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收入禀赋、风险承担能力与收入分化
本文关键词:初始收入禀赋、风险承担能力与收入分化
更多相关文章: 初始禀赋 风险态度 收入分配 不确定性 前景理论
【摘要】:市场经济中马太效应的内在机制可以从初始收入禀赋对风险态度的影响以及风险承担能力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得到说明。一者,反射效应和确定效应与市场主体的收入禀赋有关:穷人往往更难以承受得益中的不确定性风险和损失中的确定性损失,从而只能得到最少的确定性收益而承受高额的期望损失,而富人则相反。二者,损失厌恶系数与市场主体的收入禀赋有关:穷人因强烈的损失厌恶而会努力规避极小风险,从而往往难以获得与风险成正比的期望收益,而富人则相反。三者,风险承担能力构成了市场交易中谈判势力:穷人较弱的风险承担能力在市场谈判中也处于劣势,从而只能获得较少的收入分配份额,而富人则相反。四者,收入禀赋也决定了市场主体的交易次数和类型:富人可以通过重复交易和多样化交易分散和降低风险,从而获得几乎确定性的高额期望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基于这种内在机制的作用,现实市场中收入分配就出现分化。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
【关键词】: 初始禀赋 风险态度 收入分配 不确定性 前景理论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制度分析的方法论比较及其实践效应”(GD12CLJ02)
【分类号】:F014.4
【正文快照】: 一、前言现代主流经济学认为,自由市场赋予了每个人参与竞争的公平机会并可以获取与其贡献相称的报酬,但人们在现实市场中却发现了“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马太效应。事实上,马太效应在过去半个世纪间随着自由市场政策的推行而变得越发明显,那么,期间穷人和富人在劳动能力、努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正龙;判别静态博弈纯策略Nash均衡存在的一个充要条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2 李正龙;风险决策中不同决策准则决策一致性条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杜武恭,王琦,吕廷杰;互联网骨干网间公共直联及公平奖励结算模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贺亚兰;;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博弈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李爱喜,谭文;营销管理中的博弈模型评述[J];商业研究;2003年19期
6 黄佳;新退市办法与买壳上市之关系分析[J];财经科学;2002年S1期
7 杜云;张铭洪;;网络商务声誉博弈——基于网络欺诈模型的数理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1期
8 乔海曙;李远航;;银行挤兑危机的博弈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3期
9 申春林;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战略中风险投资因素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4年09期
10 颜醒华;郑中;;旅游项目合作的诚信缺失博弈与约束机制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来生;人力资本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2 李灵燕;论企业内的权力关系[D];西北大学;2003年
3 李爱喜;商业银行营销组合策略博弈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4 田向利;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章延杰;论政府信用[D];复旦大学;2005年
6 张国琪;国际技术转让价格讨价还价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齐德芬;策略性激励模式及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史风林;情景感知服务价值链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9 叶素文;基于信任的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10 徐楠;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跨层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海珠;有限理性基金管理人行为博弈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2 康庄;创业板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3 吉修健;高新技术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适应性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4 王红亮;动态联盟及其伙伴选择[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5 何利英;面向客户的供应链优化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6 周杰文;面向评价者的投资环境评价方法[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傅艳;金融创新过程中的动态博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高文福;无标底招投标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周俊;中小型制造企业内贸客户信用风险的非财务因素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
10 高洛夫;中日航线集装箱班轮公司合作经营的经济学分析[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立兵;曾勇;;我国投资者处置效应的进一步检验[J];预测;2005年06期
2 任海英;李思韦;;前景理论对金融市场异象的解释[J];商业时代;2011年23期
3 吴昕芯;陈遥根;;期望效用理论与前景理论之比较[J];商场现代化;2007年15期
4 孙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停滞与深化[J];综合竞争力;2011年02期
5 陈秀梅;韩和林;;刍议“资本原罪”对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影响[J];价格月刊;2010年03期
6 张荣武;赵行亮;;经济周期、前景理论与BHS资产定价模型修正[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4期
7 刘志远;刘青;;集体决策能抑制恶性增资吗——一个基于前景理论的实验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4期
8 卜广庆;试析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李占雷;李红梅;李楠;;个体决策非理性行为的实验验证[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王坚强;孙腾;陈晓红;;基于前景理论的信息不完全的模糊多准则决策方法[J];控制与决策;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爽;;从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看行业间收入分配的不公平[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朱芳漪;;基于马克思的消费理论浅析我国消费需求不足问题[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任民;;铁路客运收入分配的多人合作对策问题[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4 董国楹;;社会主义收入分配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5 谢小贵;高永;;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控[A];科学发展观与劳动保障问题研究[C];2005年
6 孙百才;;教育与收入分配:文献综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7 侯普光;;浅议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阮宜胜;;论财政调节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差距[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范晓静;;基于社会核算矩阵乘数的中国产业、居民相对收入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苏雪串;;加强基础教育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战略性措施[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轩;通过公共政策调节收入分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权衡;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十大效应[N];社会科学报;2001年
3 本报评论员 刘晶瑶;改善收入分配,功夫应在收入分配外[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权衡;和谐社会更需要公正的收入分配[N];文汇报;2005年
5 袁飞邋吴晓婧;上海国企改革攻坚“收入分配”[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6 北京安邦咨询研究员 周子勋;调整收入分配不能再“看上去很美”[N];上海证券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沈刚 郑莉 陈华;收入分配:一个依然热门的话题[N];工人日报;2009年
8 郭鑫;以收入分配促经济结构调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9 吴明;我国收入分配相当不均起点不公尤其严重[N];中国改革报;2006年
10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杨洁;“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须过“三关”[N];西安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收入分配与中等收入陷阱的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2 宋华东;基于前景理论的资产证券化模型与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杜鹏;经济发展中的城市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张波;基于前景理论的动态路径选择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张海峰;前景理论、波动不对称与资产定价[D];天津大学;2011年
6 金振宇;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及其对消费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喜华;基于前景理论的复杂大群体直觉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D];中南大学;2012年
8 李晓伟;交通一体化视角下的公路网衔接优化与实施决策[D];长安大学;2012年
9 徐红利;基于有限理性的城市交通系统均衡与拥挤收费策略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赵国庆;基于前景理论的消费—储蓄与退休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晁攸丛;基于前景理论的投资者风险态度特征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2 叶林;我国市场化改革与城镇居民收入分配[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4 胡莹;社会主义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理论、历史和现实[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范言慧;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居民的收入分配[D];湘潭大学;2003年
6 苏泽龙;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7 张磊;军队干部收入分配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金易;马克思“按需分配”理论探析[D];吉林大学;2009年
9 罗建媛;论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税收调控[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10 王平;前景理论模型的拓展与修正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97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697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