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马克思自然资源理论对我国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8-05 17:28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自然资源理论对我国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自然资源 可持续利用


【摘要】:马克思的自然资源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提供给人类社会以及每个民族和国家的自然资源总是既定的和有限的,因而任何民族和国家对自然资源都不能无限制地肆意获取,必须充分考虑保持自然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自然资源,从而加剧了自然资源开采过程的无序化,结果导致了自然资源的急剧锐减和生态环境的积累性恶化。把握马克思自然资源理论的科学内涵,结合我国近年来自然资源过度利用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积极探索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对策,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财务与经济管理系;
【关键词】马克思 自然资源 可持续利用
【基金】:陕西省社会科学界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项目: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2010Z056)
【分类号】:F205;F091.91;P963
【正文快照】: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自然资源,但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性也越来越大。分析和研究马克思的自然资源理论,对于积极应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坚持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一、马克思自然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亚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罗文东;;生态文明、科学发展与社会主义[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戴红美;;生态城市:城市发展新范式的目标选择[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宋仲夏;;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域中的生态思想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10年10期

4 张学中;何汉霞;;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化发展路径建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5 史方倩;;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现代价值[J];理论月刊;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全,李美艳,包利平,吕仁松,王文光,于辉,孙建辉,傅常良,潘永滔;山东省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探[J];华东森林经理;2001年01期

2 刘庆志;;我国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承载力探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3 韦善豪;覃照素;;广西钦州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4 李林;;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度变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35期

5 江艳;周兴;黄万常;;广西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4期

6 李金昌;试论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年03期

7 罗怀良;县域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以四川省洪雅县为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5期

8 王珊林,史桂华,王德成,韩静义;吉林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思路和措施[J];吉林水利;2000年01期

9 唐为库;;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突出问题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07期

10 朱桂英;李玉凤;范雪飞;;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与对策[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炳星;罗彩云;;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研究进展[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郭纯青;邓欢;刘景兰;王洪涛;;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环境与技术安全性研究[A];2004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第十一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3 郭纯青;邓欢;刘景兰;王洪涛;;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环境与技术安全性研究[A];中国林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黄东风;;福建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与对策[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5 姚立英;;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6 曲福田;冯淑怡;;西部开发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陈作志;林昭进;邱永松;;基于AHP的南海海域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李亦兵;李莹;祖冬琦;;吉林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分析与对策[A];2011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程世鹏;彭凤华;施安国;;我国特种经济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A];2005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5年

10 周应群;陈士林;;低空遥感在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应用研究[A];第六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宋振峰;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N];甘肃日报;2005年

2 陈安宁(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代际公平[N];中国财经报;2002年

3 陈安宁(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可持续利用:体现代际公平[N];中国环境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续建伟;开发保护,实现海岛资源可持续利用[N];宁波日报;2012年

5 抚顺市地质学会秘书长 李兰;善待地球 和谐发展[N];抚顺日报;2005年

6 王海川(作者单位:省国土资源厅);树立正确的资源发展观[N];甘肃日报;2001年

7 黄海所;整合海洋生态系统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N];中国渔业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赵凡;“两难”怎样变“双赢”?[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9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王奇英;推进由资源粗加工向结构优化转变[N];黑龙江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方云静 王新红;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N];新疆日报(汉);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邱建军;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1999年

2 付伟;青藏高原地区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步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阳艳弟;区域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孙小芳;福建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分区及其评价[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3 黄建文;社会主义公有制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势探析[D];武汉大学;2004年

4 曾繁盛;物质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5 王颖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其对策[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6 刘芸辰;废黄河流域滩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7 任祥源;河南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吴俊峰;山西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9 卓玛措;甘南州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6年

10 姜洪英;黑龙江省垦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26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626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b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