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资本和形而上学相互内嵌的考察及其批判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对资本和形而上学相互内嵌的考察及其批判
【摘要】:马克思对资本和形而上学相互内嵌的批判,具体表现为对资本的形而上学本性和形而上学的资本本性批判,虽说形而上学的资本本性和资本的形而上学本性的各自立足点和表现方式不同,但对"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的无视和遮蔽却是一致的。因此,发现并如实描述"现实生活本身",才可以对资本和形而上学的相互内嵌进行彻底批判,从而克服人的社会关系的物化和异化现状,真正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高价值理想。
【作者单位】: 南通大学政治学院;
【关键词】: 资本 形而上学 现实生活批判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11JD71011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091.91;B0-0
【正文快照】: 一、形而上学的资本本性法国哲学家勒内·笛卡尔的自我意识哲学开启了欧洲近代哲学之旅,他的“我思故我在”命题标榜了一种彻底的怀疑精神,使得“我”、“思维”或“意识内在性”可以从经验世界中抽离而达到一个纯粹形式上的自我。这个思维主体所具有的纯形式特征是现实经验世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4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陶富源;关于价值、人的价值的几个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陶清;;自然观:庄子与怀特海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杨佳倩;;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进程[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9 丁润生;;试论顺应自然超越时空的无元思维模式——兼谈无元思维模式与灵感思维的对比[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10 杜晓青;;论马克思实践的“时间思想”[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6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佟轶材;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的当代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宋庆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运文化的契合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越齐;;沉思断想录(二则)[J];学问;2001年06期
2 刘汉琴,王翠英;科学与人文的矛盾与统一[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3 王万征;走出现实生活的本真 透视生命样态的虚假——方方小说的先锋意识解读与批判[J];当代文坛;2002年02期
4 陈莉;;网络空间与现实生活的整合[J];社会心理科学;2002年03期
5 张汝伦;;创新与固本[J];世纪;2003年02期
6 刘奔;;哲学与现实生活[J];现代哲学;2006年02期
7 安静;;局限性与生长性——评人艺新话剧《生·活》[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8 苏瑞莹;;生活世界的建构法则及其内涵分析[J];前沿;2008年05期
9 张伟;;论马克思哲学的日常生活维度[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10 苗新红;;舍得[J];兵团工运;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明莲;;教育者的责任及其反思[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2 邹玲;甘怡群;;现实生活和网络中的自我表露与孤独感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卞帮豹;;教育的重新认识[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C];2013年
4 毛玉忠;;古文与现实生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5 程春;;浅谈编辑的“德”与“才”[A];图书编辑规程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华静;;正、负数的应用[A];第三届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展论文集[C];2013年
7 陆广智;;解决老年人重组家庭的问题关键靠老年人自己[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吴亚君;;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让自主的课堂别样精彩[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9 张金才;;当前我国功利主义社会思潮简析[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田永华;;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金振蓉;我们该怎样“科学消费”[N];光明日报;2002年
2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王国有;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面对理论[N];黑龙江日报;2007年
3 杨剑龙;“用笔勾勒出一个现实生活”[N];文学报;2006年
4 曾祥书;新诗应讴歌时代 关注现实生活[N];文艺报;2007年
5 东北师范大学 孙彩平邋曹凤 赵彤;区分两个世界 促进身心健康[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大方县凤山中心小学 胡世兴;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N];毕节日报;2009年
7 媒体评论员 丁洪先 普嘉 王秋;大学生零月薪就业为哪般[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8 河南沁阳市第一中学 张彩霞;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关注现实[N];学知报;2010年
9 山东省安康医院 盛卫月 姚宁;健康上网 快乐生活[N];济宁日报;2011年
10 泗阳县教育局 葛卫星;让现实生活融入数学课堂教学[N];江苏教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毅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雷;马克思语言观的当代阐释[D];广州大学;2010年
2 郏凤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嬗变与重构探究[D];山西大学;2010年
3 冷水;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郝慧;生命的咏叹[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5 段慧兰;论德育话语及其更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薛嘉政;探寻哲学信仰的本体论基础[D];新疆大学;2004年
7 刘中和;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8 李御娇;王蒙诗学论纲[D];湖北民族学院;2013年
9 何双琦;大班幼儿“过生日”经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10 史妍;高校交往德育[D];闽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72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772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