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15 05:37
本文关键词:商丘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家庭农场 劳动力转移 农业科技推广 土地规模
【摘要】: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已无法适应新的生产关系,传统农业已无法维持其基础作用。2008年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第一次提出将家庭农场作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之一;随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到家庭农场,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这一新兴农业经营主体诞生了。家庭农场规模的生产方式出现不仅解决了土地零散、机械化利用率低的弊端,更解决了因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而造成的土地荒废问题,为农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的方式,对商丘市40家家庭农场在投资规模、土地规模、政策补贴、科技运用程度等发展现状进行调查、汇总;经过数据分析,发现商丘市家庭农场虽然发展态势相对良好,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农场主文化水平低、政府配套政策不够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农业科技设施建设薄弱、金融扶持力度小、社会化服务体系相对薄弱等方面。根据商丘市家庭农场发展情况、特征,结合英国、日本等国的家庭农场发展经验,提出了加强新型家庭农场主培养力度,加大政策补贴、扶持力度,明确土地流转制度、加强中介建设,加大农业保险体系建设、推广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建议和意见,以期能够对家庭农长场的发展完善提供有力借鉴。
【关键词】:家庭农场 劳动力转移 农业科技推广 土地规模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4.1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8
- 1 引言8-15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9-10
- 1.2.1 研究目的9-10
- 1.2.2 研究意义10
- 1.3 研究综述10-12
- 1.3.1 国外研究综述10-11
- 1.3.2 国内研究综述11-12
- 1.4 研究内容及路线12-13
- 1.4.1 研究内容12-13
- 1.4.2 研究路线13
- 1.5 研究方法13-14
- 1.6 创新点与不足14-15
- 1.6.1 可能的创新点14
- 1.6.2 本文的不足之处14-15
- 2 相关概念特征及理论基础15-19
- 2.1 概念界定15
- 2.2 家庭农场的特征15-17
- 2.3 相关理论17-19
- 2.3.1 企业所有权理论17
- 2.3.2 规模经济理论17-19
- 3 商丘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19-27
- 3.1 家庭农场发展环境19-20
- 3.1.1 良好的自然条件19
- 3.1.2 有力的政策支持19-20
- 3.2 家庭农场发展的基本情况20-27
- 3.2.1 生产经营情况21-24
- 3.2.2 家庭农场土地规模及流转情况24-25
- 3.2.3 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者受教育情况25-26
- 3.2.4 家庭农场劳动力雇佣情况26-27
- 4 家庭农场存在的问题分析27-36
- 4.1 自身问题27-28
- 4.1.1 家庭农场主经营模式单一27
- 4.1.2 家庭农场经营者自身素质方面存在欠缺27-28
- 4.2 外部因素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8-36
- 4.2.1 政府配套政策不够完善28-29
- 4.2.2 劳动力转移造成农村劳动力缺失29-30
- 4.2.3 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方式不规范30-32
- 4.2.4 融资体系不完善、资金扶持力度小32-33
- 4.2.5 农业保险制度不健全33-34
- 4.2.6 农业科技体系建设薄弱、推广率低34
- 4.2.7 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相对薄弱34-36
- 5 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借鉴36-41
- 5.1 国外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借鉴36-39
- 5.1.1 英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概况及经验启示36
- 5.1.2 日本家庭农场发展概况及经验启示36-39
- 5.2 国内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借鉴39-41
- 6 商丘市家庭农场发展的建议及对策41-48
- 6.1 加强新型家庭农场主培养力度41-42
- 6.2 加大政策补贴、扶持力度42-43
- 6.3 明确土地流转制度,加强中介机构建设43
- 6.4 创新金融机制,着力解决家庭农场融资难题43-44
- 6.5 加大农业保险体系建设,解决家庭农场发展的后顾之忧44-45
- 6.6 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创新与构建,提高家庭农场科技水平45-46
- 6.7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家庭农场发展46-48
- 参考文献48-52
- 附录:商丘市家庭农场发展状况调查问卷52-55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55-56
- 致谢56-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发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面临的问题与化解对策[J];经济纵横;2015年02期
2 汪发元;;中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比较及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14年10期
3 王朝明;徐成波;;中国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的历史逻辑及路径选择——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农业发展思想的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11期
4 肖斌;付小红;;关于发展家庭农场的若干思考[J];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10期
5 陈祖海;杨婷;;我国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与路径探讨[J];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17期
6 朱立志;陈金宝;;郎溪县家庭农场12年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2013年14期
7 岳正华;杨建利;;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现状和问题及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年04期
8 马学春;;家庭农场建设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19期
9 李超;;家庭农场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12期
10 郭熙保;;“三化”同步与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农业规模化经营[J];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03期
,本文编号:1035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035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