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信息共享模式与激励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0 18:04
本文关键词:信用信息共享模式与激励机理研究
【摘要】: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当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信用管理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信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状况。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正是克服信息不对称的一种有效制度安排,是建设市场信用体系的基础和保障。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论文按照从一般到具体,先框架模式后具体内容,先规范研究后实证分析的逻辑顺序,依次对信用信息共享的市场需要、模式选择、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展开相关理论讨论。本文综合运用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法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学等理论,运用博弈论、系统论和数理统计等分析工具,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文献归纳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 本文共9章,第一章为绪论。 第二章研究信用信息供给问题。从法经济学的视角提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具有人格性、财产性以及信息性三重属性;论证了消除信息不对称是解决当前信用问题的关键,实现信用信息共享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首要和核心任务。本文运用模型比较COURNOT均衡数量和PARETO均衡数量,解释了信用信息在缺乏协调机制条件下供给不足的原因。提出改变相关法律制度缺位;建立成本补偿机制,合理解决现实的和潜在的信息垄断利益以及明确信用信息的准公共物品性质等多种渠道解决信用信息供给不足的问题。 第三章讨论通过制度安排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首先借鉴和发展列申斯基模型,证明了正规信息共享机制可以产生信息规模效益,对于降低统计学噪声、提高受信人信用信号质量具有显著意义。然后分别以美国和欧洲为例,实证分析了私营和公共正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价值与特点。并从法理、政策、文化、金融等角度探讨形成私营和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差异的深层次原因。 第四章分析信用信息共享管理模式问题,提出信用信息共享系统宜由企业按市场化方式运作,政府依法监管模式运行的观点。本文突破以往仅在“公共模式”和“民营模式”之间进行笼统选择的局限,提出信用信息共享的“上下分离”运作模式,即按层次
【关键词】:信用信息 共享模式 激励机理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062.5;F224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7
- 第一章 绪论17-40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7-18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8-36
- 1.2.1 关于信用、信用经济的理论研究18-24
- 1.2.2 关于信用缺失危害及原因的研究24-27
- 1.2.3 关于市场信息及其共享的研究27-30
- 1.2.4 对国外信用信息共享研究的述评30-33
- 1.2.5 对国内信用信息共享研究的述评33-36
- 1.3 本文的研究结构和研究方法36-38
- 1.4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38-40
- 第二章 信用信息供给不足及其原因分析40-57
- 2.1 信用与信用信息40-43
- 2.1.1 信用的属性:基于法经济学的视角40-41
- 2.1.2 信用问题的根本:信息不对称41-42
- 2.1.3 信用信息:构建信用体系的关键42-43
- 2.2 信用信息供给的不足与影响43-46
- 2.2.1 开放消极的信用记录43-45
- 2.2.2 条块分割的信用数据45
- 2.2.3 壁垒高筑的数据库45-46
- 2.2.4 闲置陈旧的信用信息46
- 2.3 信用信息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46-55
- 2.3.1 制度的缺陷46-47
- 2.3.2 信息垄断利益的存在47-49
- 2.3.3 信息成本的存在49
- 2.3.4 信用信息的准公共物品属性49-51
- 2.3.5 信用信息供给的PARETO 改进问题51-55
- 2.4 本章小结55-57
- 第三章 信用信息共享的一般模型与实证57-79
- 3.1 基于比较静态经济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分析57-63
- 3.1.1 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研究进展57-59
- 3.1.2 基于比较经济静态分析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模型59-62
- 3.1.3 正规信息共享机制的实证经验62-63
- 3.2 私营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以美国为例63-65
- 3.2.1 美国私营征信机构及其信息来源63-64
- 3.2.2 美国私营征信机构提供的报告及其作用64-65
- 3.3 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以欧洲为例65-71
- 3.3.1 欧洲公共征信系统的信息来源66-68
- 3.3.2 欧洲公共征信系统提供报告的内容68-71
- 3.4 公共和私营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比较71-77
- 3.4.1 公共和私营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主要差别71-75
- 3.4.2 公共和私营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成因比较75-77
- 3.5 本章小结77-79
- 第四章 信用信息共享的模式选择79-92
- 4.1 信用信息共享的管理模式79-84
- 4.1.1 基于“公地悲剧”的管理权之争79-80
- 4.1.2 可尝试的管理模式80-82
- 4.1.3 对政府包办的质疑82-84
- 4.2 信用信息共享的运作模式84-91
- 4.2.1 总体模式:两种主张84-85
- 4.2.2 模式选择的“上下分离”理论85-90
- 4.2.3 “全国统一”模式的新解释90-91
- 4.3 本章小结:91-92
- 第五章 信用信息共享的技术实现与风险分担92-107
- 5.1 信用信息共享的技术流程92-99
- 5.1.1 信用信息流程与系统设计目标92-93
- 5.1.2 信用数据的采集93-94
- 5.1.3 信用信息共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94-97
- 5.1.4 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应用框架97-99
- 5.2 信用信息共享的风险分担:以基础信用信息系统为例99-106
- 5.2.1 有关风险的基本假设100
- 5.2.2 影响基础信用信息系统项目成本的风险分担100-103
- 5.2.3 影响基础信用信息系统项目收益的风险分担103-105
- 5.2.4 风险分担分析的几点结论105-106
- 5.3 本章小结106-107
- 第六章 信用信息共享的来源激励与质量控制107-135
- 6.1 基于委托代理的原始信用数据来源激励研究107-114
- 6.1.1 激励分析的基本假设108-109
- 6.1.2 对称信息、固定报酬、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激励分析109-114
- 6.1.3 数据直接采集激励的有关结论114
- 6.2 基于效用扩展性的信用信息交换决策分析114-122
- 6.2.1 信用信息效用扩展性相关的假设与定义115-116
- 6.2.2 存在扩展性效用收益的信息交换决策116-122
- 6.2.3 无扩展性效用收益的信息交换决策122
- 6.3 信用信息共享的数据质量管理122-132
- 6.3.1 数据质量管理概述及分类123-124
- 6.3.2 信用数据质量的评价指标与AHP 模型124-126
- 6.3.3 信用数据质量的控制126-127
- 6.3.4 信用数据质量评估与控制的实证分析127-132
- 6.4 本章小结132-135
- 第七章 信用信息共享的激励性规制与定价模型135-148
- 7.1 信息产品市场与激励性规制的有关理论135-138
- 7.1.1 信息产品市场的特征研究135-136
- 7.1.2 激励性规制的有关理论136-138
- 7.2 信用信息产品的激励性价格规制机制设计138-143
- 7.2.1 问题描述与基本假设138-139
- 7.2.2 具有激励相容性的价格规制模型139-141
- 7.2.3 最优激励性规制模型及其解141-143
- 7.3 信用信息的定价143-148
- 7.3.1 信息商品价格的形成及其定价方法143-145
- 7.3.2 信用信息的定价模型145-148
- 第八章 实证分析:上海联合征信系统与央行全国信贷系统148-159
- 8.1 上海市社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模式与激励机制148-153
- 8.1.1 上海市社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项目概况148-150
- 8.1.2 机构性质与风险分担150
- 8.1.3 数据采集与激励机制150-151
- 8.1.4 系统规模与共享决策151-152
- 8.1.5 运作模式与上下分离152
- 8.1.6 政府干预与激励性规制152-153
- 8.2 央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优势与缺陷153-156
- 8.2.1 央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发展历程153-154
- 8.2.2 央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优势154-155
- 8.2.3 央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缺陷155-156
- 8.3 两种信用信息系统的比较156-157
- 8.4 小结157-159
- 第九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159-161
- 9.1 主要结论159-160
- 9.2 研究展望160-161
- 参考文献161-171
- 致谢171-173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加的课题173-17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静;毛龙泉;;建筑市场信用信息供给不足的机理及对策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石新中;;论信用信息公开[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仲丛友;;环渤海经济区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总体构想[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4 何绍华;窦艳;;移动商务信用信息服务主客体关系研究[J];现代情报;2010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曹杨;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建筑业企业信用治理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齐志;基于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戴若林;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建筑市场信用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高国伟;政府信息共享事务分析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俊卿;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信用风险识别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李吉海;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孙倩;论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理念推广[D];山东大学;2009年
4 梁山;中国农户征信体系构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080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708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