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场所反生产行为结构维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06:10
本文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场所反生产行为结构维度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务工,农民工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但是他们一直都被视为城市社会的边缘群体。随着时间推移,农民工内部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在内部出现了一批年轻的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长期处于城市边缘,但是城市资源配置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造成他们容易有消极情绪,情绪的影响下,新生代农民工会产生例如“磨洋工”、“工作不专心”和“迟到、早退”等问题出现。工作场所反生产行为,不仅仅影响组织的正常生产,还会影响社会稳定。所以,本研究立足于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探讨其工作场所反生产行为结构维度,通过维度分析,为组织、政府提出有价值的政策建议。本研究对国内外关于新生代农民工以及工作场所反生产行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分析和借鉴。从理论层面借鉴、分析出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场所反生产行为的维度结构;同时通过“挫折—攻击”理论、社会公平理论等理论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为验证研究假设,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通过以往学者对于工作场所反生产行为的研究,形成了工作场所反生产行为的量表。本研究在广东省聚集较多新生代农民工的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佛山市这4个地区进行了调研,一共发出问卷280份,最后收回有效问卷248份。对回收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等统计与分析,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场所反生产行为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人际指向维度、财产性指向维度、组织型指向维度和工作任务指向维度;根据实证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反生产行为表现出以下特点: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场所反生产行为感知较低;在四个维度中,任务指向工作场所反生产行为在群体中反映较为明显。在预防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场所反生产行为时,要关注其在工作中的任务内容,在对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内容制定相关管理制度、采用密切结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工作方式与方法;同时要把握好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内容,减少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作中的压力,积极协调好工作关系,达到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场所反生产行为。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工作场所 反生产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3.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导言9-15
- 1.1 选题背景9-11
-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11-12
- 1.2.1 研究意义11-12
- 1.2.2 研究目的12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2-13
- 1.3.1 研究方法12
- 1.3.2 技术路线12-13
- 1.4 内容安排13-14
- 1.5 可能的创新点14-15
- 2 国内外文献综述15-24
- 2.1 工作场所反生产行为文献综述15-20
- 2.1.1 工作场所反生产行为内涵及定义15-17
- 2.1.2 维度17-20
- 2.2 新生代农民工文献综述20-22
- 2.2.1 新生代农民工定义及内涵20-21
- 2.2.2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21-22
- 2.2.3 新生代农民工其他相关研究22
- 2.3 文献评价22-24
- 3 概念界定与研究假设24-36
- 3.1 概念界定24
- 3.1.1 新生代农民工24
- 3.1.2 反生产行为24
- 3.2 理论基础24-26
- 3.2.1“挫折——攻击”理论24-25
- 3.2.2 社会功能论理论25-26
- 3.2.3 社会公平理论26
- 3.3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分析26-28
- 3.3.1 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与职业期望明显提高27
- 3.3.2 新生代农民工物质与精神追求提高27
- 3.3.3 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与维权意识提高27-28
- 3.3.4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耐受能力低28
- 3.4 研究假说28-30
- 3.5 研究设计30-36
- 3.5.1 量表设计30-34
- 3.5.2 数据统计方法34-36
- 4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场所反生产行为的结构维度研究36-43
- 4.1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场所反生产行为的探索性因子分析36-38
- 4.1.1 问卷方法与回收36
- 4.1.2 样本概况36-38
- 4.2 量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38-40
- 4.3 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40-42
- 4.3.1 信度分析40-41
- 4.3.2 效度分析41-42
- 4.4 小结42-43
- 5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场所反生产行为的特征分析43-50
- 5.1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场所反生产行为方差分析43-48
- 5.1.1 工作场所反生产行为及各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43
- 5.1.2 工作场所反生产行为及各维度在年龄上的差异43-44
- 5.1.3 工作场所反生产行为在婚姻状况上的差异44-45
- 5.1.4 工作场所反生产行为及各维度在学历程度上的差异45-46
- 5.1.5 工作场所反生产行为及各维度在参与工作年份上的差异46-47
- 5.1.6 工作场所反生产行为及各维度在产业上的差异47-48
- 5.2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场所反生产行为特征48-50
- 5.2.1 年龄因素48
- 5.2.2 婚姻因素48-49
- 5.2.3 工作年份因素49-50
- 6 政策建议与研究结论50-55
- 6.1 政策建议50-51
- 6.1.1 实行目标化管理50
- 6.1.2 建立有效的沟通以及反馈机制50-51
- 6.1.3 加强组织中员工情绪关注51
- 6.1.4 构建积极的组织文化51
- 6.2 主要结论51-53
-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53-55
- 6.3.1 研究局限53-54
- 6.3.2 研究展望54-55
- 致谢55-56
- 参考文献56-59
- 附录59-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明忠;卢颖霞;;个体特征、职业认同与农民工职业满意度——基于广东省南海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分析[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4年02期
2 冯虹;汪昕宇;陈雄鹰;;农民工城市就业待遇与其行为失范的关系研究——基于北京农民工调查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13年11期
3 张燕;陈维政;;工作场所偏离行为研究中自我报告法应用探讨[J];科研管理;2012年11期
4 魏新;杨俊;;工作偏差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治理策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年03期
5 罗明忠;;广东农民进城决策因素与群体特征分析[J];岭南学刊;2012年01期
6 姚艳虹;李源;;工作压力下员工偏离行为问卷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6期
7 务凯;李婕;黄静;;工作场所越轨行为的研究现状[J];心理研究;2011年05期
8 段成荣;马学阳;;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状况[J];人口与经济;2011年04期
9 陈春花;刘祯;;反生产力工作行为研究述评[J];管理学报;2010年06期
10 彭贺;;反生产行为理论研究综述[J];管理学报;2010年06期
,本文编号:1059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059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