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云南少数民族农户生产及生活能源碳排放测评

发布时间:2017-08-10 12:28

  本文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农户生产及生活能源碳排放测评


  更多相关文章: 少数民族农户 碳排放 生活能源 农业生产 测评


【摘要】: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物种丰富、景观独特,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其生态系统相当脆弱,极易遭到破坏。伴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拥有自身独特的生活习惯和民族风情,不同少数民族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及碳排放水平各不相同。而对碳排放现状的准确描述和估测,是明确改善方向,正确制定碳减排方针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少数民族农户家庭的碳排放测算和评估对保持生态系统平衡及促进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农户家庭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农业生产及生活能源消费。农业生产碳排放主要来自化肥、农药及地膜的生产和使用、土地翻耕、使用农用机械产生的化石燃料消耗、农业灌溉导致的电能消耗以及反刍牲畜肠道内发酵及排泄物中所含CH4,生活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沼气等能源的直接消耗。本文选择云南回族、苗族、彝族、壮族、白族、哈尼族、傣族、纳西族、佤族等9个少数民族农户为研究对象,构建农户家庭农业生产和生活能源消费行为的碳排放结构模型,根据碳排放系数法,结合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的测算方法,对农业生产过程及生活能源消费所引致的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并从碳排总量,碳排强度以及碳排结构的对比情况对碳排放情况进行分析评估。通过对少数民族农户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经济收入水平越高的少数民族农户碳排放量越高;地理条件越便利,农户的碳排放量越高;传统的风俗文化对少数民族农户碳排放亦有某种程度的影响关系。结合研究结果,建议从发展生态农业、改革传统风俗文化、优化能源结构、推广低碳科技应用和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几个方面,系统科学地改善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碳排放,为加快生态文明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关键词】少数民族农户 碳排放 生活能源 农业生产 测评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生态文明的少数民族农户低碳行为模式研究—以云南为例”(编号:712630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和有效路径研究”(编号:71463034)
【分类号】:X196;F127.8
【正文快照】: 随着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旨在缓解温室效应的碳减排问题得到各国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在经济增长与生态平衡的发展问题上亟待寻求新的出路。而对碳排现状的准确描述和估测,是明确改善方向,正确制定减排方针的基础和前提。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全省少数民族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勤;彭希哲;陆志明;于娟;;1980—2007年中国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测算与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2期

2 徐盈之;魏莎;;中国省际节能减排效率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门槛回归模型的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3 张友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4 王琴;曲建升;曾静静;;生存碳排放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1期

5 柴志贤;;密度效应、发展水平与中国城市碳排放[J];经济问题;2013年03期

6 杨红娟;李明云;刘红琴;;云南省生产部门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基于LMDI模型[J];经济问题;2014年02期

7 蔡亚庆;仇焕广;;我国农村户用沼气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村科技;2012年07期

8 鲁万波;仇婷婷;杜磊;;中国不同经济增长阶段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13年04期

9 李维梁;董德利;;基于消费模式的山东省碳排放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年01期

10 秦昌才;刘树林;;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的现状、比较与启示[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蕾;程玉桂;;低碳农产品集群视角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2 赵成柏;毛春梅;;基于ARIMA和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我国碳排放强度预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6期

3 高红贵;;低碳经济结构调整运行中的财税驱动效应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12期

4 陈诗一;严法善;吴若沉;;资本深化、生产率提高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变化——产业、区域、能源三维结构调整视角的因素分解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12期

5 孙耀华;仲伟周;庆东瑞;;基于 Theil 指数的中国省际间碳排放强度差异分析[J];财贸研究;2012年03期

6 高静;刘友金;;中美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以及贸易环境效应——基于环境投入产出法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12年05期

7 张丽君;秦耀辰;张金萍;张艳;;郑汴都市区产业CO_2排放演变机理及脱钩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4期

8 张维阳;段学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相互关系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4期

9 张志强;曾静静;曲建升;;世界主要国家碳排放强度历史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11年08期

10 郭朝先;;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因素分析——基于SDA分解技术[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红贵;;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低碳化调整的思路与对策研究[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明爱;钟式玉;周德群;张雪;;我国碳排放的空间差异问题研究综述[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CEPPH 2012)[C];2012年

3 王平;刘致秀;朱帮助;;能源结构优化对广东省碳强度目标实现的贡献评估[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4 汪浩;陈操操;刘春兰;;碳排放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分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3年

5 田云;张俊飚;;中国种植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性区域比较研究——基于净碳汇视角[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付海;马敬昆;张家山;王瑾瑜;潘星宇;;中国能源CO_2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7 宋强玉;葛新权;;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环渤海地区的CO_2排放测量方法运用与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8 郑凯;陈学渊;韦文珊;吴永常;;农村社区碳足迹的内涵与计算方法研究[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9 陈诗一;;中国工业分行业统计数据估算:1980-2008[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3期[C];2011年

10 刘瑞翔;姜彩楼;;从投入产出视角看中国能耗加速增长现象[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3期[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白卫国;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自选择博弈研究及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3 李波;我国农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及减排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4 卢娜;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宋马林;环境效率评价方法及其统计属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张康;基于产业关联的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汪臻;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刘建刚;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碳排放实证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9 黄世坤;中国低碳经济区域推进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10 米松华;我国低碳现代农业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武;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王静;居民家庭交通碳排放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景帅;城市居民消费方式演变与低碳行为选择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杨玉含;2000-2009年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分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兴伟;重庆市城镇居民的低碳生活观念对其低碳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郭颖;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理论与实践[D];四川大学;2002年

7 史莉莉;艾芜小说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王琴;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的人口生存碳排放评估[D];兰州大学;2010年

9 李燕;西北省会城市家庭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10 王伟;碳排放约束下的西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鹏飞;李悦;郗敏;孔范龙;;基于DEA模型的国内各地区节能减排效率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4期

2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黄敏;;中国消费碳排放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财贸经济;2012年03期

4 潘海啸;;面向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新模式[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1期

5 郭晶;;低碳目标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结构优化的协调——以杭州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7期

6 顾朝林;谭纵波;刘宛;于涛方;韩青;刘合林;戴亦欣;刘志林;郑思齐;;气候变化、碳排放与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3期

7 李齐云;商凯;;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碳税减排政策设计[J];财政研究;2009年10期

8 智静;高吉喜;;中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碳排放对比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3期

9 刘红光;刘卫东;唐志鹏;;中国产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结构及其减排敏感性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6期

10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张学珍;杨会民;;基于最终需求的中国出口贸易碳排放研究[J];地理科学;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兰翠;我国二氧化碳减排问题的政策建模与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去年全球碳排放市场交易规模增长一倍[J];节能与环保;2009年06期

2 梁朝晖;;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趋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3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4 ;碳排放配给制带来的启示[J];节能与环保;2009年11期

5 邴绍倩;;食品“碳排放”标准及应对之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0期

6 ;国务院宣布我国到2020年降低碳排放40%~45%[J];纸和造纸;2010年02期

7 张雷;黄园淅;李艳梅;程晓凌;;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2期

8 巩帅臣;;湖南省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0年01期

9 温景光;;江苏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10 王琴;曲建升;曾静静;;生存碳排放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宁睿;向澄;黄经南;刘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规划启示——以武汉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白玲;林靖s,

本文编号:6507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6507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6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