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生产力布局评价及优化建议——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我国农业生产力布局评价及优化建议——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农业生产力 区域布局 水资源 环境承载力 合理性
【摘要】:在全国农业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紧的背景下,从水资源的角度考察种植业布局的合理程度,从环境承载力的角度考察畜牧业布局的合理程度。按照种植业虚拟水流动合理性指数,把全国划分为合理型、过疏型和过密型;按照畜禽养殖环境负荷系数的差异,把全国划分为超载区、平衡区和潜力区。未来,农业生产力布局应提高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匹配度。优化种植业布局的重点是降低华北地区的开发强度,增加西南、华南的开发强度;优化畜牧业布局的重点是调减西南、华南养殖规模,增加东北、华北、西北的养殖规模,实现种养平衡。
【作者单位】: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农业生产力 区域布局 水资源 环境承载力 合理性
【基金】:农业部“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前期重大课题“我国农业生产力布局研究”(编号:201411);农业部软科学课题“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完善村庄规划体系研究(编号:2015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321
【正文快照】: 一、引言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力布局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前提。大量研究表明我国农业生产力布局不断发生变化。北方粮食生产全面超越南方,粮食生产日趋向中部地区集中(屈宝香等,2011);水稻生产由南向北变动轨迹十分明显(杨万江等,2011);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北上”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余小璐;周游游;胡宝清;;2011年广西水足迹估算与分析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年04期
2 孙才志;陈丽新;刘玉玉;;中国农作物绿水占用指数估算及时空差异分析[J];水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3 韩雪;刘玉玉;;虚拟水研究进展[J];水利经济;2012年02期
4 韩雪;;我国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分析及其应用[J];水利经济;2012年06期
5 魏晓燕;毛旭锋;吴燕红;;基于水足迹的湿地生态需水保障对策[J];水资源保护;2013年02期
6 孙才志;马国栋;汤玮佳;;基于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流动视角的中国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水利经济;2013年06期
7 马玉洁;夏溶矫;刘源月;;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评估[J];四川环境;2014年05期
8 刘昊奇;吕光辉;何学敏;秦璐;张雪妮;冉启洋;;土库曼斯坦虚拟水及其战略评估[J];水利经济;2014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洪香;虚拟水与我国粮食贸易结构优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姜莉;海河流域京津冀地区虚拟水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丽新;中国农产品虚拟水流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蕾;中国虚拟水和水足迹区域差异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5 赵静;基于虚拟水理论的三江平原农业用水结构调整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6 黄蓉;基于虚拟水土战略的陕西省农业种植结构优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7 陈栓;中国1996-2010年省际水足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8 汤玮佳;中国农村水贫困及粮食贸易中的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流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9 于成;基于cropwat的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水足迹区域差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唐珍珍;基于粮食需求的东北三省水资源自给率地域分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静;汪党献;A. Y. Hoekstra;夏海霞;;虚拟水贸易在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中的应用[J];水科学进展;2006年01期
2 马静,汪党献,Hoekstra A.Y.;虚拟水贸易与跨流域调水[J];中国水利;2004年1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明霞;罗国云;;长江上游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03期
2 蒋辉;罗国云;;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缘起与发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年05期
3 邱红;;浅析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现状及展望[J];时代金融;2013年12期
4 齐亚彬;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其主要问题剖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年05期
5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上海资源环境蓝皮书》课题组 ,王泠一,杨征帆;有限资源 无限活力——提高上海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分析和对策[J];上海企业;2005年06期
6 张红;;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述评[J];理论学刊;2007年10期
7 邱鹏;;西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9年19期
8 刘玉娟;刘邵权;刘斌涛;刘淑珍;;汶川地震重灾区雅安市资源环境承载力[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9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掠影[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年08期
10 张少农;;加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服务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东太;;辽宁省“十一五”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报告[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2 张娥;谢永刚;;汶川县灾后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3 邬彬;;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深圳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4 谢元博;;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以阜新为例[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周元春;我市启动资源环境承载力课题调研[N];深圳特区报;2009年
2 记者 李舒瑜;我市部分资源环境承载力“超载”[N];深圳特区报;2009年
3 记者 秦志勇;深圳市政协资源环境承载力调研启动[N];人民政协报;2009年
4 记者 潘春芳;研究报告称震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低[N];中国绿色时报;2013年
5 特约记者 郭聪;京津冀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调查评价[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季杰;委员热议资源环境承载力[N];深圳商报;2009年
7 章轲;成都圆桌:高度重视灾区资源环境承载力[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8 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向鹏 翁惠娟;转型应避免资源环境“超载”[N];深圳特区报;2010年
9 记者 李舒瑜;从“用了再算”到“算了再用”[N];深圳特区报;2009年
10 王增范;一项富有战略性的课题[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本文编号:1044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044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