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更多相关文章: 混合所有制经济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矛盾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摘要】:混合所有制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从无到有,发展势头十分猛烈,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看待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一新事物,学术界众说纷纭。这是一个关乎公有制命运和关乎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考察,而不是仅仅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基于这一认识,本文试图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三大规律出发,来深入探讨混合所有制经济问题。即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出发,探讨我国现阶段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产生及其可以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依据;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中的质量互变规律出发,讨论混合所有制经济产生的历程及其客观性;从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出发,论证混合所有制是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扬弃,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与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相一致。另外,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二重性的分析方法,来考察混合所有制经济在运行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明确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就应该大力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为此,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正确认识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创造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消除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障碍,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创造和谐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壮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向完全的社会所有制的转变创造条件。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经济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矛盾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学位授予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091.9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5
- 第一章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看我国现阶段的混合所有制经济15-30
-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15-18
-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我国现阶段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存在18-30
- 第二章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质量互变规律看混合所有制经济30-49
- 一、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质量互变规律及其形式30-36
-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要素质量互变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产生36-42
- 三、从质量互变规律看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趋势42-49
- 第三章 从否定之否定规律看混合所有制经济49-57
-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过程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作用的过程49-51
- 二、生产关系的质变导致新旧制度的更替是否定之否定规律作用的结果51-53
- 三、混合所有制是对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扬弃53-57
- 第四章 混合所有制经济运行的二重性分析57-64
-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优势57-60
- 二、混合所有制经济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60-64
- 第五章 完善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本思路64-76
- 一、正确认识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64-65
- 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注重以公有制为主体65-66
- 三、在政策和体制上创造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66-67
- 四、积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67-69
- 五、改善企业内部民主管理和分配制度69-71
- 六、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71-72
- 七、增强自主创新与自我发展能力72-73
- 八、创造一个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73-76
- 结论76-77
- 参考文献77-8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82-83
- 致谢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年;张伟;李磊;;安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证分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徐国祥,苏月中;上海国有经济控制力定量评估与发展对策研究[J];财经研究;2003年08期
3 李亚光;试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J];财经研究;1999年08期
4 段毅;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形成及其在社会领域中的表现[J];渤海学刊;1994年04期
5 潘石;中国“混合经济”论[J];当代经济研究;1999年09期
6 蒋菊琴,董显堂;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性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8年04期
7 李校利;;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本问题研究概况[J];甘肃理论学刊;1993年05期
8 石玉顶;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问题研究评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10期
9 刘昱临,王瑾玉;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包尊显;;用质量互变规律看共产主义的现实性和必然性[J];湖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卫兴华;[N];光明日报;2009年
2 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N];经济日报;2003年
3 马龙龙;[N];人民日报;2004年
4 常修泽;[N];人民日报;2004年
,本文编号:7664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766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