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范式的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技术—经济范式的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经济增长 技术-经济范式 金融资本 生产资本
【摘要】:众所周知,新古典增长理论是在均衡的范式下思考和探讨经济增长问题,这一理论作为主流增长理论长期被经济学界所推崇。到了20世纪初,随着演化经济学悄然兴起,演化的思路被引进到经济增长的研究中来。演化经济学注重对“变化”的研究,强调时间与历史在经济演化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制度变迁。本文研究中国经济增长路径问题,没有采用经典的新古典均衡增长理论来研究,而是选择了演化经济学中的佩雷斯理论来进行研究。 著名的演化经济学家卡罗塔·佩雷斯以过去200年间的五次技术发展巨浪为研究对象,发现历次技术巨浪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技术-经济范式,提出了技术-经济范式的四阶段论,即爆发阶段、狂热阶段、协同阶段和成熟阶段,并深刻揭示出历次巨浪背后所隐藏的经济发展内在规律和稳定路径。本文称之为佩雷斯命题。佩雷斯命题中的技术-经济范式是一个新概念,指的是在技术革命基础上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深彻的制度变迁,也就是技术革命对经济所起的带动和影响作用的考察。 本论文以佩雷斯的经济增长理论为理论依据,在技术-经济范式的理论规律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进行全方位考察。文中,笔者以第五次技术革命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第五次技术-经济范式发展过程中的国内和国外各经济变量,一方面对佩雷斯理论通过实证考察进行宏观总量上的验证,另一方面试图准确定位目前我国在第五次技术-经济范式发展现状中的可能阶段。在此基础上,本论文从金融资本和生产资本的非同步性和非匹配性的角度重新解释了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根源。 按照演化经济学家的观点,第五次技术-经济范式在发达国家已经接近尾声,进入成熟阶段,即将进入第六次技术-经济范式的发展中。而中国却正处在第五次技术-经济范式由狂热阶段向协同阶段发展的转折期。中国的崛起和世界技术浪潮的大环境,不可能允许中国亦步亦趋地从第五次技术-经济范式向第六次技术-经济范式过度。相反,要求中国在第五次技术-经济范式尚未结束的时候,开始第六次技术-经济范式的发展,呈现多元范式的情景。多元范式共存是中国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增长发展路径。 本文以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生物技术及低碳经济为技术经济背景,提出“第六次技术-经济范式”,并从跨越第五次、眺望第六次的角度分析我国生产资本与金融资本协同发展过程中的波动性和稳定性因素,进而提出我国生产资本和金融资本发展的战略方向。 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三。其一,本文采用演化经济学的创新增长理论来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展开分析和探讨;其二,本文在研究第五次技术-经济范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生物技术及低碳技术等为核心产业集群的第六次技术-经济范式,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其三,本文前瞻性的预测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将会进入第五次技术-经济范式的金融资本和生产资本协同发展的稳定阶段,即“黄金阶段”。并且结合现实指出中国必将进入第五次技术-经济范式和第六次技术-经济范式并存的“多元范式”时代。 需要特别指明,本文中金融资本和生产资本的博弈思想贯穿全文。这里的博弈并不是博弈论的含义,而是特指金融资本和生产资本在运动过程中的相互依赖、消长关系,即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关系。
【关键词】:中国经济增长 技术-经济范式 金融资本 生产资本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24;F069.9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2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1-13
- 1.1.1 选题背景11-12
- 1.1.2 理论意义12-13
- 1.1.3 实践意义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7
- 1.3 研究框架17-18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18-19
- 1.4.1 研究方法18-19
- 1.4.2 创新之处19
- 1.5 主要概念界定19-22
- 1.5.1 范式19
- 1.5.2 技术-经济范式19-20
- 1.5.3 金融资本和生产资本20-22
- 第2章 演化增长理论——佩雷斯命题22-33
- 2.1 创新经济学的创新:从熊彼特到佩雷斯22-25
- 2.1.1 创新经济学的先驱思想22-24
- 2.1.2 佩雷斯的创新理论24-25
- 2.2 佩雷斯命题25-31
- 2.2.1 爆发阶段25-26
- 2.2.2 狂热阶段26-27
- 2.2.3 转折点27-28
- 2.2.4 协同阶段28
- 2.2.5 成熟阶段28-29
- 2.2.6 佩雷斯命题的图示29-31
- 2.3 评佩雷斯命题31-33
- 2.3.1 佩雷斯命题的理论贡献31
- 2.3.2 佩雷斯命题的不足31-33
- 第3章 美国金融资本和生产资本:基于第五次技术-经济范式的考察33-46
- 3.1 第五次技术-经济范式33-36
- 3.1.1 历次技术革命概述33-35
- 3.1.2 几点说明35-36
- 3.2 信息通讯技术下美国金融资本和生产资本的博弈36-42
- 3.2.1 信息通讯技术对美国金融资本的影响36-39
- 3.2.2 信息通讯技术对美国生产资本的影响39-42
- 3.3 金融资本和生产资本的博弈及其后果42-45
- 3.3.1 金融资本和生产资本的博弈42-43
- 3.3.2 美国金融海啸:基于第五次技术-经济范式的反思43-45
- 3.4 小结45-46
- 第4章 中国金融资本和生产资本:基于第五次技术-经济范式的考察46-56
- 4.1 信息通讯技术下的中国金融资本和生产资本46-52
- 4.1.1 信息通讯技术对中国生产资本的影响46-50
- 4.1.2 信息通讯技术对中国金融资本的影响50-52
- 4.2 金融资本和生产资本的博弈及其后果52-54
- 4.2.1 金融资本和生产资本的博弈52-53
- 4.2.2 中国在第五次技术-经济范式中的阶段定位53-54
- 4.3 小结54-56
- 第5章 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展望第六次技术-经济范式56-69
- 5.1 后金融危机时代呼唤新技术-经济范式的到来56-60
- 5.1.1 美国金融危机:第六次技术-经济范式的前夜56-58
- 5.1.2 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的"多元范式"现象58-60
- 5.2 第六次技术-经济范式下的中国经济增长60-64
- 5.2.1 中国崛起:立足前沿和自主创新60-61
- 5.2.2 第六次技术革命与中国经济增长61-64
- 5.3 相关政策建议64-69
- 3.1 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共创社会公平环境65-66
- 5.3.2 建立"产学研"机制,积聚社会的有效资源,促使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66-67
- 5.3.3 同步迎接第五次技术-经济范式的全面展开和第六次技术-经济范式的初期导入67-69
- 结语69-70
- 参考文献70-73
- 后记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吾;企业资本短缺与紧张原因剖析及缓解对策[J];会计研究;1995年03期
2 高世楫;技术和组织创新与新经济——从经济增长方式和技术—经济范式看新经济[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03期
3 孟钧;;中国早期生产资本的输入(上)[J];工商行政管理;2006年21期
4 易志高;茅宁;;金融危机能够避免吗?——基于金融资本与生产资本的关系演变视角[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07期
5 易志高;茅宁;;金融危机能够避免吗?——基于金融资本与生产资本的关系演变视角[J];武汉金融;2011年07期
6 余春祥,张泰民,许惠然;从经济学的范畴对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几个问题探讨[J];云南科技管理;1994年06期
7 陈建国;资本的能量诠释[J];求索;2003年04期
8 王春法;新经济: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03期
9 许建康;生产资本的输出和国际剩余价值的生产——试析跨国公司的实质[J];世界经济;1984年09期
10 刘松柏;对《资本论》第二卷若干论述的再认识[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莉;马香媛;;技术-经济范式转型与企业融资模式演化[A];全国第十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杨富全;;合理配置草原畜牧业资本 加速牧区新农村建设步伐[A];2006中国草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刘志阳;施祖留;;创业资本,一种新投资方式,还是新资本形态[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4 丁任重;孟庆红;李刚;;资本、增长与储蓄一投资转化机制[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5 肖延方;;《资本论》积累理论对我国当前投资的指导意义[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陈锡金;王秀英;;资本经营和邮电改革[A];四川省通信学会199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7 贺冰清;;矿权进入资本市场有利于促进地勘单位产权重组[A];全国地勘行业产权制度改革研讨交流文集[C];2004年
8 郑志国;;以资本循环带动循环经济发展[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9 王婷;郭丕斌;;能源技术创新:理论、实践与启示[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赵文绪;;略论劳动力向人力资本转化[A];第十二次资本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冰清;让矿业资本动起来[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2 刘庆华 王兴华 风痕 本报记者 吴红雅;几十年风火锤炼 铸就玻璃钢品质[N];大众科技报;2008年
3 袁东;危机总是下一个黄金时期前奏[N];上海证券报;2008年
4 大江;资本涌向虚拟市场 有可能加大整体结构性风险[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沈小雨;出售克莱斯勒的全球化影响[N];财经时报;2007年
6 远山邋叶桐;“无形资本”:中国未来财富之源?[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7 苏桃;辽宁岫岩促进镁质资源等循环利用[N];中国建材报;2009年
8 井水明;用产权市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N];证券时报;2008年
9 卓纳·古登堡邋 (秋声 编译);全球未来财富如何增长?[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10 晓文;空调价格别玩虚的[N];中国质量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曹彦生;马克思资本理论与西方资本理论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江心英;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动因理论及其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董慧婧;技术—经济范式的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2 邬安沙;污染税约束下企业的最佳生产决策[D];湖南大学;2007年
3 王鹏飞;农民合作组织中的合作条件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4 李娅先;风险投资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5 陈水凝;我国股票发行市场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6 杨一波;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45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645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