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县农业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衡南县农业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那么在以往的产业化过程中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本文的研究就是针对当前现状,以衡南县为具体的研究案例,对衡南县农业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首先针对农业产业战略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在限定农业产业概念的基础之上,对基础理论进行了探讨,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对衡南县农业产业发展的历程以及农业产业对农业发展的贡献进行了研究。并且重点分析了当前该地区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当前衡南县农业产业依然存在有效灌溉面积偏小、龙头企业规模仍显不足,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以及配套的金融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本文在对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进行总结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衡南县农业产业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强调应该推动龙头企业的自身发展,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积极发挥政府在推进农业产业中的作用打破投融资约束,大力支持优势产业化项目以及进一步创新土地流转和科技组织形式等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为衡南县农业产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同时也为衡南县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发展战略和措施。
【关键词】:农业 农业产业 发展战略 农业推广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3
- 1.1 研究的背景8-9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9
-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9-11
- 1.3.1 国外研究现状9-10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0-11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11-13
- 1.4.1 研究内容11-12
- 1.4.2 研究方法12-13
- 2 理论基础13-18
- 2.1 农业产业概念界定13-14
- 2.2 规模经济理论14-15
-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15-16
- 2.4 产业关联理论16-18
- 3 衡南县农业产业发展概况18-28
- 3.1 衡南县农业产业的发展历程18-19
- 3.2 衡南县农业产业成效19-24
- 3.2.1 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19-21
- 3.2.2 提高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及农业效益21-22
- 3.2.3 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22-23
- 3.2.4 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23-24
- 3.2.5 农业科技逐步得到重视24
- 3.3 衡南县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24-28
- 3.3.1 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压力加大24-25
- 3.3.2 龙头企业“造血”功能不足25
- 3.3.3 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整体水平不高25-26
- 3.3.4 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金融体系不完善26-28
- 4 国外农业产业的实践经验及启示28-36
- 4.1 美国模式28-29
- 4.2 日本模式29-30
- 4.3 荷兰模式30-31
- 4.4 以色列模式31-32
- 4.5 国外农业产业发展的启示32-36
- 4.5.1 以市场为主体,适当运用税收、补贴等政策手段调剂市场33
- 4.5.2 结合当地特色,发展农业产业33
- 4.5.3 健全交通系统,发展交通网络33
- 4.5.4 大力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健全合理的人才体系33-34
- 4.5.5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34
- 4.5.6 拓宽投资渠道,鼓励多种主体参与34-36
- 5 衡南县农业产业发展战略36-44
- 5.1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36-37
- 5.2 推动龙头企业的自身发展37-38
- 5.3 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38-39
- 5.4 打破投融资约束,大力支持优势产业化项目39-40
- 5.5 积极发挥政府在推进农业产业中的作用40-42
- 5.6 进一步创新土地流转42
- 5.7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衡南县经济发展42-44
- 结语44-46
- 参考文献46-49
- 致谢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家鼓励发展的农业产业[J];保鲜与加工;2002年03期
2 ;国家鼓励发展的农业产业[J];广西热带农业;2002年03期
3 ;国家鼓励发展21项农业产业[J];农村新技术;2002年02期
4 国宝平;建立农业产业协会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J];垦殖与稻作;2003年02期
5 ;蓝田县农业产业园建设方兴未艾[J];陕西农业科学;2003年05期
6 ;蓝田县农业产业园建设方兴未艾[J];陕西农业科学;2003年06期
7 石洪妍,刘玉;农业产业异化论及其反思[J];市场周刊(管理探索);2004年S1期
8 刘鹏凌;程杰;栾敬东;;农业产业群导向的“中部崛起”战略[J];安徽科技;2006年02期
9 ;河北省农业产业协会召开协会成立四周年座谈会[J];河北农业科技;2008年17期
10 ;河北省农业产业协会出国创业办公室服务工作全面展开[J];河北农业科技;2008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衣艳强;;“入世”对我国农业产业的冲击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影响及对策初探[A];加入WTO与新时期政法工作前瞻——加入世贸组织与维护社会稳定法律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刘娟;张峻峰;孟鹤;张立伟;;专业合作提升都市农业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与实证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3 徐金海;;农业产业市场中过度竞争问题的成因及对策[A];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思路与对策——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占耕;;上海需要发展战略型农业产业[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专辑[C];2000年
5 胡改善;肖苏林;宁慧敏;;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A];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科技进步与农业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03年
6 吴毅;欧雪梅;;加强农业生态建设 提升农业产业品质[A];贵州发展生态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阳敏;张宇蕊;;构建财政“整合式”扶持模式,破解农业产业链式困境——基于湖南省的研究[A];湖南财政与三农获奖论文[C];2014年
8 周雪松;刘颖;;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研究[A];第四届农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与制度建设论文集[C];2007年
9 龙银珍;;花垣县农业产业开发大户发展调查报告[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10 白福易;杨黎明;刘永博;;内蒙古盐湖农业产业开发[A];中国首届沙产业高峰论坛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菲菲;农业产业加快发展 农民收入持续增加[N];闽西日报;2012年
2 记者 劳艳燕;我市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再添32家[N];南宁日报;2012年
3 何衍贵;农业产业园搭起农民致富新平台[N];商洛日报;2012年
4 记者 徐凯;科技助推农业产业晋档升级[N];承德日报;2013年
5 宏武 双利 春宝 艳辉;遵化农业产业实现链条化发展[N];唐山劳动日报;2013年
6 记者 黄韦华;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N];汉中日报;2013年
7 李治军 徐建涛;商南统筹要素壮大农业产业[N];商洛日报;2013年
8 记者 林晓玲;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N];湄洲日报;2013年
9 记者 吕金平;发展农业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N];云南政协报;2014年
10 宋超 李荣霞;我市召开农业产业推进座谈会[N];阳泉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艳荣;农业产业集聚的效应与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2 李霄;农业产业园区化演进与农业中小企业持续成长的互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黄小晶;农业产业政策理论与实证探析[D];暨南大学;2002年
4 廖建湘;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治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李琳;基于生态经济体系的MOT方法在优化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源;句容东方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蒋枭;重庆市农业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3 孙高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运行机制与绩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4 袁小乔;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理论与实践[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5 盛伟;温州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6 黄晓颖;农业产业创新绩效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7 陈欣宇;陕西省农业产业技术链合推广模式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8 余娴;上海都市农业产业融合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年
9 宗欣;大连市都市农业产业空间格局的分析及优化[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10 陈芳;衡南县农业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79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079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