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新常态下四川农业产业化的动力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7 11:15

  本文关键词:新常态下四川农业产业化的动力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常态 农业产业化 动力机制 主成分分析法 数据包络法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产业化是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制度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进方向。在当前新常态的背景下,四川农业产业化靠传统的生产要素驱动的模式已难以为继,需要寻找四川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动力,以促进四川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同时给其它省份寻找农业产业化新动力提供借鉴。本文以新常态下四川农业现代化发展为研究背景,以新常态下四川农业产业化新动力为研究主题,以规模经济理论、纵向一体化理论、比较成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利用2003~2014年四川农业产业化的宏观数据,建立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和产出的指标体系,对四川农业产业化现状进行描述。利用2003~2014年四川农业产业化的宏观数据,建立了对四川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法的实证模型,对四川各地市州的农业产业化水平进行评估和比较。利用2003~2014年四川农业产业化的宏观数据,建立了对四川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率进行评价的数据包络法的实证模型,对四川分地区,并且分年份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率的评价。通过借鉴农业产业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典型代表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以及结合四川三大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地理条件、自然禀赋、农业市场环境、交通物流服务、农业科技和农业人才情况,提出了适应于四川各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地域模式。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常态国家农业战略和四川农业发展的自身条件的背景,提出了四川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动力。研究结果表明:一、新常态下四川农业产业化投入指标中的农林牧渔从业人数和化肥施用量呈减少趋势,有效灌溉面积、农村用电量、农用塑料膜使用量和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呈增长趋势,农业机械总动力和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呈现不增不减的趋势。产出指标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粮食产量和油料产量呈增长趋势。生猪出栏头数呈现不增不减趋势。二、四川各地市州的农业发展水平极端不均衡,四川盆地平原地区高于四川盆地平原地区,四川盆地平原地区高于四川高原少数民族地区。成都等地市农业产业化水平远高于攀枝花、甘孜和阿坝地区。三、规模经营使得四川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率提高。但资源配置不合理阻碍了四川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率的提高。作为农业产业核心动力的科研投入不足,降低了四川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率。四、四川盆地平原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应该选择城郊农业产业化模式、加工企业带动型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专业市场辐射型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外向创汇型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和名优特稀主导产品依托型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四川盆周丘陵山区应该发展中介服务型农业产业化模式、加工企业带动型产业化模式和多元农业参与型农业产业化模式。四川高原少数民族地区应该采取高原特色农业主导产品依托型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和畜牧养殖加工企业带动型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五、四川农业产业化发展动力机制应该充分发挥释放制度红利、城镇化牵引、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人才建设、农业科技创新、树立农业名优品牌和产业链升级这七个方面动力源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新常态 农业产业化 动力机制 主成分分析法 数据包络法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选题意义12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2-15
  • 1.2.1 国外文献综述12-13
  • 1.2.2 国内文献综述13-15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5-17
  • 1.3.1 研究思路15-16
  • 1.3.2 研究方法16-17
  • 1.4 文章创新点17-18
  • 第2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18-21
  • 2.1 相关概念界定18-19
  • 2.1.1 新常态18
  • 2.1.2 农业产业化的动力机制18-19
  • 2.2 相关的农业产业化动力机制理论19-21
  • 2.2.1 农业产业化理论19
  • 2.2.2 机制设计理论19-20
  • 2.2.3 动力机制理论20-21
  • 第3章 四川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21-33
  • 3.1 四川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指标的分析21-29
  • 3.1.1 农业产业化主要投入指标的分析21-26
  • 3.1.2 农业产业化主要产出指标的分析26-29
  • 3.2 四川农业产业化的旧常态、超常态和新常态29-33
  • 3.2.1 旧常态下的四川农业产业化29-30
  • 3.2.2 超常态下的四川农业产业化30-31
  • 3.2.3 新常态下的四川农业产业化31-33
  • 第4章 四川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统计实证33-44
  • 4.1 四川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统计实证33-36
  • 4.1.1 实证模型、指标和数据选取33-34
  • 4.1.2 实证结果分析34-36
  • 4.2 四川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率的统计实证36-44
  • 4.2.1 实证模型、指标和数据选取36-39
  • 4.2.2 实证结果分析39-44
  • 第5章 新常态下四川农业产业化模式44-49
  • 5.1 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农业产业化模式44-45
  • 5.1.1 美国的农业产业化模式44
  • 5.1.2 欧洲的农业产业化模式44-45
  • 5.1.3 日本的农业产业化模式45
  • 5.2 新常态下的四川农业产业化模式45-49
  • 5.2.1 盆地平原地区的农业产业化模式47
  • 5.2.2 盆州丘陵地区的农业产业化模式47-48
  • 5.2.3 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产业化模式48-49
  • 第6章 新常态下四川农业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49-55
  • 6.1 新常态下四川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动力机制49-50
  • 6.2 新常态下四川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动力源分析50-55
  • 第7章 完善四川农业产业化动力机制的政策建议55-60
  • 7.1 新动力的发现、培育与释放机制55-56
  • 7.2 动力机制发挥的市场主体及其作用56-57
  • 7.3 新常态下的政府作用及政策保障57-58
  • 7.4 动力机制下的市场机制保障58-60
  • 结论60-62
  • 致谢62-63
  • 参考文献63-6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四个误区[J];价格月刊;2000年09期

2 张 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J];宏观经济研究;2000年12期

3 李培泓,张世奇;发展农业产业化亟待解决几个问题[J];经济论坛;2000年04期

4 赵邦宏,赵慧峰,邸文祥,杨美云;河北农业产业化评价[J];经济论坛;2000年09期

5 余金顺,卢力新;乡镇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与思考[J];江西农业经济;2000年01期

6 何正财;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探[J];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2000年04期

7 邓发明,刘海元;大力培植名牌农产品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J];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2000年04期

8 魏真;发展龙头企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J];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2000年05期

9 ;努力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温家宝副总理在与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部分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摘要)[J];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2000年12期

10 陈学琪;上下齐心努力 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J];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200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群;;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利益关系研究[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陈传志;李剑;程正平;;徐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增加农民收入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杨相龙;翟子陆;;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单锡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与对策[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加强引导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张敦颢同志在加快发展广西农业产业化研讨会上的讲话[A];加快发展广西农业产业化研讨会暨广西农业经济学会第四次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1年

6 廖东声;;对发展广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几点思考[A];加快发展广西农业产业化研讨会暨广西农业经济学会第四次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1年

7 陈建林;;农业产业化与农民问题的对策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年

8 梅雷;任希山;祖竣;;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关于农业产业化的思考[A];第五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集[C];2006年

9 王庆国;;濮阳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10 胡小松;;对我国农业产后技术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A];北京食品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学术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民进保定市委;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N];保定日报;2005年

2 记者 季佳莹;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N];哈尔滨日报;2005年

3 孙本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关键[N];农民日报;2003年

4 见习记者 吴根权;138家企业成为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N];安徽经济报;2006年

5 记者 翟颖娜;深学深思学以致用 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N];保定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符文华;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坚定信心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N];楚雄日报(汉);2006年

7 彭楚舒邋通讯员 路标 江萌;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N];湖南日报;2007年

8 FN记者  宋焱;湖北:金融助力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N];金融时报;2006年

9 杜顺增 麻恒夫;德春米业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N];辽源日报;2007年

10 梁晓艳 李坤;宿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舞翩跹[N];粮油市场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磊;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效率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2 孙正东;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理论分析和实践范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牟大鹏;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与发展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雷俊忠;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践[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5 沈雅琴;长期土地承租合约下农业产业化及其绩效的经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谢鹏扬;区域农业产业化非均一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朱铁辉;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四阶段”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8 李德立;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品牌战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9 张明林;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产业链成长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10 张剑军;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阳;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张宇;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农业产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薛晓娟;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相关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裴升;基于供求视角下农业产业化融资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黄勇;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6 李萍;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赵锋;强化政府支持和引导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8 任木荣;农业产业化的产业组织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9 李丽纯;论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地位、作用及实践模式[D];湖南大学;2004年

10 胡钰;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模式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03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103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6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