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县耕地保护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伊通县耕地保护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可持续发展 耕地保护 非农化 伊通满族自治县
【摘要】: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开放,改革是国家实现富强的必经之路,是推动发展的最强力量,对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飞快,市区建设、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等不可避免地占用了大量的农用地,尤其是宝贵的耕地。伊通满族自治县的经济增长也逃不开这种模式,也就使得当地的人地矛盾愈加明显,我国在耕地保护问题上采取的措施仍有缺陷,主要体现在长期以来未充分认识到耕地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与生态环境价值,引起了各界对中国粮食供给水平的关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保证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中国对经济发展进程中显现的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这一问题十分重视,从耕地数量的保护上升为质量与数量共同保护,在各地均划分出了基本农田保护区,随后,根据相关法律制定了众多例如土地用途管制、耕地占用补偿平衡制度等保护耕地的政策。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新一轮经济飞跃式增长,而经济增长侵占了农业用地,所以耕地保护的工作迫在眉睫,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现行的耕地保护措施仍有不足,在不断涌现的耕地问题面前显示出一定滞后性。通过对伊通县国土资源局,林业局,农业局和水利局的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提取到的有效信息显示:伊通县耕地数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其中包含自然灾害造成的耕地损毁,还有人为弃耕,改变用途等做法造成耕地数量减少。同时,耕地地力也在不断下降,有机质含量不足以支撑农作物的良好生长。考虑到伊通县自身生态环境及现行的依靠占用耕地进行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模式,以及非农化造成的生态及经济损超乎想象,因此,控制耕地减少的主要对策应该是严控耕地转为非农化用途。本文就伊通满族自治县耕地保护现状,通过对耕地质量及数量上变化的汇总,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全文共六章:第一章详细论述了这篇论文的写作背景及目的意义,对中国和外国耕地保护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第二章阐述了有关耕地保护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以伊通满族自治县区域概况为背景,介绍了历史及现状,系统反应耕地的利用与保护现状以及伊通县耕地的分布特点、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规律;第四章综合考虑了使耕地数量、质量产生变化的自然、经济和政策因素,总结了使耕地数量下降质量减少的原因;第五章综合以上内容,根据伊通满族自治县的独特情况总结了适合于本地的保护耕地的对策;第六章为伊通满族自治县耕地资源科学管理,实现耕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提供了科学的数据与理论依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耕地保护 非农化 伊通满族自治县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3.21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1.2 研究目的9-10
- 1.3 文献综述10-12
-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12-14
- 第二章 耕地保护的理论基础14-18
- 2.1 人地稀缺理论14
- 2.2 人地关系和谐理论14-15
- 2.3 耕地可持续利用理论15
- 2.4 投入产出理论15
- 2.5 土地肥力理论15-16
- 2.6 城镇化16
- 2.7 耕地及其功能16-18
- 第三章 伊通满族自治县耕地利用和保护现状18-28
- 3.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18-19
- 3.2 耕地利用现状19-24
- 3.3 耕地保护现状24-28
- 第四章 伊通满族自治县耕地保护的影响因素分析28-33
- 4.1 伊通县耕地保护的影响因素分析28-32
- 4.2 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32-33
- 第五章 伊通县耕地保护的对策33-37
- 5.1 树立耕地保护的全局意识33-34
- 5.2 增强耕地保护的行政管理措施34-35
- 5.3 加强农民保护耕地意识35
- 5.4 奖励与宣传35-37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37-39
- 6.1 结论37-38
- 6.2 展望38-39
- 参考文献39-42
- 作者简介42-43
- 致谢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燕;李惠颖;;基于格网GIS的伊通县县域耕地地力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5年03期
2 阎其华;李炳燃;;国外耕地保护的法律措施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3 姚成胜;黄琳;吕f^;段敏;;基于能值理论的中国耕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化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08期
4 雍新琴;舒帮荣;陈龙高;渠立权;梅艳;;耕地保护县域补偿机制研究[J];资源科学;2013年09期
5 靳相木;杜茎深;;耕地保护补偿研究:一个结构性的进展评论[J];中国土地科学;2013年03期
6 王利敏;欧名豪;;粮食主产区农户耕地保护现状及认知水平分析——基于全国10个粮食主产区1198户农户的问卷调查[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03期
7 李世平;马文博;陈昱;;制度创新:国内外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研究综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05期
8 赵凯;;论“三级三循环”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模式的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07期
9 钟太洋;黄贤金;谭梦;彭佳雯;;土地督察的耕地保护效果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10 李广东;邱道持;王平;;中国耕地保护机制建设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毋晓蕾;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2 王冬银;城市化进程中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毛良祥;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与补偿基金规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石志恒;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林晓雪;改革开放后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演变及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2 高飞;中国耕地保护政策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年
3 夏世茂;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4 刘彦;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的耕地保护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黄海阳;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绩效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6 邓健;重庆市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宋民红;我国耕地利用和保护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梁艳;关于耕地保护问题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005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005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