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耕地质量评价的北安市基本农田布局调整
发布时间:2017-10-20 06:36
本文关键词:基于耕地质量评价的北安市基本农田布局调整
【摘要】: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是整个我国战略安全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资源正逐步缩减,人多地少已是我国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基本农田的布局调整与优化是贯彻落实粮食安全战略的基本要求。在农业生产中,保护与合理利用耕地是解决粮食问题的关键所在。通过加强建设耕地质量,科学合理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对提高耕地产能,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掌握基本农田保护、耕地质量评价等国内外研究进展基础上,以黑龙江省北安市为研究区,选取耕地自然影响因素、耕作生产影响因素、区位影响因素等三个方面指标,构建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模型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对耕地质量进行评价,划分耕地质量等级,分析不同质量等级耕地与规划基本农田吻合度水平,并针对基本农田提出布局调整与优化方案及建议。本研究主要内容有:(1)构建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基本农田划定与保护为目标,在界定相关概念、内涵及理论基础上,从自然条件、耕作生产条件及区位条件等3方面选取坡度、有效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田块规模、灌排条件、田间道路通达度、粮食地均产量、距行政中心距离、距主要交通道路距离及距水域距离等11项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2)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综合评价及分级研究。运用GIS空间分析与综合指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北安市耕地质量分值,最高分89.75,最低分61.83,运用arcgis软件自然分级功能将全市耕地划分为四个等级,其中,入选基本农田I级耕地面积为39330.25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1.46%,主要分布在北安市东南部区域;入选基本农田II级耕地面积为208603.62公顷,占耕地面积的60.79%,主要分布在东部区域;入选基本农田III级耕地面积为89302.27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6.03%,主要分布在北部及中部区域;入选基本农田IV级耕地面积为5896.3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72%,主要分布在北部区域。(3)基于不同质量等级耕地的规划基本农田吻合度分析。通过分析不同质量等级耕地分布情况,再结合北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基本农田布局,全市入选基本农田吻合度表明:规划基本农田占I级耕地面积的76.94%、占II级耕地面积的56.59%、占III级耕地面积的47.38%、占IV级耕地面积的47.2%。由此可以看出I级耕地和II级耕地相对吻合度较高,而III级耕地与IV级耕地吻合度相对较低。由于I级和II级耕地总面积高于III级和IV级耕地总面积,说明全市规划基本农田整体布局比较合理,但仍存在部分基本农田布局不理想的情况,应针对布局不理想的基本农田进行调整。(4)基本农田布局调整研究。依据评价结果及耕地入选基本农田分级结果,结合研究区内生态安全控制区、重点建设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及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范围等,确定各乡镇调入与调出基本农田,进而优化基本农田布局。通过对北安市基本农田布局调整与优化,可有效保护基本农田,保障区域粮食综合产能,为北安市基本农田集中保护及农业规模化生产与经营提供依据,为北安市基本农田划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以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本农田 耕地质量评价 布局 调整 北安市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3.211
【目录】:
- 摘要10-12
- 英文摘要12-14
- 1 引言14-22
- 1.1 研究背景14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4-15
- 1.2.1 研究目的14-15
- 1.2.2 研究意义15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15-18
- 1.3.1 耕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15-17
- 1.3.2 基本农田保护研究进展17-18
- 1.4 研究主要内容18-19
- 1.5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19-22
- 1.5.1 研究方法19-21
- 1.5.2 技术路线21-22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22-25
- 2.1 相关概念辨析22-23
- 2.1.1 耕地质量22
- 2.1.2 基本农田22
- 2.1.3 高标准基本农田22-23
- 2.1.4 永久性基本农田23
- 2.2 相关理论23-25
- 2.2.1 人地关系理论23
- 2.2.2 区位理论23
- 2.2.3 耕地外部性理论23-24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24
- 2.2.5 规模经济理论24-25
- 3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收集25-34
- 3.1 北安市行政区划25
- 3.2 自然环境概况25-26
- 3.2.1 地形地貌25-26
- 3.2.2 气候条件26
- 3.2.3 土壤类型26
- 3.2.4 水资源26
- 3.2.5 植被26
- 3.3 社会经济概况26-27
- 3.3.1 人口状况26-27
- 3.3.2 交通状况27
- 3.3.3 经济发展水平27
- 3.4 土地利用状况27-29
- 3.4.1 土地利用现状27-29
- 3.4.2 土地利用特点29
- 3.5 耕地及规划基本农田分布状况29-32
- 3.5.1 耕地面积及分布状况29-31
- 3.5.2 规划基本农田及分布31-32
- 3.5.3 现有规划基本农田布局存在的问题32
- 3.6 数据收集与处理32-34
- 4 北安市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综合评价34-46
-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34-36
- 4.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34
- 4.1.2 指标体系的构建34-36
- 4.2 评价方法的选择36-37
- 4.2.1 评价单元的确定36
- 4.2.2 评价指标权重36-37
- 4.2.3 评价方法37
- 4.3 评价指标量化及权重的确定37-39
- 4.3.1 评价指标的量化37-38
- 4.3.2 指标权重的确定38-39
- 4.4 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综合评价结果39-43
- 4.4.1 耕地自然条件评价39-40
- 4.4.2 耕作生产条件评价40-41
- 4.4.3 耕地区位条件评价41-42
- 4.4.4 综合评价结果42-43
- 4.5 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等级划分43-46
- 5 北安市规划基本农田布局调整46-60
- 5.1 基本农田布局调整原则46-47
- 5.1.1 确保数量,提升质量原则46
- 5.1.2 集中连片,利于保护原则46
- 5.1.3 因地制宜,,稳定布局原则46
- 5.1.4 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原则46-47
- 5.2 不同等级耕地与规划基本农田状况吻合度分析47-55
- 5.2.1 I级耕地与规划基本农田状况吻合度分析47-49
- 5.2.2 II级耕地与规划基本农田状况吻合度分析49-51
- 5.2.3 III级耕地与规划基本农田状况吻合度分析51-53
- 5.2.4 IV级耕地与规划基本农田状况吻合度分析53-55
- 5.3 规划基本农田布局调整55-58
- 5.3.1 确定需要调出基本农田55
- 5.3.2 确定需要调入基本农田55
- 5.3.3 基本农田布局调整55-58
- 5.4 基本农田划定与保护的对策建议58-60
- 5.4.1 建立补充划定基本农田数据库58
- 5.4.2 加强基本农田质量建设58-59
- 5.4.3 建立基本农田划定督查问责机制59
- 5.4.4 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动态监测监管机制59
- 5.4.5 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奖励机制59-60
- 6 结论与讨论60-62
- 6.1 结论60-61
- 6.2 讨论61-62
- 致谢62-64
- 参考文献64-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8
本文编号:10658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065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