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14:39

  本文关键词: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消费主义 意识形态 可持续消费观


【摘要】:消费主义是指一种以追求和崇尚过度的物质占有或将消费作为美好生活和人生最高目的的消费观与价值观以及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实践。改革开放以来,消费主义在我国逐渐蔓延开来,并渗透到我国城乡社会的日常生活领域。分析消费主义在中国的表现和扩张,研究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的表现,揭示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消极影响,对于我们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可持续消费观和发展观,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建设,引导当代青年树立健康的消费理念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意识形态的视角探讨了我国新时期消费主义意识形态问题。全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和梳理了消费主义的兴起、传播与扩张过程,并对其内涵和实质及一般表现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消费主义既是唯物质占有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以消费为最高人生目标的价值观念,同时还是资本驱动下追逐利益,实现自我表达和社会认同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实践。它具有以往意识形态无可比拟的特征,更加隐蔽,并通过大众传媒、广告的示范作用对人们的消费观念、价值观念、人们之间的关系、道德伦理等起着控制、重塑的作用,引导与控制人们于无意识的自觉之中。 第二部分从消费主义日常生活化、文化消费主义化和传媒消费主义化三个方面分析了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性的表现。指出消费主义作为一种去政治化、甚至去意识形态化的新意识形态,从国家的经济生活,逐步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影响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社会行为、社会心理、价值观念以及社会运作的各个方面,直至内化为人们自己的欲望、思想、意志、世界观。 第三部分从消费主义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巨大冲击与对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阐述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引发的消极后果。具体表现在:形成消费主义发展观,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挤压精英文化、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导致民众信仰缺失和对政治的冷漠;“幸福”与“平等”神话的破灭,伦理价值观扭曲,精神危机,生态价值观危机等。 第四部分探讨了对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抵制及对策,分析了中国抵制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必要性。根据消费主义的危害,认为需从三个方面制定相应的对策: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坚持构建可持续的消费观念与发展观念的原则,挖掘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积极作用,抵制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消费主义 意识形态 可持续消费观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014.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前言10-20
  •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10-12
  • (二) 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三) 论文研究框架与创新之处、研究方法16-20
  • 一、消费主义:一种新的意识形态20-44
  • (一) 消费主义的兴起、传播与扩张20-24
  • (二) 消费主义的内涵、特征和功能24-30
  • (三) 消费主义在中国蔓延的表现及原因分析30-44
  • 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性的表现44-59
  • (一) 消费主义日常生活化44-51
  • (二) 文化消费主义化51-56
  • (三) 大众传媒消费主义化56-59
  • 三、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危害59-73
  • (一) 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59-65
  • (二) 对社会价值观的冲击65-70
  • (三) 生态价值观危机70-73
  • 四、对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73-91
  • (一) 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73-79
  • (二) 构建可持续的消费观及其基本原则79-84
  • (三) 挖掘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积极意义84-91
  • 结束语91-94
  • 参考文献94-100
  • 后记100-10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莉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变化趋势分析[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3年05期

2 耿莉萍;对人类消费行为的再认识[J];商业研究;2004年24期

3 郑也夫;;消费主义批判[J];书摘;2008年03期

4 张丽芬;;论消费主义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冲击[J];消费导刊;2010年02期

5 肖显静;消费主义盛行对世界环境的影响[J];前线;2002年09期

6 宋军;;当消费者“碎片化”遭遇到“消费主义”浪潮[J];现代营销(学苑版);2006年04期

7 陈晖涛;;可持续消费:对消费主义的反省和矫正[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8 张智新;;“消费主义”盛行的陷阱[J];人民论坛;2007年18期

9 王蒲生;轿车与消费主义[J];道德与文明;1998年06期

10 曹明德;论消费方式的变革[J];哲学研究;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婷婷;;金融危机下消费主义的理性思考[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金小燕;马佰莲;;生态文明视角下消费和幸福关系的思考—对消费主义幸福观的批判[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张传开;;消费主义批判与超越[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刘俊彦;;消费主义思潮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5 卢嘉瑞;;全球视野的消费与可持续发展[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6 秦志希;徐小立;;论消费文化语境下新闻传媒的变异[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贾广惠;;论传媒消费主义对公共性的瓦解[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罗云锋;;大众传媒、消费主义与“非常态的常态化”——批判理论视角的文化研究[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9 叶轶;杨新武;胡斯亮;曲道凯;;抑制消费主义、发展循环经济[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10 王晓德;;现代消费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其后果[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剑锋;别拿消费主义掩盖市场缺陷[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2 叶花果;警惕“儿童消费主义”风险[N];宜春日报;2006年

3 蒋蓝;《读者》王朝与媒体消费主义[N];阿坝日报;2006年

4 鱼烟罗;“消费”时代的“孙猴子”传奇[N];光明日报;2010年

5 肖传钧;议“尚俭戒奢”[N];贵阳日报;2007年

6 龚丹韵;消费主义,没有未来的休闲文化?[N];解放日报;2007年

7 赵勇;消费主义的幽灵在节日徘徊[N];商务时报;2007年

8 彭兴庭;“新红色经典”与消费主义[N];中国妇女报;2004年

9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卢风;消费主义:一场被裹挟的人生追逐[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裴云云 姜美;“小家伙”撬动大市场[N];宁夏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儒年;《申报》广告与上海市民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程海荣;消费伦理观的历史演进与时代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慧;中国电视商业广告文化价值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徐小立;1990年代以来中国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5 张健康;媒介生态的失衡与调适[D];浙江大学;2006年

6 张爱丰;消费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7 王亚南;中国语境下的消费主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谢梅;新闻与消费[D];四川大学;2007年

9 高永亮;网络传播消费主义现象批判[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10 李辉;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文化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兵;失态的诗神[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子娟;消费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红人”现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姜娣;试析美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零售业快速发展的原因[D];河北大学;2011年

4 方亚琴;以北京为例对中国城市女性消费主义倾向的实证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5 陈静;乌鲁木齐地区居民消费现状调查与思考[D];新疆大学;2011年

6 杨远威;菲茨杰拉德沦为消费社会受害者的历程及其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对消费主义的批判[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田凤荣;从无名到显赫[D];河北大学;2003年

8 陈志宏;消费主义影响下的符号消费[D];苏州大学;2005年

9 王静;时尚杂志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10 黄英;城市中学生消费主义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625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625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3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