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区域循环经济模式及稳定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7 00:36

  本文关键词:区域循环经济模式及稳定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 循环经济 模式 稳定性


【摘要】: 传统的工业发展建立在资源的高消耗、废物的大量产生的基础上,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极大破坏,因而这种发展模式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循环经济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提出来的,它能够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废物减排,从而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经济发展的弊端。随着资源能源的日益缺乏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21世纪的迫切要求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是建立起以一套成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保证其稳定运行。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对指导实践的贡献不大。为此,本文从区域层面角度研究了循环经济的模式构建方法和稳定性评价方法。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产业生态学理论,生态学理论,系统工程理论及清洁生产理论为基础,加深对循环经济模式和稳定性理解,探讨区域循环经济模式和其稳定性的内涵。(2)建立起区域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方法。在区域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区域优劣势,确定区域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企业,通过系统集成和实例应用,建立起不同层面上的区域循环经济模式。(3)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建立起一个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将之应用于烟台生态工业园,对其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并针对其中生态工业园的评价结果中不足之处给出了提高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运行的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了区域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方法,以及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为企业、园区正确选择有效、稳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保障,保证企业、行业、产业各个链条的效益最优化,能够有效指导区域的循环经济建设。
【关键词】:区域 循环经济 模式 稳定性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X196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0
  • 第1章 综述10-22
  • 1.1 论文选题背景10-11
  • 1.2 循环经济模式及稳定性研究文献综述11-20
  • 1.2.1 循环经济模式研究概况11-16
  • 1.2.1.1 发达国家的典型循环经济模式11-13
  • 1.2.1.2 我国典型的循环经济模式13-14
  • 1.2.1.3 区域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研究14-16
  • 1.2.2 循环经济稳定性研究概况16-20
  • 1.3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20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20-22
  • 第2章 论文理论基础22-29
  •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22-23
  • 2.2 产业生态学理论23-25
  • 2.3 生态学理论25-27
  • 2.4 系统工程理论27-28
  • 2.5 清洁生产理论28-29
  • 第3章 区域循环经济模式构建方法研究29-46
  • 3.1 区域循环经济模式的内涵29
  • 3.2 区域循环经济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29-31
  • 3.3 区域循环经济模式构建技术方法研究31-46
  • 3.3.1 区域现状调查31-35
  • 3.3.1.1 调查目的31
  • 3.3.1.2 调查方法31-32
  • 3.3.1.3 调查内容32-34
  • 3.3.1.4 调查汇总34-35
  • 3.3.2 区域发展优劣势分析35-36
  • 3.3.3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36-37
  • 3.3.4 区域主导企业的确定37-38
  • 3.3.5 系统集成38-41
  • 3.3.5.1 物质集成38-39
  • 3.3.5.2 能量集成39-40
  • 3.3.5.4 技术集成40
  • 3.3.5.3 信息集成40-41
  • 3.3.6 区域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应用41-46
  • 3.3.6.1 行业层面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41-43
  • 3.3.6.2 区域层面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43-46
  • 第4章 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研究46-58
  • 4.1 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内涵46
  • 4.2 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46-53
  • 4.2.1 指标筛选与确定的原则46-47
  •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47-48
  • 4.2.3 评价指标的量化48-50
  • 4.2.4 指标权重的确定50-53
  • 4.3 稳定性评价方法的建立53-54
  • 4.3 案例应用研究54-56
  • 4.4 提高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措施56-58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58-60
  • 5.1 结论58-59
  • 5.2 建议59-60
  • 参考文献60-64
  • 致谢64-6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5-66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北省启动3255循环经济示范工程[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1年06期

2 ;河北省启动“3255”循环经济示范工程[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年06期

3 张宇;;我国循环经济金融支持体系的困境及破解思路[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年07期

4 张厚美;;循环经济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广元市循环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环境教育;2011年08期

5 刘懿;;探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J];中国有色金属;2011年17期

6 任姗姗;;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及未来重点——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乔琦[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年07期

7 ;循环经济“十二五”规划将出台[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1年07期

8 ;合浦东园家酒厂列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J];广西节能;2011年02期

9 王东;;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访第十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毛如柏[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1年06期

10 ;能源大省山西聚力转型 发展循环经济[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晓东;;影响循环经济的区域因素[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会泉;关雪;包炜军;柳海涛;张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低碳排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3 刘艳华;;关于循环经济的思考[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4 李伟;苏向前;李连强;;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绿色鹤煤[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陈瑞宝;侯风英;;推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研究与探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刘晖;;钢铁工业运用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A];第二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季昆森;;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A];生态健康与循环经济——第二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文集[C];2005年

8 张扬;胡秀英;欧阳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多形态问题研究——湖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调研[A];三湘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湖南省首届《三湘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刘洪新;冯舫女;;加快构建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郝树华;;走节能减排 发展循环经济之路[A];矿山企业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长治市副市长 曹惠斌;规划助力中原循环经济区发展[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2 见习记者 徐梓;国务院参事室启动“区域经济参事行”[N];人民政协报;2010年

3 王晨宇;八道江着力发展循环经济[N];长白山日报;2008年

4 记者 张敏 吴敏力;温岭着力发展循环经济[N];台州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刘晓星;区域经济怎将强势变绿意?[N];中国环境报;2009年

6 记者 陈明庶;南芬区循环经济挑大梁唱主角[N];本溪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傅sヶ,

本文编号:743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7435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a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