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理论创新研究
本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理论创新研究
【摘要】:从创新角度,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史为线索,对社会主义基本 经济理论的内容作研究,对我们总结历史经验,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经济理论的理解,增强社会主义信念,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都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创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意义重大。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僵化教 条的理解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巨大损失。马克思 主义本身就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社会主义征程上,列宁、斯大 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们,对其进行不懈 探索和创新,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学家和经济工作者也在不断探索之中, 一些西方国家的经济学家们也从他们的角度关注这一世界性课题。 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学说虽有其虚幻性和空想成份,但为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创立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 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由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在剖析资本主义本质,揭示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时,对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作了科学的预测。马克思关 于社会主义经济关系预测具有科学性,但必竞没有经过实践检验,马克 思、恩格斯一再要求后人只能把他们理论当作一般原则,不能作为教条。 但后人较为简单把其理解为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三个方面,而 且被教条化。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中,首先遵循社会主义经济理 论一般规则,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但在实践中失败了。列宁不墨守陈 规,他从俄国实际出发,创新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创新历程上的第一个里程碑,但可惜由 于列宁逝世过早,被他的继承者斯大林中断了。斯大林简单化理解马克 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基本原则,创立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经济体 制模式,这个体制模式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和反法西斯战争中起了一定 作用,但由于苏联模式的教条僵化,最终厄杀了社会主义经济创新的生 机,束缚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给苏联及其东欧带来了灭顶之灾。 布哈林经济思想基本上继承了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可惜被排挤出 局。 毛泽东在无任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的情况下,以马克思主义为 指导,向苏联学习,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不懈的探索,并取得初步的成 果,为邓小平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打下了基础。但是,由于 晚年错误,这种探索被终止了,致使中国经济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沿。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拨乱反正的 基础上,总结历史经验,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在实践中创立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创新历程上的第二 个里程碑,使社会主义中国焕发了生机,挽救了社会主义。邓小平创立 的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经 济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经济改革和开放理论构成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在不断变化的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为新的发展勾画蓝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振兴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创新研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经济理论 创新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0-0
【目录】:
- 导论8-16
- 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科学预测16-44
- 第一节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学说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直接来源16-25
- 第二节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由空想变为科学25-30
- 第三节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经济的设想30-44
- 第二章列宁、斯大林时代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44-95
- 第一节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44-50
- 第二节列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思想50-62
- 第三节列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新思想的特点及其对我们的启示62-70
- 第四节考茨基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及运行的探索70-73
- 第五节布哈林与新经济政策73-86
- 第六节斯大林与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86-95
- 第三章苏联东欧及西方经济学家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讨95-110
- 第一节后斯大林时期苏联、东欧国家经济学家对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思想的探讨95-100
- 第二节西方学者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100-110
- 第四章毛泽东时代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探索110-145
- 第一节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论述110-114
- 第二节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114-127
- 第三节刘少奇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探索127-133
- 第四节20世纪50至60年代我国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几个主要的问题的探讨133-145
- 第五章邓小平时代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突破和创新研究145-216
- 第一节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立及其特点145-149
- 第二节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149-153
- 第三节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发现153-158
- 第四节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新论述158-169
- 第五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的新拓展169-178
- 第六节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新创举178-187
- 第七节陈云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187-195
- 第八节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经济学者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理论的探讨195-216
- 第六章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16-252
-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16-220
- 第二节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20-229
- 第三节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理论229-234
- 第四节系统提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234-239
- 第五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战略创新239-2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双城;;英国有一座马克思主义小镇[J];世界博览;2011年13期
2 程恩富;;马克思主义区域化的典型[J];人民论坛;2011年22期
3 王纯;;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特征[J];中外企业家;2011年14期
4 赵敬言;;浅谈我国当今大学生劳动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04期
5 包心鉴;;常怀忧国之心 恪尽兴国之责——李慎明教授《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际战略》读后[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6期
6 徐亚杰;李冬香;;浅析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价值意义[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7 雷英;;马克思主义关于法与政治的关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5期
8 孙大春;;浅析网络经济在经济系统理论中的影响与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1期
9 胡义成;;马克思主义承认社会科学技术也是“笫一生产力”[J];西昌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10 陈砚华;陈燕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困境与运行机制[J];改革与开放;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廷智;;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影响力不容质疑——国外学者对马克思经济理论影响力的肯定评价[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顾晓英;;弘扬延安精神 增强“问题意识”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方诗铭;刘修明;;“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坚持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郭沫若的正确道路[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4 姜佑福;;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看当代中国“理论创新”的主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5 董瑞华;;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6 黄书进;史国枫;;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践探索与创新发展[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7 赵会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开展钱币研究工作[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8 邹昆辉;;建国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许兴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繁荣发展我国理论经济学——兼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历史使命[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杨柄;;毛泽东的《讲话》——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与文艺理论的完美交融[A];抗日战争与延安文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戴钢书;马克思主义对文艺的指导作用[N];中国艺术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田建明;马克思主义在欧洲还好吗?[N];中国民族报;2008年
3 钟平;永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4 记者 汪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在津举行[N];天津日报;2008年
5 王杰;马克思主义与儒学高层论坛综述[N];学习时报;2008年
6 【美】阿里夫·德里克 于海青 美国俄勒冈大学耐特社会科学讲座教授;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的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7 郑萍;佐佐木力与《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8 钟君;第二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院长论坛在南宁召开[N];光明日报;2008年
9 记者 陈欣然;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举行[N];天津教育报;2008年
10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陈学明;为什么不提“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成果”?[N];社会科学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国相;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理论创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张富文;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童贤成;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魏连;胡绳与马克思主义[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李兴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演进规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杨茜;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先进文化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8 李庆喜;胡绳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张志勇;人与制度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10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炜;推动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0年
2 郭栋;在新的历史时期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方向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3 杨宇晓;刘少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4 詹乐;我国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李双套;伊格尔顿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以及启示[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6 曹俊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的丰富和发展[D];西华大学;2011年
7 宿秀平;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舒平洋;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视野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9 袁启文;论马克思人权思想[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鲍福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评析[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52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652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