
- 二、邓小平的信息观39-40
- 三、十七大对信息化的论述40-41
- 第三节 经济学者对信息利益的研究综述41-58
- 一、关于信息经济和信息社会的研究41-48
- 二、"知识价值论"中的信息利益48-51
- 三、信息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综述51-53
- 四、信息产业的研究综述53-55
- 五、不对称信息理论研究综述55-58
- 注释58-63
- 第四章 信息利益的总过程63-98
- 第一节 信息利益的创造63-72
- 一、信息利益创造的动力机制63-64
- 二、信息利益创造的途径64-65
- 三、信息利益创造的方式65-72
- 第二节 信息利益的交换72-81
- 一、国家信息利益的交换72-75
- 二、产业信息利益的交换75-76
- 三、企业信息利益的交换76-80
- 四、个人信息利益的交换80-81
- 第三节 信息利益的分享81-87
- 一、国家信息利益的分享81-82
- 二、产业信息利益的分享82-83
- 三、企业信息利益的分享83-85
- 四、个人信息利益的分享85-87
- 第四节 信息利益的实现87-97
- 一、国家信息利益的实现87-91
- 二、产业信息利益的实现91-92
- 三、企业信息利益的实现92-94
- 四、个人信息利益的实现94-97
- 注释97-98
- 第五章 信息微观利益分析98-117
- 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的利益分析98-110
- 一、信息不对称与利益失衡98-99
- 二、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应对99-103
- 三、企业中信息不对称的应对103-110
- 第二节 企业的信息利益分析110-116
- 一、信息技术与企业发展110-112
- 二、企业的信息利益分析112-116
- 注释116-117
- 第六章 信息中观利益分析117-136
- 第一节 农业信息利益分析117-123
- 一、信息技术与农业发展117-119
- 二、我国农业信息利益分析119-123
- 第二节 工业信息利益分析123-129
- 一、信息化与工业发展123-124
- 二、我国工业信息利益分析124-129
- 第三节 服务业信息利益分析129-135
- 一、信息技术与服务业发展129-130
- 二、我国服务业信息利益分析130-135
- 注释135-136
- 第七章 信息宏观利益分析136-155
- 第一节 信息利益与我国经济增长136-141
- 一、信息在生产力系统中的作用136-138
- 二、信息利益与我国经济增长138-141
- 第二节 信息利益与我国劳动力就业141-147
- 一、信息化与我国劳动力就业141-146
- 二、大力促进我国劳动力就业146-147
- 第三节 信息利益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147-151
- 一、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148-149
- 二、信息利益与我国可持续发展149-151
- 第四节 信息利益与我国和谐社会151-154
-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151
- 二、信息利益与我国和谐社会151-154
- 注释154-155
- 第八章 信息利益实践经验与增进对策155-193
- 第一节 政府主导信息利益的增进155-157
- 一、政府主导信息利益增进的理论基础155-156
- 二、政府增进信息利益的途径156-157
- 第二节 国外信息利益的实践经验157-177
- 一、国外信息化发展经验157-168
- 二、国外信息产业发展经验168-177
- 第三节 增进我国信息利益的对策177-192
- 一、我国信息利益的实践状况177-185
- 二、增进我国信息利益的对策185-192
- 注释192-193
- 参考文献193-199
- 后记199-20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远朋,陈波;地方利益与中国经济发展[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胡晓鹏;中国区域信息化差异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5期
3 何先刚;;印度信息产业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启示[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何先刚;敖永春;;国外信息产业政策的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罗琼;徐盈之;;信息化对我国就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7年01期
6 高红阳;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研究现状述评[J];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10期
7 曾国安,李秋波;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中的市场与政府[J];当代经济研究;1999年05期
8 任迎伟;何杰;张宁俊;;信息技术(IT)能力与组织结构以及组织效益的关系研究——基于国内企业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01期
9 秦珂;邓小平的信息观探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0年01期
10 黄婷婷;;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耿庆;技术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郭敏;信息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佳音;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评价[D];武汉大学;2005年
3 黄树洪;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4 郭辉;日美信息产业发展的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5 刘纳新;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6 郭云丽;辽宁省信息产业测度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09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609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