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之比较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与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之比较
【摘要】:马克思和罗尔斯都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不正义的。马克思指出,资本的来源是原始积累,即原始剥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剥削。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异化的社会,是一个非正义的社会。罗尔斯也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正义的社会,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高度的贫富分化、经济和政治垄断,公民的自由和平等权利受到了严重侵害。 社会正义本质上是一个分配问题,即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创造的价值如何公平分配的问题。马克思认为,资本是靠暴力获得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按资分配是不正义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然灭亡,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必然胜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因而是正义的,其按劳分配原则即正义的分配原则。罗尔斯则认为,人们在公平的条件下一致选择的原则,才是正义的原则。在公平的原初状态中,人们将一致选择平等自由原则、机会公平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差别原则即正义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缺乏博爱精神,差别原则多有空想成分。 马克思和罗尔斯都对未来的正义社会提出了自己的构想,都绘制了正义社会的蓝图。在马克思构想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人们平等地、共同地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差别,人们共同劳动,生活资料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按比例分配。在罗尔斯构想的正义社会里,生产资料广泛地、分散地存在于公民个人手中,财富和收入的分配遵循差别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已经为人类的社会实践所证实,而现实社会的发展却与罗尔斯的构想背道而驰。虽然如此,罗尔斯的理论也有一些合理的成分,它们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改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分配正义 按劳分配 差别原则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014.4
【目录】:
- 序言9-14
- 第1章 导论14-20
- 1.1 时代背景14-16
- 1.2 理论渊源16-17
- 1.3 立论基础17-20
- 第2章 正义的分配原则20-31
- 2.1 马克思的按劳分配21-22
- 2.2 罗尔斯的差别原则22-25
- 2.3 互惠?剥削!25-31
- 第3章 正义分配原则的证明31-37
- 3.1 按劳分配的证明31-34
- 3.2 差别原则的证明34-35
- 3.3 社会实践的证明35-37
- 第4章 社会基本制度构想37-45
- 4.1 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37-40
- 4.2 罗尔斯——民主的财产所有制40-42
- 4.3 正义理想与社会现实的距离42-45
- 结束语分配正义——哲学的永恒主题45-47
- 参考文献47-48
- 致谢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桂荣;;差异公民资格与分配正义的实现[J];黑龙江史志;2010年05期
2 武晓峰;;现阶段分配正义及其实现条件探析[J];经济问题;2011年05期
3 李家年;;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正义[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周华平;熊亮;;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研究——兼论与罗尔斯分配正义论的比较[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孙凌云;分配正义的实现[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6 许刚;;第四讲: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下)[J];前线;1959年18期
7 谭超白;;实行按劳分配符合我国社会的发展规律[J];学术研究;1959年01期
8 ;中台公社是怎样实行口粮按劳分配加照顾的[J];中国农村观察;1980年05期
9 于宝民;;按劳分配的权利是两重的吗?[J];经济科学;1980年03期
10 夏清伯 ,冯宗福;如何定量地评价人的功能[J];管理现代化;198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晓莉;;实现分配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2 杨建军;;知识、分配、剥削与劳动价值[A];第十二次资本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新思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杨梅枝;;试析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问题[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姚先国;郭继强;;按劳分配新解:按劳动力产权分配[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6 傅红春;;中美个人收入的要素结构[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7 张鸿;杨文宇;;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是收入合理分配的关键[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赵学增;;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有机结合的可能与机制[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9 李富阁;;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10 杨文进;;论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二重性与抽象性[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惠斌 中央编译局;增量产权分配:分配正义的关节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 喻中;分配正义:沉睡中的法学富矿[N];检察日报;2010年
3 常华敏 朱洪英 张松顷;事业单位分配改革思考[N];组织人事报;2005年
4 杨承训;改善民生要坚持基本分配制度[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上海社会科学院 赵平之;按要素分配激发效率[N];社会科学报;2006年
6 任胜 黄玲;让教师吃吃“大锅饭”又何妨[N];中国教师报;2006年
7 王攀;跨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更要注重分配正义[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8 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李惠斌;“按劳分配”再理解[N];北京日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 易艳刚;分配正义与阶层固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本报评论员 丁永勋;不砍掉垄断福利,难实现“分配正义”[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有璋;论当代中国分配正义[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夏芸芸;我国企业劳资收入分配正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任洲鸿;“新按劳分配”论[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4 谢宝贵;平等主义视野下的分配正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林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志江;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廖湘文;侵权行为法危险责任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杨健潇;论政治功利主义[D];吉林大学;2009年
9 贾中海;社会价值的分配正义[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马晶;环境正义的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振超;财富分配正义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畅;和谐社会背景下分配正义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苏磊;马克思与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的比较与启示[D];内蒙古大学;2010年
4 严超;当今中国分配正义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金鹏;马克思与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之比较[D];河北大学;2005年
6 李蓉丽;论分配正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石建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按劳分配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杨博;试析分配正义中的应得[D];吉林大学;2011年
9 彭剑春;约翰·罗尔斯分配正义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魏森杰;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研究[D];华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597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659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