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框架设计

发布时间:2017-09-08 10:36

  本文关键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框架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碳排放权交易 框架设计 初始分配


【摘要】:近些年来,由气候变化所导致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越来越恶劣的影响。世界各国为解决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多次召开联合国气候大会,共同商讨对策,积极应对这一全球性的挑战。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促进了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京都议定书》提出的排放交易,联合履行机制和清洁发展这三种机制,将温室气体的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以控制排放总量为目标,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碳排放权的交易,最终达到温室气体减排的目的,为解决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体,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碳排放交易机制,是我国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履行大国责任,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在对碳排放权交易的产生机理,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基础和欧盟排放贸易体系的实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框架的设计思路,最后从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制度的角度对所构建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框架予以完善。
【关键词】:碳排放权交易 框架设计 初始分配
【学位授予单位】:集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X19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引言8-11
  • 1.1 研究的背景8-9
  • 1.2 选题的目标及意义9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9
  • 1.4 论文的主要结构9-10
  • 1.5 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10-11
  • 第2章 关于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与研究综述11-18
  • 2.1 关于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基础综述11-12
  • 2.1.1 外部性理论11
  • 2.1.2 产权理论与科斯定理11-12
  • 2.2 关于碳排放权交易的国内外研究综述12-18
  • 2.2.1 从经济学角度对国际碳排放权交易的研究12-13
  • 2.2.2 对碳排放权初始制度的研究13-15
  • 2.2.3 对国际碳放权交易市场的结构和交易机制的研究15
  • 2.2.4 对我国发展清洁发展机制的研究15-17
  • 2.2.5 对我国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方面的研究17-18
  • 第3章 碳排放交易及欧盟与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实践18-27
  • 3.1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18-22
  • 3.1.1 碳排放权交易产生的根源18-19
  • 3.1.2 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基础19
  • 3.1.3 碳排放权交易的三种机制19-21
  • 3.1.4 碳排放权交易的两种形态21-22
  • 3.2 国际主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2-24
  • 3.2.1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22
  • 3.2.2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框架22-23
  • 3.2.3 对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评价23-24
  • 3.3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的现状24-25
  • 3.4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25-27
  • 第4章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框架设计27-36
  • 4.1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建立的原则27-29
  • 4.1.1 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原则27
  • 4.1.2 政府与市场相配合的原则27-28
  • 4.1.3 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原则28-29
  • 4.2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框架的设计29-36
  • 4.2.1 制定完善的碳排放权交易法律机制30
  • 4.2.2 碳排放权的总量控制机制30-31
  • 4.2.3 碳排放权交易的公开信息系统31
  • 4.2.4 碳排放权的获得31-32
  • 4.2.5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32-34
  • 4.2.6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监督和处罚机制34-36
  • 第5章 2012 年后我国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的前瞻性思考36-40
  • 5.1 对2012 年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面临不确定性的预期36
  • 5.2 可供选择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36-38
  • 5.2.1 免费发放制度37
  • 5.2.2 公开拍卖制度37
  • 5.2.3 固定价格出售制度37-38
  • 5.3 我国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的模式选择38-40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40-42
  • 6.1 全文总结40
  • 6.2 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建议40-41
  •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41-42
  • 致谢42-43
  • 参考文献43-45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贾茹;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运行及启示与借鉴[D];吉林大学;2012年

2 徐扬;安徽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3 闫宇飞;基于碳排放特征分析的陕西省碳排放权交易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4 吴育洁;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5 兰雪婷;我国碳减排交易制度初探[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135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8135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c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