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中国碳排放强度收敛性的实证检验
本文关键词:低碳经济下中国碳排放强度收敛性的实证检验
更多相关文章: 碳排放强度 俱乐部收敛 log t检验 逻辑排序模型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境质量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基于Philips和Sul(2007,2009)提出的俱乐部收敛检验方法,对我国1995—2011年间的碳排放强度的收敛性及其决定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强度整体上显著发散,但存在三个收敛俱乐部。根据逻辑排序模型对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发现,初始能源资源禀赋、城市化水平、能源强度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等都是俱乐部形成的重要因素。降低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必须从节能和技术的转变入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相同的碳排放收敛趋势的地区,则应该充分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治理由于碳排放增加而造成的污染问题。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俱乐部收敛 log t检验 逻辑排序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式金融资源配置模式下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研究”(713732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微观传递和宏观影响研究”(71303196) 教育部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2年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空间似无关回归模型:参数估计、设定检验及其应用”(13YJC9100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二元政治经济机制下企业技术创新的资本市场支持研究”(2013221010)
【分类号】:X196;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目前,全球变暖趋势日趋明显。2007年《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①显示:在过去的100年内,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了0.74%。且全球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使用及土地利用的变化引起的。事实上,许多学者早已研究是否有必要控制和降低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温室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超;胡雪洋;贺灿飞;朱江玲;王少鹏;方精云;;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彭水军;包群;;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检验[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8期
3 沈能;;能源投入、污染排放与我国能源经济效率的区域空间分布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01期
4 孙耀华;仲伟周;庆东瑞;;基于 Theil 指数的中国省际间碳排放强度差异分析[J];财贸研究;2012年03期
5 王群伟;周鹏;周德群;;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1期
6 赵云君,文启湘;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在我国的修正[J];经济学家;2004年05期
7 沈坤荣,马俊;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8 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9 林伯强;刘希颖;;中国城市化阶段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和减排策略[J];经济研究;2010年08期
10 许广月;;碳排放收敛性:理论假说和中国的经验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白卫国;;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均衡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3 王浩;;河南省农民增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4 琚晓星;刘岳平;钟世川;;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收敛性研究综述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5 杨振;;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11期
6 曲鲁宁;;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及其发展态势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16期
7 吕莉;高国鹏;;内蒙古呼包鄂地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J];北方经济;2009年16期
8 高阳;冯U,
本文编号:717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717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