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12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0 00:19
本文关键词:我国西部12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经济与环境 协调发展 西部大开发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加重了环境的外在压力。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环境的急剧恶化,逐渐凸显出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对立面,环境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是主要生态载体的富集地。地处长江、黄河的上游,是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水源涵养地,是我国生态系统平衡枢纽。西部地区长久以来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严重破坏了西部生态系统平衡,使之对经济的承载能力越来越弱,甚至引起全国范围的生态环境危机:黄河断流、长江洪水、西北和华北的沙尘暴等等,西部环境是全国环境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基于西部地区环境的重要性与脆弱性,国家确立环境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西部大开发有效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那生态环境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是否得到了切实有效的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是否协调发展?如果依然走之前的“先污染、后治理”经济发展道路,就可能陷入资源匮竭、环境严重退化,经济无以发展的两难境地。因此,此时研究西部地区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及其影响机制显得尤为必要。 一、本文研究思路 本文利用1991-2009年西部12省的面板数据,研究西部地区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梳理EKC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环境污染指标(工业三废)与经济发展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EKC模型来直观分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将样本数据分为1991-1999年与2000-2009年两个时段分别建立EKC模型,来探究各时段的环境-经济发展模式,并比较分析西部大开发对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影响,确定西部大开发的环境管理是否有效。在得到环境与经济发展基本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扩展形式EKC模型来进一步探究其背后的影响机制,即在基本EKC模型中加入影响因素:产业结构、国际贸易、人口规模,进一步分析各因素对环境与经济关系的影响。 二、本文研究内容 本文共分六章,组织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然后阐述了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最后概述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特色。 第二章为EKC相关文献综述。从理论、实证两个方面入手,对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模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回顾总结,为具体研究西部12省环境与经济增长关系提供理论参考和方法指导。 第三章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状况描述。这部分主要描述1991-2009年,西部地区人均GDP和产业结构变动与五类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借以说明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状况。 第四章为西部地区EKC模型实证分析。这部分利用EKC理论来建立五类工业污染物与人均GDP的实证模型,借以分析西部地区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鉴于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本文将样本划分为1991-1999年和2000-2009年两个时段,来探究各个时段期间,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通过比较两个时段的实证结果来分析西部大开发对环境-经济关系的整体影响。 第五章为EKC影响因素分析。这部分在第四章直观描述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文献,将三个影响因素:人口规模、产业结构以及国际贸易,作为控制变量加入到EKC中,形成扩展形式的EKC模型,并通过其模型估计结果来分析相关因素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这部分着重分析西部大开发之后各因素对西部地区环境-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只分析2000-2009年的样本数据。 第六章是全文的结束语。主要是从研究结论、研究的不足及展望两个方面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梳理。 三、本文主要结论 1.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差异性,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估计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污染度量指标的选取、样本数据的地区与时间选择。首先,对同一污染指标、同一时间段,不同地区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状不同,而且根据面板模型设定检验结果,部分地区之间不仅存在个体影响,也存在结构变化,一概使用变截距个体效应模型有失偏颇。其次,对同一污染物指标、同一地区,不同时段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状不同,这一点可以由1991-1999年时段与2000-2009年的EKC形状不同得到印证,说明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存在阶段性特征。再次,对同一地区、同一时间段,不同污染指标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状不同,说明每个污染物指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其特殊性,有必要分指标研究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只有少部分污染物指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符合EKC假说内容,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西部十二省市环境与经济发展的EKC模型主要呈现正N型、倒N型、正U型和倒U型四种类型。根据EKC假说,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将呈现倒U型,而西部地区EKC模型呈现倒U型的并不多,大多数污染物的EKC模型形状与EKC假说内容并不一致。这主要是因为EKC假说是基于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向服务型经济转型阶段提出的(世界银行,1992)。而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初、中期阶段,特别是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程度依然很低。库兹涅茨曲线解释了环境质量在经济发展水平超越了一定临界值之后将得到持续改善,然而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人均收入水平还远远未能达到这一临界水平的要求,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彭水军,2006)。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西部环境治理应该立足于一个长期有效的战略举措,持之以恒地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管理,如果认为环境质量会随着经济增长而自动得到改善,则对于理解环境问题是非常有害的。 3.西部大开发以来,大部分污染指标随着经济发展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西部大开发初期经济发展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西部大开发后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少有一段时期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从这方面来说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是不佳的,但是多数污染物在西部大开发后期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说明在这十年里西部大开发的环境管理虽有滞后效应但依然是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具体来说:各省市的环境-经济发展模式有差异,新疆地区的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最差,最好的是四川、重庆;除了工业废水与人均GDP主要呈现“不协调”的状态外,其它污染物均与人均GDP呈现“先恶化再改善”的发展趋势,应着重加强工业废水治理。环境与生态保护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然而西部大开发并未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发展战略上,应继续加强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从根本上转变“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 4.西部大开发对环境-经济关系的整体影响因地区、污染物不同而有差异,而且促进作用并不大。具体来说:西部大开发改善了四川、重庆、贵州地区的环境与经济关系,恶化了广西、甘肃、新疆的环境与经济关系;西部大开发对工业废水及工业二氧化硫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呈现破坏作用,而对工业粉尘及工业烟尘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有促进作用。对西部大开发环境效应的评价不仅要考虑西部大开发期间环境与经济的发展关系,也应该对比分析西部大开发前后时段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致力于对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优化成效,随时间推移而愈加显著。 5.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国际贸易对环境有显著影响,并且存在地区性差异。 人口规模对环境的影响取决于人口规模的环境规模效应和公众环保意识的综合影响,四川、陕西两省更应该着重控制人口规模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升民众环境保护意识;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增加对环境质量的负作用依然显著于其对环境的优化作用,说明西部地区应该更加重视经济产业结构深层次的优化;国际贸易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影响环境质量:一方面,我国西部地区的资源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使其国际贸易不利于环境改善;另一方面,国际贸易通过正的技术溢出效应减少环境污染。国际贸易对环境的最终影响取决了各地区的具体情况。 四、本文研究特色 本文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分别研究五个工业污染物指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针对性。 第二、本文基于面板数据,分别研究西部12省的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并对各省市进行对比分析。纵观我国的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文献,其中研究西部地区的较少,分省市进行对比研究的更少。以往基于面板数据的EKC研究,多采用变截距个体效应模型,并没有能够充分考虑地区之间的结构性差异,鉴于此,本文使用面板模型设定检验来确定地区间差异的表现形式,即检验地区间是否存在结构变化与个体影响。这样能够得到更加稳健有效的估计结果,充分比较地区之间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差异。 第三、论文从两个方面分析了西部大开发对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影响。一是西部大开发前(1991-1999年)、后(2000-2009年)两个时段期间环境与经济的发展变化关系;二是通过比较前后段估计结果来分析西部大开发对环境与经济关系的整体影响。实证证明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确实存在阶段性,这反过来说明分段分析的合理性。
【关键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经济与环境 协调发展 西部大开发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27;X196;F224
【目录】:
- 摘要4-9
- Abstract9-14
- 1. 绪论14-17
- 1.1 研究背景14-15
-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15
- 1.3 本文研究思路和特色15-17
- 1.3.1 本文研究思路15-16
- 1.3.2 本文研究特色16-17
- 2. EKC相关文献综述17-25
- 2.1 国外文献综述17-21
- 2.1.1 EKC的提出及含义17-18
- 2.1.2 EKC经验解释因子18-20
- 2.1.3 EKC理论模型综述20-21
- 2.2 国内研究现状21-25
- 2.2.1. 利用时间序列数据研究EKC形式22-23
- 2.2.2. 利用面板数据研究EKC形式23-24
- 2.2.3 国内研究评述24-25
- 3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描述25-38
- 3.1 典型指标与样本选取25-27
- 3.1.1 典型指标选择25-26
- 3.1.2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26-27
- 3.2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概况27-32
- 3.2.1 人均GDP的变化情况27-29
- 3.2.2 产业结构变化29-32
- 3.3 西部地区环境概况32-38
- 3.3.1 工业废水排放32-33
- 3.3.2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33-34
- 3.3.3 工业粉尘排放34-35
- 3.3.4 工业烟尘排放35-36
- 3.3.5 工业固体排放36-38
- 4. 西部地区EKC模型实证分析38-65
- 4.1 EKC模型设定及估计方法38-43
- 4.1.1 建立基本EKC模型38-40
- 4.1.2 模型设定与检验40-43
- 4.2 西部地区EKC模型建立及估计结果分析43-62
- 4.2.1 工业废水EKC模型检验43-49
- 4.2.2 工业二氧化硫EKC模型检验49-53
- 4.2.3 工业粉尘EKC模型检验53-57
- 4.2.4.工业烟尘EKC模型检验57-61
- 4.2.5 工业固体废物EKC模型检61-62
- 4.3 本章小结62-65
- 5. EKC影响因素分析65-74
- 5.1 EKC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65-68
- 5.1.1 人口规模65-66
- 5.1.2 产业结构66-67
- 5.1.3 国际贸易67-68
- 5.2 EKC影响因素效应分析68-74
- 5.2.1. 人口规模效应69-70
- 5.2.2. 产业结构效应70-72
- 5.2.3 国际贸易效应72-74
- 6. 本文结论及对后续研究的思考74-77
- 6.1 本文主要结论74-76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76-77
- 参考文献77-82
- 致谢82-83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班春峰;徐梦洁;赵紫玉;刘勤;;河南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9期
2 王宜虎;崔旭;陈雯;;南京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2期
3 杜江;刘渝;;城市化与环境污染: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6期
4 彭水军;包群;;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检验[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8期
5 杜希饶;刘凌;;贸易、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基于开放经济下的一个内生增长模型[J];财经研究;2006年12期
6 沈锋;;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理论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8年09期
7 彭水军;包群;;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时序数据的经验分析(1985~2003)[J];当代财经;2006年07期
8 陈昭;刘巍;茹纯子;;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基于分省的面板协整模型分析[J];当代财经;2008年11期
9 吴玉萍,董锁成,宋键峰;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J];地理研究;2002年02期
10 苏h椒,
本文编号:648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648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