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怀来县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因子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15 21:13

  本文关键词:怀来县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因子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景观格局 土地利用 驱动机制 社会因素 自然因素 怀来县


【摘要】:河北省怀来县作为北京首都及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其土地利用格局不仅与县域土地资源利用有直接关系,也对周边土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驱动机制是重点,揭示这种机制的关键是能否正确认识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和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怀来县为研究区,在遥感技术的支持下,解译了1994年、2004年和201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并从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中选取平均高程、地形起伏度、年均降水量、温度季节性、距道路距离、距城镇中心距离、GDP密度和人口聚集度共8个因子,结合景观格局梯度分析和CCA分析方法,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和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结论:2014年怀来县土地利用景观的蔓延度指数、散布并列指数、香浓多样性等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均在东西方向及南北方向表现出一定的梯度特征;东西轴线和南北轴线方向上,蔓延度指数呈两端高中间低的趋势,而散布并列指数、香浓多样性、香浓均匀度则与之相反。平均高程和人口聚集度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类型的分布影响较大,GDP密度的影响较小;1994年、2004年和2014年4个排序轴上累积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与影响因子的解释量依次为99.1%、99.3%以及99.3%,特征值总量分别为0.780、0.720和0.853,从解释量数值上看2014年的特征值明显高于前两个时期,其在描述土地利用类型与影响因子关系上体现出优越性;影响因子中的地形起伏度、温度季节性、年均降水量、距道路距离和距城镇距离与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分布的相关性较大,相关性系数相对较高;随着研究时间的推移,地形起伏度相关性逐渐减小,其他4种影响因子的相关性逐渐增大。通过此项研究,揭示了怀来县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并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关键词】景观格局 土地利用 驱动机制 社会因素 自然因素 怀来县
【基金】:河北省住建厅研究项目“生态宜居城市土地利用格局配置研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5CB121107)资助~~
【分类号】:F301.2
【正文快照】: *Supported by the Project of Hebei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Housing“Livable City Land Use Pattern Configuration”and the National Basic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2005CB121107)**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chenyaheng@126.comReceived:Nov.19,2015;accepted F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燕;樊江文;邵全琴;;2000-2010年中国退牧还草工程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J];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07期

2 张玲玲;史云飞;刘玉华;;空间粒度变化对沂蒙山区景观格局指数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3年02期

3 俞龙生;符以福;喻怀义;李志琴;;快速城市化地区景观格局梯度动态及其城乡融合区特征——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1期

4 谢花林;刘黎明;李波;张新时;;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J];地理学报;2006年04期

5 孙娟;夏汉平;蓝崇钰;辛琨;;基于缓冲带的贵港市城市景观格局梯度分析[J];生态学报;2006年03期

6 董春,罗玉波,刘纪平,吴喜之,王桂新;基于Poisson对数线性模型的居民点与地理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7 张春来,董光荣,邹学勇,程宏,杨硕;青海贵南草原沙漠化影响因子的贡献率[J];中国沙漠;2005年04期

8 年波,杨士剑,王金亮;植被遥感信息提取的最佳波段选择——以云岭中部山区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年02期

9 王思远,张增祥,周全斌,王长有,刘纪远;近10年中国土地利用格局及其演变[J];地理学报;2002年05期

10 田光进,刘纪远,张增祥,周全斌,张宗科,赵晓丽,谭文彬;基于遥感与GIS的中国农村居民点规模分布特征[J];遥感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艳鸿;;试探讨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对中国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兼简单介绍一个日中草原生态系统研究合作项目[A];Ecological Services of Grassland in China--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丁伟翠;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及在地质制图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2 黄明;分子标记与水稻遗传多样性及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汪德军;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效率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4 韩贵锋;中国东部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及其人为因素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学;朱康文;雷波;;基于CA-Markov模型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拟[J];环境影响评价;2016年04期

2 王宏亮;郝晋珉;管青春;陈丽;朱传民;;和林格尔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估算及修正系数关联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年07期

3 钟敬秋;韩增林;李冰心;;基于GM-GIS耦合模型的旅游产业效率时序评价及空间关联格局分析——以东北三省36个市(区、州)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年07期

4 陈康林;龚建周;刘彦随;陈晓越;;近35a来广州城市绿色空间及破碎化时空分异[J];自然资源学报;2016年07期

5 郑芬;;坡耕地作物缓冲带对径流和氮流失的影响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年07期

6 曹慧明;董仁才;邓红兵;余丽军;刘建军;王豪伟;马赫;;区域生态系统重心指标的概念与应用[J];生态学报;2016年12期

7 王福海;周启刚;陈丹;焦欢;;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复垦与新建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形态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6年03期

8 张博;欧光龙;孙雪莲;徐婷婷;胥辉;;空间效应及其回归模型在林业中的应用[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9 关小克;王秀丽;李昕;曹志宏;;山区农村居民点演变的地貌分异与分类调控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10 田超;杨金泽;石博安;张杰;邱瑞;王观ng;陈亚恒;;怀来县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因子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6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沁萍;近20年来中国建成区扩张、建成区植被和热岛效应变化及其人文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2 崔敬;宏观区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3 唐莹;辽宁省城乡建设用地协调互动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4 唐兰;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胡立兵;转型期我国城市土地供应管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孙利;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许德林;农地非农化调控的市场机制与政府管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司马文妮;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傅晓珊;城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均衡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梅耀元;基于3S技术的内蒙古克什克腾植被空间格局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国松;刘纪远;匡文慧;欧阳志云;谢正磊;;1990-2010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的扰动(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5年05期

2 张磊;吴炳方;李晓松;邢强;;基于碳收支的中国土地覆被分类系统[J];生态学报;2014年24期

3 吴炳方;苑全治;颜长珍;王宗明;于信芳;李爱农;马荣华;黄进良;陈劲松;常存;刘成林;张磊;李晓松;曾源;包安明;;21世纪前十年的中国土地覆盖变化[J];第四纪研究;2014年04期

4 欧阳志云;王桥;郑华;张峰;侯鹏;;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评估[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年04期

5 武晶;刘志民;;生境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综述[J];生态学杂志;2014年07期

6 乔伟峰;盛业华;方斌;王亚华;;基于转移矩阵的高度城市化区域土地利用演变信息挖掘——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3年08期

7 缪冬梅;刘源;;2012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J];中国畜牧业;2013年08期

8 罗旭;;农业部: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效果显著[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3年02期

9 吴健生;王政;张理卿;宋静;;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12期

10 王生霞;丁永建;叶柏生;廖杰;谢遵义;;基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地利用分析——以新疆阿克苏河流域绿洲为例[J];冰川冻土;201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卢华兴;DEM误差模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涛;城市土地市场运行与政策控管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庆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化浅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2期

2 方华荣;我国现有土地利用现状[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0年03期

3 欧建华;土地利用和合理利用土地[J];石河子科技;2001年01期

4 张长义,蔡博文;台湾土地利用变迁及其永续发展之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2年01期

5 樊杰,吕昕;简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变化[J];地学前缘;2002年04期

6 何英彬,陈佑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年02期

7 陈立民;海河流域山西省段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山西建筑;2004年23期

8 黄晓军;李诚固;黄馨;;新时期我国土地利用区域调控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06期

9 武广平;李永平;;都市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10 蔡邦成;陆根法;陈小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在南京市土地利用评价中的运用[J];环境保护科学;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俊奇;;序言[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8: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C];2008年

2 李琪;王秋兵;刘扬;王洪禄;;中国土地利用中的农耕文化因素影响机制分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佳;;有关土地利用伦理问题的理性思考[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4 于术桐;黄贤金;程绪水;姜永生;田忠志;;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质响应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胡波;;土地利用现状挂图编制[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唐秀美;陈百明;路庆斌;宋伟;;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分类方法初探[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7 龙花楼;;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新视角——土地利用转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董建美;;从内外两个途径来保护耕地[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武广平;李永平;;都市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10 王亚男;马春华;;天津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关系初探[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丽;土地利用需合理[N];新农村商报;2014年

2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张颖 王群 王万茂;树立土地利用立体观[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3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博士 杨遴杰;强化土地调控 统筹土地利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4 记者 丁洪美;土地利用每年造成10亿吨碳排放[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5 周永恒;土地利用总规通过市级评审[N];六盘水日报;2011年

6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志喜;土地利用绩效有了统一评判标准[N];湖北日报;2011年

7 本报驻江苏记者站记者 杨应奇;警惕土地利用中的“闯黄灯”现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冯培丽 通讯员 贺楚华 臧翊 邓凡;打破土地利用“先违法后治理”怪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9 记者 陈诗圆;提升土地利用和管理水平 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N];钦州日报;2013年

10 首席记者 杨应奇 通讯员 薛建;土地利用的“3D”时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洋;博斯腾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重心迁移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2 陈学渊;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覆被景观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胡文敏;环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4 张云鹏;基于主体的常州市新北区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宇苗子;黄土塬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水力特征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刘桂芳;黄河中下游过渡区近20年来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7 曹敏;长江口北岸土地利用动态演化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8 于开芹;泰安市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9 陈峰云;湖北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10 王磊;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模拟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宋颜颜;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古亚娟;晋中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4 杨丰;基于CLUE-S模型的岔口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5 庹玉莲;快速城镇化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刘琳;天津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分析及区域生态风险评价[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7 蒋狄微;宁波市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分析和预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江淑芳;朝鲜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NPP遥感估算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9 李帅;宁夏黄河流域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径流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李储强;海宁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城镇化的耦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387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0387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7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