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我国土地规划权实现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3 02:33

  本文关键词:我国土地规划权实现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土地规划权 实现机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年度计划 权力融合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合理用地的必要性愈益突显。为了预防用地矛盾的发生,国家通过运用土地规划权来调整用地布局,以实现对土地的用途管制。但面临层出不穷的土地利用问题,如何规范土地规划权的使用,有序开展土地规划工作俨然成为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对我国的土地规划权实现机制进行探讨。在对土地规划权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之后,本文主要运用规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土地规划权的性质及其实现机制进行探讨。主要结果如下:土地规划权作为国家为了预防用地矛盾而实行的一项公权力,具有不可抗的强制性和对土地物权的形塑性,同时具备一定补偿性,当前对土地规划权的落实主要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来实现;我国土地规划权的实施机制主要包含科层化、配额化和私法化三种机制:通过科层化实施机制来实现政府土地规划权力的纵向授权,并依靠配额化实施机制来实现权力配额与管控,随后通过运用私法化实施机制,引入市场机制来帮助规划权的有效实施。在实施时序方面,当前我国土地规划权的实施时序主要是运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定时-定量-定位”模式来进行长期管控,而后配合土地利用年度计划“项目申报-计划批地”模式进行短期管控,但在此实施时序中存在规划指标与计划指标相冲突等总体规划与年度计划冲突等问题。在多规融合的背景之下,空间规划权的融合虽然仍存在行政体制、融合技术等方面的融合难点,但可以通过逐步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来有计划地实现规划权力相融。依此分析,文章最后提出了五条政策建议:一是设立上下级政府信息沟通渠道,合理集权适当放权;二是发挥总体规划的战略性作用,建立滚动式短期土地利用计划;三是发展地方国土信息化管理,实现指标动态化监管;四是健全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建立有效的用地奖惩制度;五是发挥公众对政府公权力的制衡作用,完善公众参与制度的法律保障。
【关键词】:土地规划权 实现机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年度计划 权力融合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01.2
【目录】:
  • 致谢5-7
  • 摘要7-8
  • ABSTRACT8-14
  • 1 绪论14-22
  • 1.1 选题背景14-18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18-20
  • 1.2.1 研究内容18-19
  • 1.2.2 研究意义19-20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0-22
  • 1.3.1 研究方法20-21
  • 1.3.2 技术路线21-22
  • 2 文献综述22-28
  • 2.1 不同层级政府的土地规划权配置问题22-23
  • 2.2 土地规划的补偿问题23-24
  • 2.2.1 补偿原因探讨23-24
  • 2.2.2 补偿方法探讨24
  • 2.3 土地规划权的实现形式问题24-27
  • 2.4 研究现状评述27-28
  • 3 土地规划权的性质及实现形式28-38
  • 3.1 土地规划权性质28-36
  • 3.1.1 土地规划权的概念28-29
  • 3.1.2 土地规划权的内容29-30
  • 3.1.3 土地规划权的特性30-36
  • 3.2 土地规划权的实现形式36-37
  • 3.3 本章小结37-38
  • 4 土地规划权的实施机制38-60
  • 4.1 科层化实施机制38-44
  • 4.1.1 科层制原理38-39
  • 4.1.2 纵向授权模式39-40
  • 4.1.3 科层化实施体系40-44
  • 4.2 配额化实施机制44-52
  • 4.2.1 公权力配额44-45
  • 4.2.2 公权力量化模式45-46
  • 4.2.3 配额化实施体系46-52
  • 4.3 私法化实施机制52-59
  • 4.3.1 公权力的私法化实施机制52
  • 4.3.2 土地规划权私法化实施的本质52-53
  • 4.3.3 土地规划权私法化实施的实践探索53-59
  • 4.4 本章小结59-60
  • 5 土地规划权的实施时序60-73
  • 5.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长期管控60-62
  • 5.2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短期管控62-66
  • 5.2.1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设定62-63
  • 5.2.2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实施目的63-64
  • 5.2.3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实施现状64-66
  • 5.3 总体规划与年度计划的冲突66-69
  • 5.3.1 控制目标的冲突66-67
  • 5.3.2 指标取得依据的冲突67-68
  • 5.3.3 规划效力的冲突68-69
  • 5.4 关于年度计划的争议69-72
  • 5.5 本章小结72-73
  • 6 空间规划权的协调和融合73-82
  • 6.1 多规融合的背景73-75
  • 6.1.1 “多规合一”理论73-74
  • 6.1.2 “多规合一”的实践探索74-75
  • 6.2 土地规划权与其他空间规划权的融合75-80
  • 6.2.1 权力融合目的75-76
  • 6.2.2 权力融合难点76-78
  • 6.2.3 权力融合模式78-80
  • 6.3 本章小结80-82
  • 7 结论与建议82-87
  • 7.1 主要研究结论82-83
  • 7.2 政策建议83-87
  • 参考文献87-93
  • 作者简历9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月寒;何佳;包存宽;;我国现行空间规划的职责交叉与亟待正确处理的四大关系——基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分析[J];上海城市管理;2016年01期

2 樊杰;;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配置理论创新与“十三五”规划的应对策略[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年01期

3 张孝成;王彦美;曹伟;刘燕;;西南丘陵山区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集成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年01期

4 李泠烨;;集体建设用地指标流转的机制改革研究[J];浙江学刊;2015年05期

5 孟鹏;冯广京;吴大放;张冰松;;“多规冲突”根源与“多规融合”原则——基于“土地利用冲突与‘多规融合’研讨会”的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2015年08期

6 江敏超;宋怡欣;张炳达;;我国农村征地过程中的公权力制衡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16期

7 张鹏;高波;;土地准征收与补偿:土地发展权视角[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8 党国英;吴文媛;;土地规划管理改革:权利调整与法治构建[J];法学研究;2014年05期

9 田喜清;;探析公法的私法化:以行政法为视角[J];探求;2014年03期

10 郭理桥;;新型城镇化与基于“一张图”的“多规融合”信息平台[J];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胜利;土地规划权与土地财产权关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2 陈越峰;城市规划权的法律控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薛立强;授权体制:改革时期政府间纵向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董礼洁;地方政府土地管理权[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董祚继;中国现代土地利用规划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刘志坚;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贾林;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问题及改进途径[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2 李想;土地规划之利害关系人权利保障机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沈萌;土地使用制度变迁下的城市农地转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何良将;现行建设用地配置模式真的管用吗?[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22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022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a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