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碳标签发展实践
本文关键词:发达国家碳标签发展实践
【摘要】: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在此背景下,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效减缓气候变暖,一些发达国家陆续推出碳标签计划,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一大出口国,一旦碳标签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普遍实施,中国出口商品极易受到其他国家强制要求碳标签的限制。基于此,本文在探讨与中国贸易往来比较频繁的英国、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等发达国家碳标签发展实践并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剖析碳标签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启示,以期中国能够有效应对碳标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发达国家 气候变化 碳标签 启示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JL032)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790045)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4GXQ4D196) 贵州省科技厅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J字[2013]2090号) 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黔教合KY字[2014]305号)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M570798)
【分类号】:X196;F205
【正文快照】: 1 引言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给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危害,减少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es,GHG)排放,减缓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共识。在此背景下,碳标签应运而生,其概念来源于20世纪90年代英国关于食物里程1(Food Mi-les)的讨论,研讨结果认为食物运输环节对全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泽勇;;碳标签在全球的发展[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0年11期
2 黄文秀;;国内外产品碳足迹评价与碳标签体系的发展[J];日用电器;2012年04期
3 胡莹菲;王润;余运俊;;中国建立碳标签体系的经验借鉴与展望[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03期
4 裘晓东;;各国/地区碳标签制度浅析[J];轻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1期
5 高鹏飞,陈文颖;碳税与碳排放[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0期
6 孙滔;;碳标签——贸易保护主义的新措施[J];生产力研究;2011年12期
7 李茜;;发达国家碳标签发展实践分析[J];知识经济;2014年1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秀;吴开亚;刘晓薇;朱勤;;碳减排经济手段及其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2 张志仁;中国能源税制改革的趋势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年01期
3 朱斌;王启明;;我国环境税改革方案与路径选择的经济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8期
4 李岩岩;赵湘莲;;我国开征碳税的税率问题研究——以石化塑胶行业为例[J];财经论丛;2011年01期
5 张明喜;;我国开征碳税的CGE模拟与碳税法条文设计[J];财贸经济;2010年03期
6 ;CGE Simulation for Levying Carbon Tax in China and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of Levying Carbon Tax[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1年02期
7 高峰;;我国应对碳标签制度的对策分析[J];当代经济;2012年08期
8 崔景华;;碳税制度效应研究评述[J];当代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9 李大成;;对我国开征碳税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06期
10 张景华;;碳税的社会福利效应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瑞;孙庆智;丁雪梅;;纺织服装行业实行低碳认证的探讨[A];“力恒杯”第11届功能性纺织品、纳米技术应用及低碳纺织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磊;;浅析碳税、碳交易与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3 刘惠荣;杨凡;;《京都议定书》对我国碳税制度的影响[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4 耿伟;徐双双;;碳税、碳排放权与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5 许鹏举;胡鑫磊;;国外碳标签发展现状与山东企业应对碳标签认知调查[A];2012年度标准化学术研究论文集[C];2012年
6 杨琳;姚云飞;张贤;张九天;;基于CGE模型的碳交易机制技术效应和减排效应研究[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专刊——2014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萍萍;激励政策下发电企业可再生能源战略投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易经纬;广东电力低碳转型研究:路径、政策和价值[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宁;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6 欧阳澍;基于低碳发展的我国环境制度架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郭正权;基于CGE模型的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模拟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9 肖皓;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燃油税征收的动态一般均衡分析与政策优化[D];湖南大学;2009年
10 芈凌云;城市居民低碳化能源消费行为及政策引导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莉莉;化学工业节能减排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韩啸;清洁发展机制的中外经济合作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姜卓青;欧盟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的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鄢敏;碳排放规制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钟钦才;基于气候变化的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李雪野;基于低碳及空箱调租的集装箱海运网络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安冬青;碳关税的征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李白昱;基于Malmquist指数分析的中国省际能源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永胜;低碳经济立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武;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裘晓东;;国际碳标签制度浅析[J];大众标准化;2011年01期
2 陈泽勇;;碳标签在全球的发展[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0年11期
3 孙万佛;庄宇;;基于LCA的环境成本评价模型[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7期
4 李秉勋;邹德勋;汪群慧;黄启飞;夏训峰;;LCA法在韩国环境标志产品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10期
5 刘强;庄幸;姜克隽;韩文科;;中国出口贸易中的载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8期
6 吴洁;蒋琪;;国际贸易中的碳标签[J];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07期
7 李晓玲;陈雨松;;“碳关税”与WTO规则相符性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0年03期
8 刘忠文;ISO 14040生命周期评价概述[J];环境导报;1998年01期
9 杨建新,王如松;生命周期评价的回顾与展望[J];环境科学进展;1998年02期
10 胡莹菲;王润;余运俊;;中国建立碳标签体系的经验借鉴与展望[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大清;;四川省气候变化及农业对策研讨会在成都召开[J];资源开发与保护;1990年01期
2 柯金良;;气候变化的最新信息[J];环境;1996年07期
3 刘星,杨玉峰;中国建设全球气候变化观测与信息系统的必要性[J];世界环境;2000年01期
4 曹毅,常学奇,高增林;未来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1年05期
5 卢琦;荒漠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年01期
6 高广生,李丽艳;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展及其核心问题[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年03期
7 丁一汇;全球气候变化[J];世界环境;2002年06期
8 冷传明,焦士兴;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9 秦大河;气候变化的事实、影响及对策[J];学会;2002年10期
10 朱晓禧,方修琦;人类响应气候变化时滞性的若干实证[J];地学前缘;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春;白冰;魏宁;方志明;;应对气候变化的岩土工程:挑战、机遇与应对[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2 张立峰;;杭州气候变化与影响及其适应与减缓措施浅述[A];第五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张百战;许良银;朱萍;贾红;;气候变化对秋熟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对策[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程鹏;;关于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主要途径的探讨[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5 陶生才;马姗姗;杨荣国;杨红龙;刘珂;肖晶晶;;气候变化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丁海芳;潘正林;;试论气候变化引发的标准化工作新课题[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7 孙磊石;申延美;;关于齐齐哈尔市气候变化对发展生态农业的影响及对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8 郭媛;王艳君;;气候变化与淮河流域自然生态系统:影响、脆弱性和适应性[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9 刘骊光;;探索城市气候变化治理模式:以美国迈阿密戴德县为例[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10 姜姝;;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印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博弈分析[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俊杰;中国颁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N];中国气象报;2007年
2 吕守奇邋丁灵红 桑剑;四川:面向党政领导宣讲气候变化[N];中国气象报;2007年
3 尤志宇;宁夏:探索适应气候变化的新途径[N];中国气象报;2007年
4 黄卫华;应对气候变化财税扶持政策正在落实中[N];中国税务报;2007年
5 高建锋;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出台[N];中国证券报;2007年
6 吕蓁;我国推出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N];中国证券报;2007年
7 ;我代表阐述应对气候变化主张[N];人民日报;2007年
8 晨光;联合国发布最新气候变化报告[N];人民政协报;2007年
9 何鹏;科技风投将引入气候变化领域[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胡芳;中国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应坚持的原则[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t熺,
本文编号:733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733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