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生态足迹的锡林郭勒盟自然资本动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1 14:44
本文关键词:基于三维生态足迹的锡林郭勒盟自然资本动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三维生态足迹 足迹深度 足迹广度 动态研究 锡林郭勒盟
【摘要】:文中引用新型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将足迹广度与足迹深度作为探讨重心,补充存量流量利用比、资本流量占用率、理论足迹广度等指标,研究锡林郭勒盟1978-2012年自然资本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8-2012年,锡林郭勒盟生态足迹由0.96骤增至8.42,同期生态承载力由3.89递减至2.00;1995-2012年,足迹深度由1.06倍增至4.37;足迹广度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1999年达到2.55的历史高位;2003以后存量资本取代流量资本成为区域自然资源需求的来源,足迹深度与足迹广度反向变化趋势明显,生态赤字严重。到2012年,锡林郭勒盟需要4.37倍的现有土地面积才能满足消费需求,因此如何协调自然资本存量消耗和流量资本占用间的关系成为区域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三维生态足迹 足迹深度 足迹广度 动态研究 锡林郭勒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107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497) 陕西师范大学院士创新项目(999521)联合资助
【分类号】:F127;X196
【正文快照】: 可持续是区域发展的核心议题,可持续即意味着自然资本的永续利用。然而在众多区域可持续性发展的定量化研究中,应用最广的首推生态足迹模型。生态足迹概念最初是Rees[1]提出,最终由Wackerna-gel等[2]完善并发展为经典模型。生态足迹模型最初由徐中民等[3]引入我国,被用于研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恺;Heijungs Reinout;;自然资本核算的生态足迹三维模型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12期
2 郑晖;石培基;何娟娟;;甘肃省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10期
3 方恺;高凯;李焕承;;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优化的自然资本利用国际比较[J];地理研究;2013年09期
4 黄林楠;张伟新;姜翠玲;范晓秋;;水资源生态足迹计算方法[J];生态学报;2008年03期
5 李斌;陈东景;;饭店生态足迹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生态学杂志;2010年07期
6 徐中民,陈东景,张志强,程国栋;中国1999年的生态足迹分析[J];土壤学报;2002年03期
7 方恺;;生态足迹深度和广度:构建三维模型的新指标[J];生态学报;2013年01期
8 章锦河,张捷,梁sチ,
本文编号:772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772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