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诊断框架及案例剖析

发布时间:2017-09-05 03:11

  本文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诊断框架及案例剖析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系统服务付费 诊断框架 退耕还林 中国


【摘要】: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目前已成为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热点之一。参考Ostrom的社会-生态系统诊断框架,提取并总结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执行效率的变量,建立了适合区域特点的项目绩效评估体系,并以哥斯达黎加(PSA)项目和中国退耕还林工程为例,探讨了该评估体系在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效率诊断中的适用性。研究表明,依据该评估体系,未来中国在实施生态系统服务付费项目时应注意以下问题:建立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市场机制、实施多样化的付费方式;付费标准应考虑区域特征和供给方特征;建立生态系统服务付费项目的第三方监督和绩效评估机制;加强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监测。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 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付费 诊断框架 退耕还林 中国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30534)
【分类号】:X196;X171
【正文快照】: 随着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和经济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全球生态系统退化以及由此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ES)下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的核心理念就是将人类发展和福祉与环境条件紧密联系在一起,即在没有降低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达到社会进步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海洋;苏芳;徐中民;刘建国;;生态补偿的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冰川冻土;2011年06期

2 王立安;钟方雷;苏芳;;西部生态补偿与缓解贫困关系的研究框架[J];经济地理;2009年09期

3 谭晓梅;;论建立和完善退耕还林的长效生态补偿机制[J];生态经济;2008年05期

4 郝庆;邓玲;张万军;崔建伟;;冀北山区生态建设对农户经济行为影响分析[J];生态经济;2008年08期

5 黄富祥,康慕谊,张新时;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的经济补偿问题探讨[J];生态学报;2002年04期

6 杨光梅;闵庆文;李文华;甄霖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我国生态补偿研究中的科学问题[J];生态学报;2007年10期

7 赵雪雁;;生态补偿效率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2012年06期

8 王志凌;谢宝剑;谢万贞;;构建我国区域间生态补偿机制探讨[J];学术论坛;2007年03期

9 秦艳红;康慕谊;;退耕还林(草)的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研究——以西部黄土高原地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04期

10 赵雪雁;徐中民;;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研究框架与应用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The Research of Impact of Returning Cultivated Land to Forests in Poverty Areas around Beijing-Tianjin on Local Economy——A Case of Shunping County in Hebei Province, China[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12期

2 YEH Yu-min;智颖飙;路战远;郭喜;王再岚;Emmy Komada;;中美在城市水源地供水过程中生态补偿的差异性(英文)[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王晓辉;关伟;徐会;孙世群;;安徽省会经济圈建设中的生态补偿问题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谢维光;陈雄;;我国生态补偿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4期

5 母学征;郭廷忠;;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6 马驰;秦明周;;构建我国区域间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7期

7 侯宝锁;傅建详;;生态补偿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4期

8 杨希;周圣坤;;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9 赵丽;张蓬涛;;河北环京津贫困地区退耕还林对当地经济的影响研究——以河北省顺平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10 赵从举;毕华;张斌;吴倡仪;;海南西部退耕还林还草生态补偿政策的效果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根祥;黄丽华;钱晓雍;潘丹丹;施圣高;M.L.Gullino;;环境友好农业生产方式生态补偿标准探讨——以崇明岛东滩绿色农业示范项目为例[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评估及其研究意义[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任诗君;;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探索[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丁学坤;;泛珠三角区域自然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学探讨[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5 桂小丹;;国内外生态补偿政策研究综述[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6 许勤;赵萱;侯宁;;退耕还林工程中社区参与机制的应用研究——以山西省和顺县为案例[A];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C];2006年

7 郭建英;凌侠;赵廷宁;孙保平;张忠旺;霍建光;;我国的退耕还林研究进展[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8 赵广文;付承伟;;生态补偿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讨——以济南南部山区(东片区)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蔡邦成;陆根法;;生态建设补偿模式探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10 谢维光;陈雄;;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进展述评[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巩芳;政府主导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及在内蒙古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2 金京淑;中国农业生态补偿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彭诗言;中国环境产业发展中的生态补偿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燕;水源地生态补偿理论与管理政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5 斯丽娟;甘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刘兴元;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刘清江;自然资源定价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王孔敬;三峡库区退耕还林政策绩效评估及后续制度创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刘磊;南四湖流域退耕还湿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王玉涛;循环经济视野下的生态环境政策研究与案例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燕鹏;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吴菲菲;流域内产业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朱丽华;生态补偿法的产生与发展[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刘翠;建立生态补偿的依据及其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郑水丽;基于国际经验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陈蕾;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户行为的激励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韩凌芬;流域生态补偿的准市场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尹华;陕西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宋莎;云南省退耕还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区划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0年

10 崔海宁;基于退耕的环京津贫困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大杰,董文娟,孙丽英,石缎花,齐晔;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生态补偿问题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张智玲,王华东;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补偿收费的理论依据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1997年01期

3 熊鹰,王克林,蓝万炼,齐恒;洞庭湖区湿地恢复的生态补偿效应评估[J];地理学报;2004年05期

4 戴其文;赵雪雁;;生态补偿机制中若干关键科学问题——以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地生态系统为例[J];地理学报;2010年04期

5 傅伯杰;;我国生态系统研究的发展趋势与优先领域[J];地理研究;2010年03期

6 赵翠薇;王世杰;;生态补偿效益、标准——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地理研究;2010年04期

7 吴晓青,陀正阳,杨春明,洪尚群,曾广权,夏丰,陈国谦,叶文虎,段昌群;我国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年02期

8 秦鹏,唐绍均;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制度的经济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9 洪尚群,吴晓青,段昌群,陈国谦,叶文虎;补偿途径和方式多样化是生态补偿基础和保障[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年S2期

10 曹明德;对建立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J];法学;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水玉,杨培峰,王祥荣;长江三角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测度与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1期

2 李文华;;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是生态系统评估的核心[J];资源科学;2006年04期

3 马翠欣,袁峻峰,董凤丽;上海市九段沙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4 谢高地;曹淑艳;;生态足迹方法作为生态系统评估工具的潜力[J];资源科学;2006年04期

5 蔡庆华,唐涛,邓红兵;淡水生态系统服务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1期

6 陈源泉,高旺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市场转化问题初探[J];生态学杂志;2003年06期

7 牛宝昌;;石佛寺水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03期

8 王宗明,张柏,张树清;东北松嫩平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的的估算(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5年01期

9 傅伯杰;吕一河;;生态系统评估的景观生态学基础[J];资源科学;2006年04期

10 李延梅;牛栋;张志强;曲建升;;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科学计划与热点述评[J];生态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Sung-Won Shim;;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与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评估及其研究意义[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黄湘;李卫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4 陈尚;;我国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石惠春;王芳;;石羊河流域下游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梅卓华;孙洁梅;赵春霞;张哲海;;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7 王立;王强;马放;温沁雪;伊洋;;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8 周道玮;;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系统管理[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9 梁欣;臧淑英;;大庆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田志会;郑大玮;;北京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A];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丽娟;湿地为人类带来什么?[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2 刘平;提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N];中国信息报;2003年

3 本栏撰稿 王乃粒;“生物圈2号”的警示[N];文汇报;2000年

4 刘霞;善待自然的回报超乎想象[N];科技日报;2009年

5 博士、副研究员 郭中伟;建设国家生态安全维护体系[N];科技日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崔国玺;“地球之肾”受到严重威胁[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7 陆健健;让健康的湿地服务人类[N];中国绿色时报;2005年

8 寒星;准确评价森林功能为建绿经强省服务[N];云南科技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黄勇 李辉;全球携手确保实现后2010目标[N];中国环境报;2010年

10 孙永平 巩劲标;新思路协调人水关系[N];中国水利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卿;基于生态补偿的自然和人文过程耦合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李万莲;沿淮城市水环境演变与水生态安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朝晖;桑沟湾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李晓;罗源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差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晓峰;基于GIS和RS榆林地区生态安全动态综合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金京淑;中国农业生态补偿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淑军;山东省城市化发展进程的战略生态影响评价[D];山东大学;2009年

8 胡喜生;福州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异质性及其与城市化耦合的关系[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9 陈望雄;东洞庭湖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预警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10 王玉涛;循环经济视野下的生态环境政策研究与案例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冉;基于遥感技术的嘉兴典型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焕承;基于GIS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研究与应用[D];浙江大学;2010年

3 梁佳;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崔文全;基于3S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异质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5 董方圆;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服务功能改善效果研究[D];宁夏大学;2013年

6 陈蔚;宜昌市s亭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徐玉梅;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孙洁斐;基于能值分析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9 祝文烽;福建省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与健康评估及其管理学模型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10 张耿杰;平朔矿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本文编号:7954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7954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3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