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东亚地区垂直分工背景下中国贸易中的隐含碳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22 01:33

  本文关键词:东亚地区垂直分工背景下中国贸易中的隐含碳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垂直专业化分工 国际贸易 隐含碳


【摘要】:在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加深的今天,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工业化发展阶段,而进入重点发展低碳的服务业阶段,而将高排放的工业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同时以保护环境为借口对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问题施压。中国在全球产业转移中承接了劳动密集型和能源密集型的制造业,同时中国还以煤为主要一次能源,因此在国际贸易规模日益扩大,贸易顺差不断增加的今天,遭遇到国际组织的强烈的减排压力。 2009年中国全部能源消耗形成的碳排放总量约为77.07亿吨,占全球总能源消耗排放量的25.4%。但是碳排放不能只看总的排放量,还要看到人均排放量和历史的累计排放量,还看要到国家的发展阶段。同时还要看到碳转移的情况。面对国际形势和压力,胡主席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夕向世界做出了碳减排的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被动方的发展中国家,无论你是否愿意,低碳都是一种必然趋势,与其逃避不如未雨绸缪,积极寻找低碳经济发展的解决方案。为自己争取主动的话语权。 本文主要通过对东亚贸易流向以及产业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分析了中国在东亚垂直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以及这种地位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同时还分析了中国面临的减排形势。研究结果表明东亚垂直产业化程度较高,并且主要集中在资本密集型和能源密集型行业。并且处于垂直专业化分工产业链的附加值较低的一端,并且取代日本、韩国等成为东亚对美出口平台。本文对中国的碳排放净出口进行计算,发现中国存在大量的碳排放净出口。说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为他国排放了较多的隐含碳,同时也因此中国能源和能效问题,引发“碳泄漏”。因此,本文认为中国应该尽快采取措施,提升中国在东亚产业结构分工中的地位,调整贸易结构,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实现国际国内的减排目标。
【关键词】:垂直专业化分工 国际贸易 隐含碳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X196;F75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导论10-14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0-11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11-12
  • 第三节 研究创新及不足12-14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4-21
  • 第一节 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14-17
  • 一、国际贸易有害环境论15
  • 二、国际贸易促进环境论15-16
  • 三、国际贸易环境影响模糊论16-17
  • 第二节 国际贸易对隐含碳排放的影响研究17-19
  • 第三节 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经验研究19-21
  • 第三章 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及垂直专业化分工21-37
  • 第一节 东亚产业内水平分工22-25
  • 一、东亚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G-L指数分析23-25
  • 二、东亚地区产业内贸易水平25
  • 第二节 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25-30
  • 一、中国对东亚产业垂直分工现状26-28
  • 二、中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分析28-30
  • 第三节 东业地区的三角贸易分析30-34
  • 第四节 小结34-37
  • 第四章 基于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下的隐含碳分析37-53
  • 第一节 我国碳排放现状分析37-40
  • 一、中国出口产品结构分析37-39
  • 二、碳排放强度分析39-40
  • 第二节 东亚垂直分工下我国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测算40-47
  • 一、模型建立41-44
  • 二、数据来源44-45
  • 三、测算结果45-47
  • 第三节 东亚垂直分工对我国碳排放影响的实证分析47-53
  • 一、相关性分析48
  • 二、因果关系分析48-51
  • 三、实证结论51-53
  •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53-57
  • 第一节 结论53-54
  • 第二节 政策建议54-57
  • 一、提高中国在东亚产业垂直分工中的地位54-55
  • 二、优化贸易结构55
  • 三、共同负责原则55-57
  • 附录57-61
  • 参考文献61-6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65-66
  • 后记6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臧梦璐;我国水泥产品对外贸易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16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716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6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