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同步”背景下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
本文关键词:“四化同步”背景下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
【摘要】:“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的标准化和信息化。2016年1月27日,中央1号文件发布,中央第十八次在中央1号文件中聚焦“三农”问题。河南省作为粮食生产大省,必然要走农业现代化道路,同时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都对河南省的粮食生产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强化“四化”在河南省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对于提升河南省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先分析了河南省的“四化”发展水平,选择河南省粮食产量来分析河南省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指出河南省粮食生产在全国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并分析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构成。主要分析了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资源投入不足、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薄弱、科技水平偏低、粮食生产者的种粮积极性不高、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偏低、产业化经营带动不足等问题,并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资源约束、资金投入不足、比较利益低下、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小规模经营以及政府和地方、“四化”成果利用不充分等多方面的原因。从“四化”对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定性和量化分析中,得出了“四化”对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的方向和大小。指出“四化”中农业现代化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最明显,而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其余“三化”反应不太敏感。但是“四化”对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应当把“四化”发展成果应用到河南省的粮食生产中去。
【关键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河南省 四化同步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6.1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1
- 1.3 文献综述11-15
- 1.3.1 国外研究动态11
- 1.3.2 国内研究动态11-15
- 1.3.3 研究评述15
- 1.4 研究内容15-17
-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15
- 1.4.2 研究内容15-16
- 1.4.3 技术路线图16-17
-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7-18
- 1.5.1 研究方法17
- 1.5.2 文章创新点17-18
- 2 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18-23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18
- 2.1.1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定义18
- 2.2 理论基础18-19
- 2.2.1 系统理论18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18
- 2.2.3 固定资本、人力资本、生态资本理论18-19
- 2.2.4 生产率与科技进步理论19
- 2.3 实践基础19-22
- 2.4 本章小结22-23
- 3 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现状分析23-30
- 3.1 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历史考察23-24
- 3.2 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现状分析24-26
- 3.2.1 河南省粮食生产及核心区的分布情况24-25
- 3.2.2 河南省粮食生产在全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25-26
- 3.3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构成分析26-29
- 3.3.1 自然产出能力26-27
- 3.3.2 要素投入能力27
- 3.3.3 科技支撑能力27-28
- 3.3.4 政策保障能力28
- 3.3.5 组织管理能力28
- 3.3.6 风险抵御能力28-29
- 3.4 本章小结29-30
- 4 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30-35
- 4.1 河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30-32
- 4.1.1 资源投入不足30
- 4.1.2 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30-31
- 4.1.3 粮食生产中的科技水平偏低31
- 4.1.4 粮食生产者的种粮积极性不高31
- 4.1.5 粮食生产效益、资源配置效率偏低31
- 4.1.6 粮食产业化经营带动作用不足31-32
- 4.2 河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32-34
- 4.2.1 河南省自身资源有限,导致资源投入不足32
- 4.2.2 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32-33
- 4.2.3 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成果运用不够导致粮食生产的科技投入不足33
- 4.2.4 比较收益偏低导致农民、政府的种粮积极性不高33-34
- 4.2.5 信息化程度偏低和城镇化的扩张降低粮食生产效益、要素配置效率34
- 4.2.6 多方面原因导致粮食产业化经营带动作用不足34
- 4.3 小结34-35
- 5“四化”发展对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35-42
- 5.1“四化”发展对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的定性分析35-37
- 5.1.1“四化”发展使得自然资源性投入品减少36
- 5.1.2“四化”带来的社会性资源品投入的复杂变化36-37
- 5.1.3“四化”发展使粮食生产技术得到显著提高37
- 5.1.4“四化”发展可以带动管理方式的创新37
- 5.2“四化”同步对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37-41
- 5.2.1 分析思路37-38
- 5.2.2 指标的选取和数据来源38
- 5.2.3 计量方法的选择38-39
- 5.2.4 实证结果和分析39-41
- 5.3 本章小结41-42
- 6 政策建议42-44
- 6.1 拓展资源渠道,解决资源难题42
- 6.2 多管齐下地调集资金来源,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42
- 6.3 加大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成果投入,提升粮食生产效率42-43
- 6.4 提高种粮收益,提高粮食生产者种粮积极性43
- 6.5 加强信息化在河南省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弱化城镇化扩张效应43
- 6.6 综合运用“四化”发展成果,,改善河南省粮食生产条件43-44
-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8
- 致谢48-49
- 个人简历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青林;“七大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保障[J];金融信息参考;2005年03期
2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J];江苏农村经济;2005年03期
3 秦双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目标定位[J];江苏农村经济;2005年03期
4 本刊编辑部;;“七大体系”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J];广东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5 ;“十一五”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达5000亿公斤水平[J];垦殖与稻作;2006年01期
6 ;农业部全面启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J];垦殖与稻作;2006年02期
7 ;农业部全面启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J];小康生活;2006年04期
8 ;农业部出台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体措施[J];中国粮食经济;2006年05期
9 ;七大措施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J];农村财务会计;2006年06期
10 ;农业部采取七大措施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继有;郑波;;提高山东棉花综合生产能力对策研究[A];“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论文集[C];2005年
2 郭燕枝;郭静利;王秀东;;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分析[A];第四届农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与制度建设论文集[C];2007年
3 唐齐鸣;王寿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简析[A];“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论文集[C];2005年
4 唐齐鸣;王寿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简析[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旭光;李其元;;以农村劳动者素质工程为抓手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玉芬;王淑华;刘莹;黄长志;张磊;;吉林省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启明杯·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张永翊;;提高廊坊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8 谢少燕;梁自力;;有效利用耕地 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A];2004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蓝月相;刘晓琴;任伟春;;云和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现状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几点建议[A];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及高产优质高效技术论文集[C];2004年
10 林应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调研与思考[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慧峰;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N];人民政协报;2012年
2 龚建昌 边利伟;多举措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N];石家庄日报;2013年
3 记者 宋海峰;我省着力提高油料综合生产能力[N];江西日报;2013年
4 记者 毛娜;我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效提升[N];西藏日报(汉);2014年
5 记者 徐晓梅;依靠科技支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N];云南日报;2005年
6 张明远;我国力争“十一五”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万亿斤[N];中国特产报;2006年
7 赵天清;努力提高两千万亩耕地综合生产能力[N];大同日报;2007年
8 何兰生;农业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启动[N];农民日报;2006年
9 ;农业部启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N];中国信息报;2006年
10 记者 樊晋铁邋实习生 乔建彬;我省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提出新目标[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胜贤;辽宁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及安全预警模型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2 吕向东;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3 马文杰;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4 殷秀萍;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动态评价与相关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5 高明杰;基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需求的耕地资源安全阈值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翔宇;耕地变化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2 孙红;安徽省耕地变化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3 赵志强;“四化同步”背景下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6年
4 尹菊花;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5 贾静丽;河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与提高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6 李然斐;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分析[D];四川大学;2005年
7 赖娇连;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体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新芸;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9 刘小文;黑龙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动态评价与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10 虞孔卡;重庆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评价与对策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20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120352.html